暖化使海平面上升 3縣市海岸溢淹面積增加最顯著

環境部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8日公佈「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報告。(環境部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環境部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8日公佈「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報告,報告指出,如果無法有效控制增溫,臺灣夏天可能長達7個月,而且在暖化2度情況下,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溢淹面積增加,以雲林縣、臺南市與基隆市溢淹面積增加較顯著。

「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報告指出,全球地表溫度過去百年持續上升,人爲排放溫室氣體是最主要原因,如果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臺灣夏天可能長達7個月,高溫超過攝氏36度的天數平均增加75天,除增加人體健康威脅與都市熱島效應,水稻、玉米等重要糧食作物與畜牧產量,將因高溫影響減少,水稻產量在世紀中、末分別減少13%與18%,玉米產量也分別在世紀中、末減少10%及17%。

對於生態影響,臺灣天然森林適合生長的海拔高度將提高173公尺,適生面積僅餘現在的16.08%天然森林面積。海水上升1度,臺灣北部海域的劍尖槍鎖管(俗稱小卷)單位漁獲量將下降15%。

該報告更評估,在暖化2度的情況下,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溢淹面積增加,以雲林縣、臺南市與基隆市溢淹面積增加較顯著,文蛤高溫危害風險也會增加。

報告提及,全臺用水相對敏感的春季,連續不降雨日數越來越多,豐枯水期的差距也增加,幹早事件強度及頻率提高,極端暴雨將成爲新常態,如果暖化4度,50年纔會發生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每10年就可能發生。另外,侵臺臺風個數未來會減少,但風速與降雨皆呈現增加趨勢,且其中強臺頻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