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花900萬買上千件“文物”,文物商人涉嫌詐騙罪被刑拘

李阿姨爲排解獨居寂寞,花900萬元鉅款從一名文玩商人手中收了上千件“文物”。其女兒報警後,上海警方歷時三年,分批將“文物”送檢鑑定。

9月2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警方獲悉,該文玩商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李阿姨購買的部分“文物” 本文圖片均爲 上海閔行警方 提供

據警方介紹,2021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莘莊派出所接到羣衆李某報案稱,其母親花費900餘萬元購得大量“文物”,可能被騙了,希望民警幫助查明真相,追回損失。

女子李某常年居住在國外,其母親李阿姨出身“收藏世家”。爲排解獨居寂寞,李阿姨重拾起“收藏”愛好。

2012年,在一場古玩交流活動中,李阿姨結識了文玩商人王某傑。起初,李阿姨僅在其處購買一些手串及玉石。隨後交往中,李阿姨表露,要是有真的好文物,她會不計代價“拿下”。

李阿姨購買的多件“文物”,總共花費900餘萬

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間,李阿姨陸續花費900餘萬元,向王某傑購買1000多件“文物古玩”,直到女兒李某回國。

李阿姨購買的“文物”盒子堆成山

看到滿屋的“文物古玩”,李某偷偷將部分文物送去鑑定,被確認都是“贗品”,遂向警方報案求助。

得知“售假”被告發後,王某傑仍辯稱自己沒有欺騙,只是在上游收購中一時“失察”,並表示剩餘“文物”仍然“保真”。對於李阿姨女兒提出的退還部分貨款的要求,王某傑更是嚴詞拒絕,表示古玩交易歷來都是“一錘子買賣”,揚言除非把他“抓進去”,否則一分不退。一番辯解竟讓李阿姨覺得有理,勸說女兒不要再追究。

古董交易雖存在辨識誤差的可能,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交易上千件“文物”,且有些已被發現爲贗品,並非偶然。民警一方面協助被害人將1000餘件“文物”逐一登記造冊,並分批進行鑑定,既爲辦案固定證據,也能用事實讓李阿姨認清被騙真相;另一方面,與女兒李某一起反覆做通李阿姨的思想工作,讓其配合警方辦案,儘量回憶交易細節,尋找關鍵證據。

2023年底,在連續幾批文物送檢鑑定均爲“贗品”後,李阿姨終於意識到自己被騙,將此前認爲涉及個人隱私而隱瞞的雙方聊天記錄交給了民警。

王某傑與李阿姨的聊天記錄

民警從上千條聊天記錄、800餘張圖片和音視頻中找到了關鍵證據——王某某不慎將他與上家的聊天記錄轉發給李阿姨:“你照片不要拍得太過清晰,我還要做舊。”此外,上家還曾勸說王某某“心不要太黑”等。種種內容證明王某某主觀上確有製假售假,以假“文物”行騙的犯罪故意。

2024年5月10日,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犯罪嫌疑人王某傑在北京被抓獲歸案。面對事實和證據,王某傑對自己實施詐騙的行爲供認不諱。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傑因涉嫌詐騙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而王某傑也終於退賠所得贓款900餘萬元。

延伸閱讀

直播間投入幾千賺千萬?古董“撿漏”騙局盯上老年人

9999元的圓明園馬首、3999元的清朝官窯瓷器、2999元的紀念“金幣”……最近,一些售價動輒數千上萬元、卻沒有任何鑑定證明的“文玩古董”,成了不少直播間裡中老年消費者的“心頭好”。在直播間內一句句“投入幾千,賺得千萬”“高價回收拍賣”的誘導下,一些消費者抱着“撿漏”的心理瘋狂拍下所謂的“稀世藏品”,卻不知已深陷騙局。

直播間裡賣古董 是撿漏還是騙局?

自打今年3月發現父親沉迷“文玩古董”直播購物以來,夏女士至今仍爲之苦惱。紀念“金幣”、刻章、玉石、郵票……到目前爲止,夏女士的父親已經在各類“文玩古董”直播上花費了30萬元。

在夏女士父親關注的“文玩古董”直播間裡,主播們用一個個離奇的故事拴住觀衆的心。“主播編造故事,說他們的老大在境外遇難,底下的人分爲兩派。爲了不讓壞人把這些藏品拿走,讓粉絲們拍下,並承諾日後會高價回收。”夏女士不能理解,這些聽上去完全離譜的故事,爲什麼父親就會深信不疑。

成都的張女士也爲父親身陷“文玩”陷阱而頭痛。張女士的父親今年5月在某平臺直播間花9999元買下所謂“圓明園的馬首雕像”。“我們都知道真正的馬首是國寶,由國家收藏。但是我父親卻總覺得是自己撿漏,以後可以拍賣出大價錢。”張女士說。

記者蹲守一些直播間發現,瓷器、玉石、織品等都是這些直播間的“珍品寶貝”,價格便宜的幾十上百元,貴的數萬元。這些古董有的直接標價售賣,有的採用直播拍賣的形式,或500元或1000元的加價。不少消費者爲此“激情消費”,甚至不惜向親人借錢或貸款購買。

在一間“文玩古董”直播間內,記者發現主播在屏幕前放了一張寫有“此物爲備用鏈接,以實物爲準”的紙條,同時有工作人員在直播間刷屏“直播間寶貝保真保老”。直播過程中,主播時而展示所謂粉絲手寫的感謝信,時而拿出聲稱是粉絲送的錦旗,近200名粉絲在主播的帶動下,不停地刷着“相信你們”“願意”等留言。

在主播們的洗腦下,一些中老年觀衆陷入其中,相信自己所購是價值千萬的“奇珍異寶”。但在張女士看來,這些“一眼假”的假古董製作粗劣,沒有任何鑑定說明。“哪怕他們以仿製品的名義出售,我都覺得可以接受,但他們偏偏要讓老人們誤以爲是‘真品’。”

張女士加入了一個文玩消費者維權羣,其中聚集了上百位受害者的子女,大家共同商討如何幫助父母維權。很多受害者家屬在羣內講述了自己艱難的維權遭遇:有的主播把客戶拉黑或者直接註銷賬號,導致消費者找不到投訴對象;有的主播售賣的東西與產品詳情頁中描述的完全不符,導致維權過程取證艱難……

然而,在維權過程中最令受害者子女痛心的,是來自“被洗腦”父母的阻攔。“他們不相信自己被騙,拒絕我們爲其退貨。”夏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對於如此明顯的消費圈套,一些老人不願相信子女和警方的勸誡,卻相信主播的一番話術。”

小心古董直播裡藏“貓膩”

隨着近幾年直播消費的普及,古董、文玩等文物藝術品也越來越多地進入直播間。由於文物藝術品大多屬於非標品,對買賣雙方都提出較高的專業要求。加之行業快速發展,導致文物藝術品直播售賣亂象叢生。

記者發現,很多線上直播拍賣無門檻或門檻較低,部分店鋪資質不全。記者蹲守多個售賣“古董”的直播間發現,多數直播間資質不全,一些店鋪在沒有文物拍賣許可資質的情況下,公然在直播間內進行拍賣,將一件件商品拍出高價。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賀慧介紹,如果商家想要在線上拍賣文物藝術品,除營業執照外,還需取得商務主管部門頒發的拍賣經營批准證書和文物部門頒發的文物拍賣許可證。“同時在拍賣前,文物拍賣標的須經文物行政部門審覈批准方可上拍。拍賣會前,拍賣企業還應開展至少2天的公開預展。”

除了缺乏資質證照,一些直播間還涉嫌虛假宣傳。據張女士描述,她父親常看的兩位主播分別自稱是某博物館館長和某知名拍賣機構員工,還經常發佈與多個“官方”平臺的合作項目。但經過仔細覈驗,張女士發現這些所謂的“官方”平臺均爲虛構。其父親在直播間內實際購買的藏品和銷售鏈接裡的內容也完全不符。

“這些主播直播經驗都很豐富,他們不會親口承諾‘古董’的真僞,擔心說得太具體會被封號。但他們會編出各種離奇的故事,或者展示一些資料,甚至安排員工僞裝成‘托兒’在直播間裡發送虛假留言,就是爲了讓買家誤以爲這些假古董是真藏品,誘導其下單。”夏女士說,“他們還會‘體貼’地幫你想好後路,只要你拍下產品,就答應會高價回收,或是承諾幫你把藏品拍賣出大價錢。其實根本不會兌現。”

當懷疑父親被騙時,張女士立刻向平臺舉報了相關直播間,很快直播間就被封禁。“但沒過多久,我父親又開始在其他直播間裡繼續買‘古董’,一看才發現居然還是原來的主播。這些主播告訴粉絲們,他們原先的直播間被封是因爲遭到同行嫉妒舉報。主播隨後又開設多個新賬號,通過其他平臺聯繫原先的粉絲,再通過新賬號售賣。”

記者調查發現,在直播平臺上,“換個馬甲就能繼續忽悠”的現象非常普遍。對此,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爲,當前平臺可以對存在不當經營行爲的商戶進行封禁,但卻做不到精準識別這些問題商戶的其他關聯賬號。“尤其是粉絲體量較小的經營者,封號對其影響十分有限。只要換個賬號,經營活動就可以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