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學霸國內本科都沒畢業,卻能當上斯坦福大學教授,實現名利雙收

她出身書香門第,父母皆爲南大教授,大學時就讀於南京大學物理系,大三沒畢業時便來到美國,從此開啓了人生新篇章。

沒想到,她最後竟被斯坦福大學相中,破格聘爲終身教授,併成爲第一位華人女院長。

她就是鮑哲南,然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她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更改國籍,加入美國國籍。

那麼,鮑哲南都做了什麼能夠成爲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又是什麼原因讓這位滿腔熱血的中國女性選擇成爲他國公民?

成長於書香門第,展現驚人才華

1970年的南京,鮑哲南出生了,這個日後叱吒學術界的傳奇女性,就此開啓了她非凡的人生旅程。

鮑哲南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親鮑希茂是南京大學物理系的知名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凝聚態物理和半導體材料,曾主持過多項國家級研究項目。

母親陳慧蘭則是南大化學系的副教授,專攻無機化學合成。

在這樣一個學術氛圍濃厚的家庭中,鮑哲南耳濡目染。

幼時的鮑哲南總是纏着父母問這問那,“星星爲什麼會發光?”“植物怎麼知道向陽生長?”“爲什麼肥皂能把衣服洗乾淨?”小哲南有着數不清的問題。

父母並沒有敷衍,而是儘可能詳細地給她解釋,漸漸地,鮑哲南懂得了許多科學道理,也養成了動手實驗的習慣。

初中時,鮑哲南的物理和化學成績尤其突出。

她常常幫助父母準備教學實驗,熟練掌握了許多大學生才學的實驗技能。

看着女兒與日俱增的科學才能,鮑希茂夫婦倍感欣慰,他們給哲南買來很多科普讀物,鼓勵她探索未知的科學世界。

高中三年,鮑哲南幾乎將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中,功夫不負有心人,1987年高考,她以全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京大學化學系,實現了保送資格。

南大化學系是全國最好的化學系之一,雲集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學者,能考上這裡是所有理科生的夢想。

進入南大後,鮑哲南如魚得水,南大濃厚的學術氛圍,先進的實驗設備,讓這個求知若渴的女孩如獲至寶。

她常常泡在圖書館和實驗室,閱讀大量中外文獻,做着許多探索性實驗,憑藉過人的天賦和刻苦努力,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得到了許多師長的賞識。

破格錄取

1990年,大三的鮑哲南正全身心投入在南大化學系的科研中,然而,一個意外的機會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那一年,鮑哲南的母親陳慧蘭,有幸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進行爲期一年的訪學。

臨行前,陳慧蘭問女兒要不要一同前往,年輕的鮑哲南求知慾強烈,於是欣然應允。

母女二人來到芝加哥大學後,鮑哲南的才華很快得到了展現,在芝大化學系,鮑哲南認識了華裔高分子化學家於魯平教授。

接下來的日子裡,鮑哲南如飢似渴地汲取着知識,很快掌握了超分子化學的前沿動態,憑藉出色的科研能力,她在實驗中取得了一些創新性成果,得到了教授的高度讚賞。

得知鮑哲南還沒有大學畢業,於魯平教授深知中國的教育制度,於是便提出讓她直接就讀芝加哥大學化學系的碩士學位,並且可以公費就讀。

於魯平教授認爲,鮑哲南雖然年紀尚輕,但天賦卓絕,科研能力遠在一般本科生之上,完全有能力勝任研究生的學習,他願意破格錄取鮑哲南直接攻讀碩士學位。

陳慧蘭聽後十分震驚,她知道芝加哥大學是世界著名學府,化學系更是全美頂尖。

沒想到女兒能得到這樣的青睞,內心充滿喜悅和自豪,她詢問女兒的意見,鮑哲南也非常渴望這個機會,表示願意留下深造。

就這樣,年僅20歲、還沒有獲得本科學位的鮑哲南,憑藉過人的才華和努力,被芝加哥大學破格錄取爲化學系碩士研究生,成爲於魯平教授的學生。

消息傳回南大,師生們無不爲鮑哲南喝彩,大家都知道,一顆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在芝加哥大學的化學系,鮑哲南如魚得水。

在於魯平教授的悉心指導下,她的科研如火如荼,碩士論文更是讓於魯平教授讚不絕口,認爲達到了博士論文的水準。

兩年後,22歲的鮑哲南順利獲得碩士學位,於魯平教授極力推薦她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在教授的建議下,鮑哲南選擇繼續攻讀博士。

正是在芝大的求學經歷,爲她打開了科研的大門,指引了人生的方向,那段“芝加哥歲月”,成爲了她一生的寶貴財富。

加入貝爾實驗室

1995年,在芝加哥大學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後,鮑哲南沒有選擇留校任教或回國發展,而是選擇進入了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

這一決定,爲她的科研生涯開啓了嶄新的篇章。

貝爾實驗室是什麼?

貝爾實驗室是一個享譽全球的研究機構,在現代科技發展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曾經隸屬於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但如今的貝爾實驗室已經成爲一個單獨的科研機構。

實驗室主要從事通信技術、電子工程、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擁有一流的科研設施和人才隊伍,匯聚了大量傑出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作爲一個致力於創新的研究機構,貝爾實驗室十分重視基礎研究,提倡學術自由,科研人員可以根據興趣自主選題,從事長期的探索性工作。

正是憑藉這種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貝爾實驗室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科技英才,始終立於世界科技創新的最前沿。

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貝爾實驗室涌現出了衆多重大科技成果,其中不乏改變世界的發明創造。

可以說,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打上了貝爾實驗室的烙印。

但要想加入貝爾實驗室可是難上加難,貝爾實驗室主要招聘博士學位獲得者,而且大多畢業於世界頂尖大學。

競爭者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還需要在各自領域做出突出貢獻,而要在如此高水平的團隊中脫穎而出,需要有真才實學和創新思維。

而且貝爾實驗室對申請材料和麪試表現都有嚴格要求,招聘團隊由各領域專家組成,他們會全面評估求職者的研究能力、學術背景、發展潛力等各方面素質。

而鮑哲南卻能從如此“魔鬼面試”中脫穎而出,可見她的優秀。

在貝爾實驗室期間,鮑哲南致力於高分子材料和納米技術的研究。

憑藉出色的創新能力和專業素養,她很快脫穎而出,成爲實驗室的中堅力量。

通過與同事的緊密合作,鮑哲南在新材料的設計合成、表徵及應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爲相關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2001年,在貝爾實驗室工作僅6年,31歲的鮑哲南就獲得了“傑出研究人員”的稱號。

這一榮譽是對她科研成就的高度認可,也標誌着她已成長爲國際高分子材料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此後,鮑哲南繼續在貝爾實驗室從事尖端科學研究,並擔任團隊負責人。

在她的帶領下,團隊在柔性電子、生物材料、能源存儲等方向屢有建樹,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的原創性成果。

桃李天下,不忘母校

2004年,學術造詣日益深厚的鮑哲南,受聘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系,開始了她的教學生涯。

在這所世界頂尖學府,鮑哲南繼續她的“電子皮膚”研究,十六年如一日的堅持,讓她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並獲得了“影響世界華人獎”。

2017年,她更是升任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院院長,成爲該校建校127年來首位擔任院長的亞裔女性。

對鮑哲南來說,榮譽固然重要,但科研的真正樂趣在於發現的過程,每一個新發現,每一次知識的進步,都讓她感到由衷的喜悅。

作爲一名教師,鮑哲南始終認爲,培養學生是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她常常鼓勵學生要敢於質疑,勇於創新。

如今在她的悉心指導下,已經培養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名博士,許多學生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看到學生們的成長,鮑哲南倍感欣慰。

儘管常年在海外工作,但鮑哲南對母校南大的感情從未淡去。

2019年,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鮑哲南專程從美國趕回母校。

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鮑哲南,在科研道路上仍在不斷探索。儘管已經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在她看來,自己的科研生涯纔剛剛開始。

她常常告誡自己,不能驕傲自滿,要始終保持一顆謙遜、好學的心,對未來,鮑哲南充滿期待。

她計劃繼續深耕“電子皮膚”領域,力爭在可穿戴電子設備、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她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夠造福更多人,讓科技發展惠及全人類。

總結

但是最終鮑哲南卻更了改國籍,加入美國國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爲了獲得更好的科研條件和學術環境。

在美國工作期間,鮑哲南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美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能夠提供優厚的工作條件,如充足的科研經費、先進的實驗設備、優秀的研究團隊等,這些都有利於鮑哲南進一步開展研究工作。

此外,由於鮑哲南長期在美國學習和工作,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生活和文化環境,加入美國國籍後,她在申請科研項目、參與學術交流等方面會更加便利。

改變國籍是鮑哲南個人基於學術發展和生活需要做出的選擇,這一決定雖然引發了一些爭議,但不影響他在數學領域取得的傑出貢獻。

無論國籍如何,鮑哲南始終是中國和美國兩國共同引以爲豪的世界級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