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漁產出口慘 美日難補ECFA陸市

中國大陸日前宣佈研究中止臺灣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品等適用ECFA關稅減讓稅率。圖爲高雄永安龍膽石斑魚收成。本報資料照片

明天大選結果勢將影響兩岸未來走向,是會走向和平交流還是對撞衝突,攸關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命運。在自由民主國家,即便只贏一票,都可以決定未來四年施政主軸。想想當初缺蛋,缺疫苗,盲吞含瘦肉精美豬,進口日本核災區食物的驚恐和無奈,難道還要讓噩夢重演?

同樣的,這些年隨着蔡政府一面倒向美國,樂當美國抗中的馬前卒,兩岸關係只有更壞沒有更壞,大陸自然也不願再繼續對臺灣讓利,改爲「公事公辦」,過去爲臺灣農漁產品大開方便之門也迴歸常軌。但蔡政府既未設置兩岸農產品風險管控機制,也沒有給農漁民提出警訊並加強輔導出口到大陸的農漁產品品質及食安把關;一旦遭大陸暫停進口,蔡政府制式反應會先否認對方指控,再痛批是政治干預,繼而炒作「民主農產」、「自由水產」,接着大撒幣,並揚言告上WTO,致使兩岸惡意螺旋不斷升高。

大陸繼宣佈中止ECFA下十二項石化產業產品的關稅優惠後,選前又透露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四大類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讓民進黨又撿到槍,各部會紛紛指責中共介選,企圖影響選情,並稱政府已做好準備,終止ECFA對臺灣影響小。

賴清德指出ECFA只佔出口三%,不是臺灣該走的路,臺灣應走進世界,民進黨將ECFA視爲雞肋。儘管農業部不斷宣傳已轉移大陸市場到其他高端市場,但實際上去年我國農產品整體出口總產值較前年衰退六點五%,其中外銷到美日金額分別減少一點五%及十六點一%,外銷到中國大陸減少更高達廿六%,難以補足失去大陸市場的缺口。

臺灣想要做全世界生意,加入區域經濟組織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但距離加入CPTPP和RCEP還相當遙遠,而臺美廿一世紀倡議沒有辦法立即帶給產業界實惠,更非自由貿易協定。

大陸學者認爲一旦ECFA終止,臺灣經濟將不可避免要受到嚴重衝擊。關鍵在於臺灣究竟有多少底氣來應對這場變局。以農業爲例,品質、價格和食安是消費的三大要素,由於臺灣無法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無法取得低關稅甚至零關稅優惠,難具價格優勢,只能依靠食安和高品質來與他國產品做出市場區隔。該如何提高農漁產品品質並做好整個產銷供應鏈的食安管控,是臺灣擺脫對大陸市場的重要關鍵。

其次,過去臺灣整體農業科研、經驗及技術確實優於中國大陸,只是這些年臺灣農業施政重心及經費並非放在科研,致農業科技創新(包括育種改良)相對停滯,也延遲落實到第一線生產,兩岸農業生產技術差距正在縮小,臺灣須正視問題,儘速調整施政方向。

再者,爲配合氣候型智慧農業推動,需積極培養多複合型農業人才,讓可以接受新知和善用新科技的農民,成爲臺灣農業的骨幹,也有利品質及競爭力提升。

最後,應全面推動農產品「品質變革」,重置產銷供應鏈,對內鞏固內需,對外輔導設置「農產外銷穩定基金」,並積極配合國際認證。畢竟,大陸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我仍不應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