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地理】轉場、天山不是一座山?!

什麼是轉場?

在新疆,部分哈薩克族牧民仍然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傳統習慣。在新疆廣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場,由於草場隨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具有分帶性,牧民們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節利用不同高度草場的遷徙遊牧方式。每年牧民都要趕着牲畜由冬牧場轉移至夏牧場,或由夏牧場轉移至冬牧場,隨着季節的變化而轉移草場放牧,這個過程叫“轉場”。

轉場時,牧民們攜子女及親屬,組成駝隊,帶着帳篷、生活用品,趕着畜羣一起大遷移,逐水草輾轉而居。這樣傳統的轉場生活已經延續了近3000年左右,哈薩克族的歷史都是在遷徙中譜寫的,是在新疆的“生命大遷徙”。

爲什麼要轉場放牧?

新疆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屬山地牧區。主要分佈於天山以北的北疆和南疆西部山區。隨山地海拔的變化,從低處的荒漠到高山草地,形成垂直分佈的不同牧場。

按氣候的寒暖、地形的坡向、牧草的情況,實行轉季放牧,分成四季牧場,輪流利用,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牲畜對草原的破壞。

新疆的地形我們俗稱“三山夾兩盆”,有平坦廣闊的草原,也有高大的山脈。由於草場隨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垂直地帶性,牧民們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節利用不同高度草場的遷徙遊牧方式。

牧民轉場有一定的時間、順序和路線。

(1)春季利用山地陽坡帶的乾旱草原即春牧場放牧。再逐步上升,到中部的草甸草原帶過渡一段時日。春季氣溫逐漸回升,山上的雪漸漸融化,牧草也漸漸生長出來了,牧民把這叫做“春天羊趕雪“。

春季轉場是最爲困難的,此時牲畜經過漫長的冬季煎熬,都很瘦弱。而且春季的新疆還時不時的處在暴風雪的控制下,牧民們白天讓牲畜吃足牧草,之後便冒着凜冽的寒風連夜遷徙,天亮走到哪兒,就在哪兒歇息,風餐露宿,長途跋涉。

(2)夏季轉場到山地高處森林、草甸、草原和高山、亞高山草場,一般海拔在2000米~3500米。這裡氣候涼爽,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是牲畜抓膘增壯增長的良好場地。

(3)秋季來臨,天氣很快冷下來,高山開始下雪,爲保暖和避免損失,牲畜必須向下轉移,過渡到秋窩子,牧民把這叫做“秋天雪趕羊”。

從9月底到10月初的這段時間大批牧民成羣結隊地如潮水般遷徙,他們幾乎在同一時間開始從夏季牧場向秋季牧場轉移,從早到晚的大規模遷徙場面一直會持續半個月。

因爲專注所以專業

優質內容值得傳播

推薦轉發評論留言

歡迎標註來源轉載

(4)冬季,再回到平原盆地谷地荒漠草原地帶。這裡地面沒有厚雪覆蓋,牲畜能覓食牧草,新疆人亦稱爲冬窩子。冬牧場的面積一般不大,分佈爲小集中大分散。從11月至翌年3月中旬,牲畜在冬牧場停留時間長達半年左右。

政府對轉場的支持

1.火車轉場

2010年3月5日,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4萬餘頭大小牲畜和800多名哈薩克牧民乘坐火車,通過剛剛建成的新疆第一條電氣化鐵路——精伊霍鐵路穿越天山轉場至溫暖的伊犁河谷

2010年3月5日至9日,我國重要畜牧業基地之一的新疆伊犁河谷正在進行“火車大轉場”,這是國內首次利用火車進行的轉場。過去馬背牛馱穿越天山,需要3到7天的路程,火車轉場僅用了兩個半小時就完成了。

利用火車轉場,就是爲了避免穿越山谷時發生雪崩造成人畜傷亡,減少牧民趕着牲畜轉場造成的牲畜掉膘、病瘦死亡及母畜流產等損失,最大限度地保障牧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新疆傳統畜牧業向機械化、現代化方向邁進的標誌。

2. 建設轉場專用道

每一次轉場都是一次大遷徙。政府對牧民的轉場也非常重視。近年,因修建G30線賽果(賽里木湖到果子溝)高速果子溝路段,15公里屬於牧民牲畜轉場的牧道被佔用,導致近4年來每逢伊寧市、伊寧縣、霍城縣上千戶牧民40萬餘頭(只)牲畜春冬季節轉場時,都會出現車、牲畜和牧民同行高速公路的景象。2013年,新疆交通部門在這一路段開建牛羊春秋季節轉場專用牧道。總投資5000餘萬元、總長度33.578公里的果子溝路段牛羊春秋季節轉場專用牧道開始運行。

2013年,新疆交通部門在這一路段開建牛羊春秋季節轉場專用牧道。總投資5000餘萬元、總長度33.578公里的果子溝路段牛羊春秋季節轉場專用牧道開始運行。政府定期維護,保證牧道通暢。

每年的春季轉場,多變的天氣極容易引發雪崩、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建設防護網守護兩道安全線,一個是牧民與轉場的牲畜;另一個是行駛中的人與車輛。

3. 政府多項補貼,完善遊牧定居點的基礎設施,落實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

哈薩克族有一個諺語,世界上走路最多的是哈薩克人,搬家最勤的也是哈薩克人。每年從冬牧場到春牧場,最後再到夏牧場,然後再原路返回,一年要搬數次家,在過去家對於他們來說是漂泊不定的。

但住進了政府建設的定居點之後,老人和孩子沒有跟着轉場,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家,老人和孩子就醫上學,都很方便。

隨着新疆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這兩年在這裡出現了一個新的職業叫做“代牧”。牧民把自己的牛羊託管給“代牧”,這樣牧民就可以騰出來更多的時間去做別的事情。

近年來,隨着新疆牧民定居工程和富民安居工程的逐步展開,轉場的哈薩克族牧民逐漸減少。

天山與天池

天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橫跨四國的山系。這樣的天山,是大氣磅礴的,也是大刀闊斧的,有西域獨特的豪爽。晶瑩潔白的博格達雪峰下,天池碧藍瑩透,倒映出雪山、塔鬆、雲影。融化的雪水流到山下,草木華滋,人畜兩旺,看起來就像是一流動的幅畫。

畫畫的人到了天山,都說這樣的風景,是無論如何也畫不出來的。因爲太美的風景,畫出來反而像假的。

巴爾魯克山

果子溝

庫魯斯臺草原

蒼茫天山東西一橫

廣袤新疆便分出南北

南疆粗獷,多的是風情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北疆嫵媚,多的是風景

夏日的北疆

有關於世界的一切想象:

雪山、冰川、草原、湖泊

森林、峽谷、戈壁、沙漠

不去新疆,不知祖國之大

不到北疆,不知世界之美

在北疆

一山一水,都是未見過的風景

一草一木,都與熟識的大相徑庭

如果夏季只能去一個地方

那一定是北疆

那裡,藏着夏天最美的夢

遙遠的北疆,在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兩山相夾,看似被困一隅之地,卻以它的宏大,掙脫地理的束縛,化爲離人間最近的天堂。

如果說,新疆賦予了北疆神聖與靈秀,那麼,北疆則成就了新疆的壯闊與絕美。錯過北疆的夏天,就錯過了心底最美的那個夢。

越往北,新疆越美,翻山越嶺,道阻且長。

北疆的勝景,還是要從天山開始遊起。

天山與天池

天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橫跨四國的山系。這樣的天山,是大氣磅礴的,也是大刀闊斧的,有西域獨特的豪爽。晶瑩潔白的博格達雪峰下,天池碧藍瑩透,倒映出雪山、塔鬆、雲影。融化的雪水流到山下,草木華滋,人畜兩旺,看起來就像是一流動的幅畫。

畫畫的人到了天山,都說這樣的風景,是無論如何也畫不出來的。因爲太美的風景,畫出來反而像假的。

巴爾魯克山

果子溝

庫魯斯臺草原

圖一 | 獨庫公路

塔城西南的庫魯斯臺草原,一望無際,草場如練,間雜潺潺流淌的小溪,清澈見底的額敏河,草長鶯飛,野花爛漫。

出了庫魯斯臺草原,沿着中國最美公路獨庫公路,一路往西北去,便是巴爾魯克山。巴爾魯克,意爲“富足、富饒,無所不有”,這座獨立的山脈,介於天山、阿爾泰山之間,兼得兩山之特點,濃縮了新疆最美的山地景觀。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圖二 | 魔鬼城

五彩灘

再往北,北疆愈發多彩。

準格爾盆地的西北邊緣,有著名的“世界魔鬼城”。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一個湖泊,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它搖身一變,滄海桑田,成爲可怕的戈壁,寸草不生,一片死寂,終年只有風在這裡來回穿梭,雕琢出不同的形狀,一見之下,觸目驚心,不得不驚歎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圖三、四 | 喀納斯

往喀納斯北去的路上,必經五彩灘,若恰好是日落時分,便可在夕照流蘇裡,一飽眼福,那些匍匐的岩石與丘陵,五彩斑斕,綿延起伏,風吹過,發出長短不一的怪叫聲,更爲它增添了一絲神秘。

喀納斯,是蒙古語,意爲“美麗而神秘的花園”,雪峰聳峙、綠坡墨林,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是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神的花園”。

新疆有絕世的美景,也有人間的煙火。

遇見新疆的煙火,要從烏魯木齊開始。

烏魯木齊,有最繁華的“世界大巴扎”。在維吾爾語中,巴扎,意爲集市,烏魯木齊的大巴扎,被譽爲“新疆之窗”,集商貿、建築、民俗、美食於一體,以它的無所不包,重現昔日絲綢之路的繁華,處處都是濃濃的西域色彩。

領略過北疆的勝景後,不如再去去大巴扎,領略一番新疆最真實的風土人情,看看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懷着怎樣的熱情生活。

烏魯木齊大巴扎

到了北疆,“中國第一村”禾木村是必去無疑的。禾木村,是僅存的三個圖瓦人村落之一,房子全部由原木搭成,充滿了原始的味道。從周圍的小山坡上俯瞰,空谷幽靈,小橋流水,牧馬人從林間揚塵而過,炊煙在晨曦間冉冉升起……

禾木村

另一個圖瓦人 的村落,白哈巴,被譽爲“西北第一村”。白哈巴坐落於一條溝谷之中,依山傍水,安寧祥和,一到秋天,層林盡染,映襯着阿勒泰山的皚皚雪峰,與哈薩克斯坦遙遙相對,是一張意猶未盡的巨幅油畫。

圖五 | 白哈巴

一路往北,是無盡的風景,無盡的煙火。

北疆的美,像是一首綿長的詩,需要時間才能細細品味。有人說,北疆的風景雖然陌生,但卻並不讓人孤寂,因爲在廣闊的天地裡,一個人遇到的,其實都是自己。

當城市的冷漠、生活的瑣碎日復一日消磨我們時,北疆就成了遙遠的惦念,在每一個繁星閃爍的夜晚,每一個人潮擁擠的早晨,呼喚我們去遇見最真實的自己,呼喚我們去看到更大更美的世界……

天山博格達峰自然帶分佈圖

當水分不充足的情況下,那麼山地自然帶的分佈主要受水分因素和熱量因素的雙重影響,有些時候甚至水分的影響更大。比如,我國新疆的天山地區,在天山北坡一側,山麓自然帶爲溫帶荒漠帶,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盛行西風帶來的大西洋水汽和偏北風帶來的北冰洋水汽受到地形擡升,產生了地形雨,隨着海拔增加水分逐漸增加,因此開始出現山地草原帶和山地針葉林帶,隨着海拔高度繼續增加,降水又逐漸減少,隨之又出現山地(亞高山)草甸帶、高山草甸帶和高山荒漠帶等自然帶。所以,由於水分的原因,在天山北坡出現了“雲杉林”這種森林自然帶,而天山南坡則沒有森林自然帶出現。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真題呈現

(2018·天津高考真題)結合下圖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題。

⑴最有可能觀察到左圖中景觀的地點,是右圖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⑵在左圖所示地區,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帶應位於

A.終年積雪區 B.高山草甸帶

C.雲杉林帶 D.山麓草原

此題組學生疑惑較多,其實破題的關鍵就兩點:

一是找到地理事象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二是知曉天山南坡沒有“樹”。

此題答案:⑴A ⑵C

垂直自然帶譜,一直是高中地理學習中的重點考察內容,背後蘊含着豐富的地理學知識。天山南坡沒有“樹”,這應該屬於“所學知識”範疇。

典型例題一:讀圖及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新疆,天山被稱爲垂直的牧場。隨着季節的變化而轉移草場放牧,稱爲轉場。生活在新疆廣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場的牧民們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節利用不同高度草場的遷徙遊牧方式。

材料二 天山自然帶示意圖(圖甲)和天山冬夏牧場轉場示意圖(圖乙)。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帶的差異。

(2)天山天然草場資源地廣、質優、種類多,試分析其原因。

(3)簡述天山牧民放牧轉場的大致過程,並簡單評價轉場放牧的好處。

參考答案:

(1)北坡自然帶種類豐富,有云杉林帶,南坡缺失雲杉帶;南坡同一自然帶分佈的海拔高度高於北坡;北坡的雪線較南坡低

(2)天山地處中緯度地區,光照充足,氣候適宜牧草生長;山地面積廣大,草場分佈區域廣;海拔高,終年積雪,冰雪融水豐富,爲草場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從山麓到山頂,垂直高差大,氣候差別大,牧草種類依其地區、季節不同而有差異,種類繁多

(3)冬季,牧民在(林帶及以下)海拔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轉暖向高處(山地)草原轉移;夏季在(林帶及以上)海拔較高的(高山)草甸、草場放牧;秋季天氣轉冷,向海拔較低的(荒漠)草原轉移;冬季山麓牧場(利用囤積的牧草)過冬。評價:轉場不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高度的草場資源,同時也保護了草場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和草場可持續發展。

典型例題二: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新疆,天山牧場爲垂直牧場。隨着季節的變化而轉移草場放牧,稱爲轉場。牧民們轉場時,帶着帳篷和生活用品長途跋涉,沿着世世代代踩踏出來的牧道,將牲畜趕往不同海拔的牧場,逐水草而居。

材料二:天山自然帶示意圖

材料三:天山冬夏牧場轉場示意圖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帶的差異。

(2)圖中甲、乙、丙、丁四處表示四季牧場,屬於春季牧場是哪一處?近年來很多牧民在山麓地帶定居放牧,與之比較,山地轉場放牧的優缺點是什麼?

參考答案:

(1)北坡自然帶種類豐富,有云杉林帶,南坡缺失雲杉林帶;南坡同一自然帶分佈的海拔高度高於北坡;北坡的雪線較南坡低。

(2)乙。

優點:在不同季節均可獲得較充足的牧草;有利於減輕草場資源的壓力(或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

缺點:牧道崎嶇;易受暴風雪等自然災害影響;羊羣與牧民生活用品轉移量大,轉場不便。

典型例題三:讀“北半球中緯度某山地自然帶分佈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自然帶的分異體現了什麼地帶性規律?它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2)指出該山地南北坡自然帶的差異。

(3)圖中森林帶一般屬於哪類森林自然帶?該自然帶在南、北坡分佈差異的產生原因 是什麼。

(4)北坡森林帶上、下均有豐富的草場資源。爲了充分利用草場資源,當地牧民一般隨着季節的變化而轉移草場放牧。簡述牧民放牧轉場的大致過程,並簡要評價轉場放牧的好處。

參考答案:

(1)垂直地域分異規律。產生原因:隨着海拔的升高,水熱條件發生明顯的垂直變化,導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環境特徵發生垂直分異

(2)北坡自然帶種類豐富,有云杉林帶,南坡缺失雲杉林帶;南坡同一自然帶分佈的海拔高於北坡;北坡的雪線較南坡低

(3)針葉林帶。北坡爲迎風坡,氣流擡升,降水多;南坡爲背風坡,氣流下沉,降水少

(4)冬季,牧民在(林帶及以下)海拔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轉暖向高處(山地)草原轉移;夏季在(林帶及以上)海拔較高的(高山)草甸、草場放牧;秋季轉冷,向海拔較低的(荒漠)草原轉移;冬季在山麓牧場(利用囤積的牧草)過冬。評價:轉場不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場資源;同時也保護了草場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和草場可持續發展

典型例題四: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我國西北地區哈薩克遊牧民族的牧民們從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到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不同海拔高度上的高山和高山森林草甸、低山丘陵和山前地帶、平原河谷和荒漠地區,相應地變換着牧場。

材料二:下圖爲“阿勒泰地區牧民轉場路線示意圖”。

(1)分別敘述阿勒泰地區四季牧場的分佈特徵。

(2)試分析哈薩克牧民轉場的原因。

參考答案:

(1)夏季牧場分佈在高山、亞高山和森林草甸上部(山地森林帶以上的高山草原草甸);(2分)春秋牧場分佈在低山丘陵、山前平原地帶(山地森林帶以下的山前平原或山麓地帶草原);

(2分)冬季牧場分佈在中低山、平原河谷和荒漠地區(河谷平原和盆地中心的草原和荒漠草原)。(2分)

(2)阿勒泰地區深居內陸,氣溫年較差大,降水稀少,植被覆蓋率低;(2分)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域分異明顯。(2分)夏季,山地降水豐富且有高山冰雪融水,高山林帶以上水草肥美,利於放牧。(2分)冬季,高山牧場氣溫低,冰雪覆蓋;而平原河谷荒漠地區海拔低,氣候較溫暖,利於放牧;(2分)春秋季節則在介於二者之間的山前平原放牧。(2分)(答出三點得6分)

典型例題五: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百年來,牧區牧民模索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他們“逐水草而居”,一年中在不同的牧場來回遷徙。生活在新疆阿勒泰的少數民族,沿襲“四季轉場,終年放牧”的傳統,每年3月到11月下自或12月初,趕着上百萬頭牲畜轉場。阿勒泰地區草場根據利用時間分爲不同季節的牧場(圖a、圖b)。現在,越來越多的牧民開始了定居地生活,他們種植飼料。隨着家畜數量不斷增加,過度放牧依然突出。遊牧在阿勒泰已漸行漸遠.....

(1)分析氣候條件對阿勒泰每年3月到8月遊牧遷徙過程的影響。

(2)簡述阿勒泰冬季牧場自然環境的特點。

(3)分析阿爾秦山地“林帶纏山腰”現象的主要原因。

(4)爲阿勒泰地區定居地以畜牧業爲基礎的經濟進步發展提出建議。

參考答案:

(1)每年3月中旬,氣溫上升,積雪從南向北開始消融,牧民從冬牧場向北遊牧;4月初進入春牧場。這裡位於前山地帶,海拔較高。春季氣溫回升快,牧草較早開始生長;6月向阿爾泰山夏牧場轉移。這裡海拔高,氣候涼爽,降水較多,牧草產量高,質量好;8月下旬,氣溫下降,山區降雪,牧民下山,從北往南遊牧,在相對溫暖的秋牧場放牧。

(2)阿勒泰冬牧場主要分佈在有逆溫現象的中、低山帶的草原與荒漠草地上,在有些地區分佈在河谷平原或戈壁沙漠中;冬牧場一般溫暖避風、向陽,有利於牲畜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

(3)來自大西洋的水汽受阿爾泰山地阻擋擡升,隨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遞增最大降水帶出現在山地半山腰2000米左右的地帶,再向上,降水量減少。森林的生長受制於這條降水帶,出現“林帶纏山腰'的現象。

(4)完善定居農牧民的生活基礎設施;生產越冬飼料,發展人工草地牲畜圈養減輕自然草場的負荷;發展農林牧技術,逐步恢復冬、春秋牧場草被,增強畜牧業抗災保畜能力;開展穩定的生產活動,發展第二、三產業,努力實現收入多元化;嚴格遵守有關控制過度放牧的法律法規。

典型例題六:根據圖文材料(左圖爲長江源地區示意圖,右圖爲長江源地區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佈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 草地是長江源地區最重要的植被覆蓋類型,約佔源區面積的70%左右。該地區人口密度0.5~2人/km2 ,以藏族人爲主,牧民生活燃料主要爲草皮和牛糞;畜牧業佔生產總值的50%左右;放牧方式多爲冬夏牧場轉場放牧。

(1)分析當地牧民冬季牧場避開北坡草場的原因。

(2)指出長江源地區草地退化率與坡向之間的關係並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

(1)(長江源地區)海拔高,北坡爲陰坡,氣溫更低(氣候寒冷),牲畜容易出現凍害;北坡積雪覆蓋,可利用草場少。

(2)陽坡(南坡)草地退化率高於陰坡(北坡);海拔4600米以下草地退化率高。原因:陽坡太陽輻射強、溫度高、蒸發強,水分條件較差,土層相對較薄,容易退化)。陰坡放牧時間短,放牧強度較陽坡小。

海拔較低的地方,草地面積大,水分條件好,土層較厚,草地承載量大,更容易過度放牧;或者海拔較高的地方,水熱條件較差,放牧強度小,退化率低。

典型例題七:讀天山自然帶分佈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試分析北疆冬季多寒潮暴雪的原因。

(2)根據天山自然帶的分佈判斷天山的A、B兩坡坡向,並說明理由。

(3)試分析我國新疆天山山麓地帶分佈有綠洲的原因,綠洲體現了自然帶分佈的什麼規律。

(4)天山上部和下部都有草場,牧民夏季利用上部草甸,冬季利用下部草場放牧,這是爲什麼?

(5)簡述山地植被垂直變化的原因。

參考答案:

(1)靠近冬季風源地,強冷空氣活動易形成寒潮天氣;北疆西部地形呈半封閉,多缺口,有利於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進入,來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受地形擡升形成,多地形雨;冬季氣溫較低,降水以降雪形式出現。

(2)A是南坡,B是北坡 北坡山地荒漠帶的面積更小,山地草原帶、森林帶分佈面積更大,雪線更低等

(3)由於天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提供了豐富的水源,形成了綠洲。體現了自然帶分佈的非地帶性規律

(4)夏季林帶以上有寬闊的草地,氣溫相對較低 冬季山上下雪,林帶以下的背風谷地則是優良的冬季牧場

(5)在高山地區,隨着海拔的變化,氣溫和降水也發生相應的變化,造成植被在山體上的分佈發生垂直變化。

典型例題八: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五彩灘是國家4A級景點,位於新疆布爾津縣城以北約24千米處,它毗鄰碧波盪漾的額爾齊斯河,與對岸蔥鬱青翠的河谷風光遙相輝映,可謂“一河隔兩岸,自有兩重天”。激猛的河流衝擊以及狂風侵蝕,形成了北岸的懸崖式雅丹地貌,河岸岩層抗風化能力強弱不一,輪廓便會參差不齊,而岩石含有礦物質的不同,又幻化出種種異彩,因此得名“五彩灘”。而南岸卻是綠樹葳蕤,連綿成林,遠處逶迤山巒與戈壁風光盡收眼底。

材料二 上圖中有5個大型底棲動物密度採樣斷面,S1爲可可托海鎮上游河段,底質爲大型鵝卵石,人爲干擾小;S2爲富蘊縣城旁河段,底質爲中型鵝卵石,水流急且河流兩岸植被多爲喬木叢,人爲干擾輕微;S3爲哈拉布拉鎮內河段,底質爲細沙和細碎小石,水質渾濁,流速較急,河岸兩旁多數裸露無植被,受河牀淘金等人爲干擾嚴重;S4爲博爾孜爾幹河段,底質多爲卵石和礫石混合區,河面寬,水流相對緩慢,人爲干擾較少;S5爲北屯河段,底質類型多爲小型鵝卵石,水流較緩,河岸兩旁多爲灌木叢和雜草,人爲干擾較爲嚴重。下圖爲爾齊斯河上游河段不同採樣斷面大型底棲動物的密度分佈圖。

材料三 額爾齊斯河流域是新疆重要的牧區之一,有阿勒泰大尾羊和哈薩克牛等優良品種。以哈薩克族爲主的牧民,在長期的牧業經濟條件下,對富牧業的經營管理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他們根據山上氣候和草原變化對牛羊進行季節性放牧,當地牧民形象的說:“夏天上山,人趕着雪跑;冬天下山,雪趕着人跑。”

(1)試分析“一河隔兩岸,自有兩重天”的地貌成因。

(2)依據材料二,簡述該區域S1-S3底棲動物密度分佈特徵。

(3)依據材料三,分析“夏天上山,人趕着雪跑;冬天下山,雪趕着人跑。”的原因。

(4)推測若該區域灌溉農業規模擴大對當地土地、氣候和烏倫古湖的影響。

參考答案:

(1)北岸:懸岸式雅丹地貌;①整體地勢北高南低,額爾齊斯河沿山谷發育;②上游河道以侵蝕爲主,江水下切,北岸山麓岩層出露;③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河谷狹窄處多大風:①風力侵蝕使北側階地斜坡上溝壑縱橫,溝谷與小土樑相間發育。

南岸:蔥鬱青翠的河谷風光;①地勢相對較低,河流以沉積作用爲主,形成大量沙洲;②地下水位高,生長樹木,形成綠洲。

(2)①分佈不均,同一區域,枯水期密度大,豐水期密度小;②水流急的地方密度大,水流緩慢的地方密度小;③人爲干擾大的地方密度小,人爲干擾少的地方密度大。

(3)①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水草資源有限,季節性放牧既能充分利用高山草場資源,又能使處於較低海拔的盆地四季牧場在夏季休養生息;②高山上夏季涼爽,冬天山麓氣溫相對較高,有利於牲畜生長:③夏季隨海拔升高,冰雪融化逐漸推遲,牧草豐盛區逐漸上移。(冰雪融化逐漸推遲,牧草豐盛區逐漸上移沒有答清沒有分)“人趕着雪跑”;④冬天,高山夏牧場積雪,溫度降低,降溫從海拔高的地方逐漸向海拔低的地方變化,避免低溫凍害,冬牧場逐漸下移,“雪趕着人跑”。

(4) 區域灌溉農業規模擴大,會導致土地荒漠化和鹽鹼化加劇。氣候大陸性增強,降水減少、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增大。烏倫古湖水位下降、鹽度增大。

高考地理新疆天山轉場專題設計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新疆牧民季節性地轉場在冬、夏牧場之間。下圖爲新疆某地冬、夏牧場分佈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四條轉場線路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牧民轉場主要受

A.草場垂直分佈影響 B.山前綠洲規模影響

C.草場水平分佈影響 D.聚落分佈的影響

二、綜合題

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新疆,天山被稱爲垂直的牧場。隨着季節的變化而轉移草場放牧,稱爲轉場。生活在新疆廣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場的牧民們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節利用不同高度草場的遷徙遊牧方式。

材料二 下圖爲天山自然帶示意圖(圖甲)和天山冬夏牧場轉場示意圖(圖乙)。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帶的差異。

(2)簡述天山牧民放牧轉場的大致過程,並簡要評價轉場放牧的好處。

4.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新疆,天山牧場爲垂直牧場。隨着季節的變化而轉移草場放牧,稱爲轉場。牧民們轉場時,帶着帳篷和生活用品長途跋涉,沿着世世代代踩踏出來的牧道,將牲畜趕往不同海拔的牧場,逐水草而居。

材料二:天山自然帶示意圖

材料三:天山冬夏牧場轉場示意圖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帶的差異。

(2)圖中甲、乙、丙、丁四處表示四季牧場,屬於春季牧場是哪一處?近年來很多牧民在山麓地帶定居放牧,與之比較,山地轉場放牧的優缺點是什麼?

參考答案

1.C

2.A

【解析】主要考查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牧民轉場要選擇坡度和緩的線路;牧民的轉場主要是因爲牧草的變化。

1.轉場最好選擇地勢較爲和緩的線路,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儘量不要通過地勢陡峭的地區,圖中四條轉場線路最合理的是③,選擇C。

2.牧民轉場主要受草場垂直分佈影響,夏季山上草類茂盛,牧羣轉移到山上,冬季山上寒冷,有積雪,草類死亡,牧民就將牧羣轉移到山下溫暖的有草的地區,選擇A。

3.(1)北坡自然帶種類豐富,有云杉林帶,南坡缺失雲杉林帶;南坡同一自然帶分佈的海拔高於北坡。

(2)過程:冬季,牧民在(林帶及以下)海拔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轉暖向高處(山地)草原轉移;夏季在(林帶及以上)海拔較高的(高山)草甸、草場放牧;秋季轉冷,向海拔較低的(荒漠)草原轉移;冬季在山麓牧場(利用囤積的牧草)過冬。

評價:轉場不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場資源;同時也保護了草場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和草場可持續發展。

【解析】(1)對比圖中南北坡自然帶可知其差異,主要表現在自然帶種類和分佈高度。從種類分析,北坡自然帶種類豐富,有云杉林帶,南坡缺少雲杉林帶;從分佈高度分析,南坡同一自然帶分佈海拔高度高於北坡,且北坡的雪線較南坡低。

(2)從圖示放牧的路線可知,冬季,牧民在林帶以下的海拔較低的草原放牧;春季轉暖向高處(山地)草原轉移;夏季在林帶以上的海拔較高的(高山)草甸、草場放牧;秋季天氣轉冷,向海拔較低的(荒漠)草原轉移;而山麓牧草用於囤積過冬。因不同季節在不同高處的草場放牧,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草場資源;同時,在某高度放牧時,其它高度的牧草可以恢復生長,這樣保護了草場資源,利於可持續發展。但是轉場面臨暴風雪、物資消耗量大等問題。

4.

(1)北坡自然帶種類豐富,有云杉林帶,南坡缺失雲杉林帶;南坡同一自然帶分佈的海拔高度高於北坡;北坡的雪線較南坡低。

(2)乙。

優點:在不同季節均可獲得較充足的牧草;有利於減輕草場資源的壓力(或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

缺點:牧道崎嶇;易受暴風雪等自然災害影響;羊羣與牧民生活用品轉移量大,轉場不便。

【解析】

試題分析:

(1)圖中庫爾勒位於天山南坡、烏魯木齊位於天山北坡,由圖可知北坡自然帶有云杉林帶,南坡缺失;南坡是陽坡,同一自然帶分佈海拔高度高於北坡;北坡是迎風坡,雪線較南坡低。

(2)海拔越高氣溫越低,由圖可知甲處海拔最低爲冬季牧場,根據圖中箭頭可知,乙處爲春季牧場,丙處海拔最高是夏季牧場,丁處爲秋季牧場。山地轉場的優點是四季都可獲得較充足的牧草,有利於減輕草場資源的壓力,有利於生態保護;缺點是易受自然災害影響及羊羣與牧民生活用品轉移量大。

【考點定位】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名師點晴】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形成原因是海拔的變化,自然景觀也相應地呈現出垂直分佈規律。分異基礎是水熱狀況。山麓與水平帶一致,垂直帶譜與其所在緯度向較高緯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帶帶譜相似;

—同一山體,同類自然帶的分佈,陽坡高、陰坡低;溫度越高雪線也越高;降水越多,如迎風坡雪線越低,降水越小,如背風坡雪線越高;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注: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衆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

順手點擊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