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稱兩岸有距離優勢 對岸市場最適合經營

即使蔡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但自2016年以來,中國大陸仍蟬聯臺灣農產品外銷最大市場。(新華社)

近6年我農產品出口中國大陸佔比

即使蔡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但自2016年以來,中國大陸仍蟬聯臺灣農產品外銷最大市場。農委會資料顯示,去年農產品對中國大陸出口11億美元,較前年成長10%。農委會官員坦言,雖努力拓展其他海外市場,但中國大陸具有距離、文化、語言相近的優勢,確實沒有比對岸更適合經營的市場。

農委會資料顯示,蔡政府執政以來,臺灣農產品出口至中國大陸佔比,比馬政府時期還高,2016年爲19.4%,2018年達到23.2%,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下,降爲20.7%。

2021年開始,中國大陸暫停臺灣鳳梨、鳳梨釋迦、蓮霧等水果輸入,大陸市場佔比降爲19.8%;今年1至6月,上述水果禁令未解,大陸市場佔比減少至13.8%,金額大減46.5%。

農委會官員表示,臺灣與中國大陸距離近,臺灣農產品運至廈門和其他南方城市的港口頂多1到2天,至上海、北京加上陸運,只會再多1到2天,運輸時間對生鮮農產非常重要。

該官員指出,兩岸語言、飲食文化相近,農產外銷業者覺得中國大陸更好經營,但長期就有部分農產品過於依賴大陸市場,所以希望能輔導外銷業者轉移目標市場,「轉移市場是進行式,但我們不會放棄對岸市場。」

不願具名出口商指出,農產品外銷長期依賴大陸,是因臺灣沒有在「走向全球化」的競爭下足功夫,臺灣蔬果品種不耐儲運。以鳳梨來說,做爲外銷主力的金鑽鳳梨,儲運不如菲律賓鳳梨,即使臺灣比菲國離日本更近,但卻頻頻出現黑心鳳梨。

該出口商說,在小三通的農貿環境下,做對岸市場與做國內市場並沒有差別,南部水果到廈門與到北農都只要1天,名義上是外銷,運銷模式卻和國內相同,依賴對岸市場也就不足爲奇。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則指出,民進黨在野時罵馬政府過度依賴大陸,但民進黨執政6年後,貿易依存度高,佔比不減反增,遇到外界質疑就辯「是大陸依賴臺灣」,這就是標準的雙重標準,自己打臉自己。

民衆黨立委邱臣遠直言,蔡政府不斷強調農產品要走向全世界,但新南向國家難以取代大陸市場,呼籲執政黨要理性務實與對岸溝通,解決農產品滯銷困境,大陸也不要有過多的政治盤算,無助於解決兩岸問題。(相關新聞刊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