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導入IPM意願低 農會嘆成本高 籲提高資材補助
雲林縣斗南鎮農會2009年起提倡減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與農民一起經營專區栽培作物,其推動耕種、管理技術及友善耕作模式,就曾在去年獲得永續善農獎。(翻攝自農業部官網/蔡佩珈臺北傳真)
IPM着重預防勝於治療,運用天敵、友善環境植物保護資材、生物農藥等多元的防治方式,避免農民過分依賴、減少使用化學農藥,農業部統計至今已有7700公頃農地採用IPM,不過相較全臺77.9萬公頃農耕土地面積仍有一段差距。農會表示,因化學農藥成本低,導致農民採用IPM意願較低,建議農業部提高植物保護資材補助金額,並將產銷履歷驗證費補助提高至9成,再搭配植物診療師推廣,更能擴大IPM成效。
農業部推廣IPM多年,並提供農民天敵、生物農藥及植物保護資材的半額補助,也建立40種作物IPM操作指引,2019年起頒發「永續善農獎」,表揚採行IPM成效良好的農友。
雲林縣斗南鎮農會2009年起提倡減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與農民一起經營專區栽培作物,其推動耕種、管理技術及友善耕作模式,就曾在去年獲得永續善農獎。
總幹事張燕容說,化學農藥效果快速、顯著、成本低,農民已習慣使用,加上不清楚IPM概念及知識,使得農民較少導入IPM,舉例而言,同樣是用來防治水稻的福壽螺,若購買友善環境植物保護資材「苦茶粕」,每1公頃要花費約2000元,改用化學農藥「耐克螺」,每1公頃只需800元,即便農業部提供補助,兩者仍有600元的價差,農民自然選擇使用化學農藥。
她建議,農業部應再提高友善環境植物保護資材補助金額,若能使兩者價格差不多,相信農民更有意願採用友善環境植物保護資材,也期盼植物診療師儘速普及,以便增進農友相關知識。
雲林縣斗南鎮農會提到,目前蔬果送驗產銷履歷驗證3分之2的費用由農業部補助,希望農業部可針對採用IPM農友,將驗證補助費提高到9成,以鼓勵農民取得產銷履歷,讓安全獲驗證的蔬果銷往市場,也能提高收益。
臺大昆蟲系教授蕭旭峰則建議,農業部可從消費者端着手,提高民衆對IPM認知,並鼓勵他們多消費採用IPM的農作物、產品,透過消費端驅動生產端,使這類農產品與一般農產品有區隔,讓農民獲得較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