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遠見》 見證農人智慧

池上鄉的口碑經由多位農民努力而來。(公視提供/王寶兒臺北傳真)

臺東池上鄉近年因伯朗大道而成爲熱門觀光景點,但在一望無際的稻田風光背後,卻鮮少人真正瞭解維持土地機能的農民生活。導演劉嵩在《農村的遠見》第二季中,深入探討池上鄉在多年前的策略,如何造就現在的欣欣向榮。劉嵩表示,「池上向來以他們的稻米聞名,但我們卻都不認識那邊的農民,在紀錄的過程中,我也跟着他們有了豐收。」

劉嵩表示,臺灣在十幾年前加入WTO,池上農民便深知其所帶來的衝擊,齊心合力建置稻米檢驗機制,更申請以「池上米」爲標章認證,推動有機耕作至今,「不僅有遠見,也讓我覺得農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要懂數據、要懂科學、要抵擋財團、要應付氣候變遷,辛苦的維持祖宗留下來的土地,餵飽了我們的同時,還教育我們土地的觀念。」

《農村的遠見》爲共十集的系列紀錄片,劉嵩與團隊走訪日本、美國、荷蘭等地,探索各國農村發展,再以池上鄉的記錄〈永恆的米鄉〉作爲第二季結尾。《農村的遠見》第一季在今年的金鐘獎上也大放異彩,入圍了紀實節目獎、非戲劇類節目攝影獎,劉嵩更因此獲得非戲劇類節目導演獎的殊榮。

在〈永恆的米鄉〉中,透過當地農民的現身說法,可以瞭解到池上米的優良品質,全來自在地農民以土地爲優先考量的集體共識,他們認爲「土地是下一代借給我們的」,要竭盡自己所能維持土地的機能,以確保土地能夠生生不息,更將觀光利益作爲附屬價值,不因觀光熱潮的利益而本末倒置,棄土地而不顧。

劉嵩表示,在走訪德國時,曾與當地農民分享臺灣農村概況,提及農舍亂象,對方以震驚的語調回以「你們瘋了嗎?」讓他大感印象深刻,「這也顯得池上鄉的農民更可貴,池上鄉的土地價值高,農民不受開發和利益的誘惑,堅持土地的傳承,是很難得的,甚至那邊也沒有閒置的田地,只有越來越多開墾的稻田。一般人總會認爲『土地是我的,當然可以拿去賣。』,更凸顯了外界對農村規劃毫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