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為綠營穿梭臺美20年 彭光理退休前憶過往秘辛
民進黨駐美代表處主任彭光理(左2)是民進黨與華府的橋樑,20多年來,彭光理成爲民進黨在美國的代言人。圖爲彭光理與前總統李登輝(中)出席華府一場餐敘。圖/中央社
民進黨駐美代表處主任彭光理將卸任,他因傳教與臺灣結緣,協助臺灣民主運動,61歲披上戰袍替臺灣向美髮聲,走過民進黨對美關係谷底後再起。走跳華府20多個寒暑,堅持不拐彎迂迴,被譽爲「袂黑白講」的中間人。
彭光理(Michael J. Fonte)1967年、20多歲時到臺中傳教,一隻皮箱外,他還帶了實踐社會正義的初心,無奈當時臺灣威權統治的政治環境讓彭光理有志難伸,與臺灣的第一段緣只維持3年。
返回美國後,彭光理在密西根大學念碩士班,遇見因發表「臺灣自救宣言」而被迫流亡海外的彭明敏,這場相識改變他的人生。
恰巧在民進黨成立的1986年,彭光理轉往華府發展,與領導臺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的彭明敏再次相會。美國國際民主協會(National DemocraticInstitute)隔年邀民進黨創黨元老赴美時,彭光理負責替訪團顧前顧後,尋求國際社會關注臺灣民主。
臺灣人公共事務會的活動,彭光理幾乎無役不與,積極爲臺灣發聲。列名黑名單的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等人1986年闖關返鄉未果,引發桃園機場事件,彭光理也是參與「護送」的國際人士之一。
從那時起,彭光理開始瞭解民進黨,並以各種方式參與其中,之後也與當時的民進黨駐美代表邱義仁、國際事務部主任蕭美琴緊密合作,搭建民進黨與華府決策圈的溝通橋樑。
公關危機中掌舵民進黨駐美代表處
民進黨2000年首度執政,關閉黨的駐美代表處,以避免疊牀架屋,彭光理擔任起民進黨的華府聯繫人。民進黨直到2013年才重啓駐美代表處,由彭光理擔任主任。彭光理日前在華府接受中央社越洋專訪時透露,這始於一場2011年的公關危機。
當年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訪美,與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官員羅素(Daniel Russel)及麥艾文(Evan Medeiros)舉行早餐會,兩人向蔡拋出尖銳問題。彭光理說,蔡英文學者型性格發揮,以較廣泛概略的內容接球,讓羅素及麥艾文「不太滿意」,回頭跟長官報告。
上午才談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下午射出箭,引述美方高層質疑蔡英文是否有能力或意願維繫兩岸穩定的報導。
「這話說得非常非常重」,彭光理回憶。他說,當時美中友好,華府有意維持與北京的平和互動。蔡英文曾是前總統陳水扁的內閣成員,也經手前總統李登輝的兩國論,華府不少人憂心她可能成爲「陳水扁2.0」,對中國更激進,使兩岸關係失穩。爲讓美方與民進黨更瞭解彼此、避免「金融時報」事件重演,民進黨重啓駐美代表處。
民進黨駐美代表處主任彭光理(後排左3)60年代來臺,走遍臺中、彰化、苗栗,結交不少友人,來臺都不忘抽空前去探訪。圖爲彭光理與苗栗的友人合照。圖/中央社
「袂黑白講」的中間人
「我這份工作必須取得臺灣及這裡(美國)的信任」,彭光理認爲,比起一般外交官,他更像「誠實中間人」。吃這行飯,報喜不報憂、粉飾太平是大忌,在臺美關係顛簸的陳水扁時期,更要如實傳遞美方所說所想。
對彭光理來說,工作最大的肯定來自美國在臺協會(AIT)前臺北辦事處副處長葛天豪(David Keegan)對他的形容。
葛天豪曾在一次校園演說向學生這樣介紹彭光理:「我認識麥克(彭光理)超級久。當我在國務院工作時,很多人來找我談,內容大多都是瞎扯(bullshit)。麥克來找我的時候,他從來不亂講」。
談起這段往事,彭光理笑開,「這代表葛天豪接受我傳達的內容,但是他不必同意我的觀點」。
與民進黨並肩多年無悔
彭光理接下主任重擔後,穿梭於美國行政部門、國會及智庫間,一晃眼就是10年。期間他與民進黨走過輸到脫褲的敗選,也目睹貪腐、性騷醜聞風暴劈來,彭光理無悔,如果人生能再來過,他仍會與民進黨並肩。聊到曾共事的夥伴,彭光理眼神有光。
他說,民進黨是由人組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狀況,「他們並不總是像你所期待的那般行事」,但這並不代表整個政黨或理想都是錯的。言談之間可見,彭光理對民進黨信念的堅持,「民進黨不容腐敗及性騷擾」。
彭光理也表示,創黨元老走過爭取人權的鬥爭,年輕世代際遇不同,觀點當然不盡相同,也關注不同的議題,包括居住正義、不平等,黨必須面對解決。
交棒倒數感嘆「臺灣偷走我的心」
每回講到與臺灣跨世紀的情份,紐約客彭光理總愛提上這一段:當年本來期待去東京、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Caracas),智利聖地牙哥(Santiago)等大城傳教,結果被派去臺灣鄉村與牛爲伴,「我哪裡懂什麼牛」。
在臺灣期間,彭光理走遍臺中、彰化、苗栗,當時一週5天,每天花6小時練臺語的七聲八調,光是「彭」的鼻腔音就練了一整個月。如此高密度的互動讓他練就無懈可擊的臺語口說實力,也和老師成爲一輩子的朋友,來臺期間都不忘搭高鐵拜訪。
這些往事加疊,義大利裔的彭光理對臺灣建立起深厚情感,他20多年來對增進臺美關係的付出已不足以衡量。
彭光理說,臺灣人及義大利人都有三寶:家人、美食及朋友。他在臺灣時,從不覺得特別不適應,甚至有時候「臺灣比美國還像家」。
他記得首度抵臺隔年,常常在鄉間四處走動,見人就打招呼,曾有一戶農家邀他吃頓便餐。他入屋閒聊,外頭竟傳來雞隻慘叫。兩個小時後雞肉上桌。「他們特地爲了我宰雞,可見這些人有多熱情。」
彭光理如今83歲,5月將正式由民進黨駐美代表處主任一職卸任。怎麼捨得在臺美關係最穩健的時機放手?他坦誠,這個決定不容易。
「當你到我這歲數時,你開始忘東忘西,感覺自己不像以前那樣總能掌握幽微差異。該讓更年輕的人接手了。」
他也說,自己虧欠太太。太太列了一堆想做的事,包括去義大利、葡萄牙、黃石公園旅行,當然,還有臺灣。只可惜自己年邁,搭一趟長途飛機很折騰。
交棒倒數,彭光理難免感性,「我常說臺灣及臺灣人的『毛病』是,他們偷走了你的心,還永遠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