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引述美晶片專家:美國出口管制「迫使中國晶片公司全面進步」

美國科技專家崔歐洛說,美國對中國大陸晶片技術設置的種種出口管制,迫使中國晶片製造公司全面進步。圖爲中芯國際上海廠空照圖。圖/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16日報導,中國大陸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深陷當前地緣政治科技戰中,但追蹤晶片產業的美國科技專家崔歐洛(Paul Triolo)說,美國的出口管制「迫使中國晶片製造公司全面進步」,雖然中國廠商如今面臨諸多阻礙,但已取得重大進步,「你真不能低估他們堅持克服障礙的能力」。

紐時在這篇文章中說,中芯國際是中國唯一的先進晶片製造商,他們還無法像臺積電、南韓和美國的其他競爭對手那樣,生產先進晶片;但中芯國際正在爲華爲研發一款新的AI晶片Ascend 910C,預計今年推出。

華爲的晶片在速度和精密度上,都不及美國晶片巨頭輝達的處理器,而白宮已禁止輝達處理器在中國銷售。多位專家說,中芯國際很可能只能生產中國企業想要購買的一小部分AI晶片,但這種晶片對中國的AI雄心仍是一大福音。如果華爲在中芯國際的幫助下,能在未來幾年生產更多AI晶片,就能削弱美國技術限制的影響,也許有朝一日能打破輝達的領先優勢。

中國政府已對晶片產業投資超過1500億美元(約臺幣4.83兆元),包括今年5月宣佈的470億美元投資基金,挹注中國晶片工廠的擴張。追蹤晶片產業的知名商業戰略顧問公司「歐布萊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bridge)科技專家崔歐洛(Paul Triolo)表示,中芯國際在中國各地營運十多家晶片製造廠,而且還在規畫或興建至少十家以上廠房。

紐時指出,根據中芯國際的財務文件,今年上半年該公司資本支出爲45億美元,高於其營收;而今年上半年的晶圓出貨量接近 400 萬片,每片晶圓可分割成數百或數千顆晶片。

崔歐洛說,美國的出口管制「迫使中國和中國公司全面進步」,雖然那些公司面臨諸多障礙,但他們「已取得重大進展」,「你真的不能低估他們堅持克服障礙的能力。」

美國是在2019年川普政府時期,說服了荷蘭,阻止荷蘭艾司摩爾公司(ASML),向中芯國際出售其最先進的光刻機,理由是擔心那些機器會在軍事上援助中國。

2020年,一份報告披露了中芯國際與中國一家大型國防企業集團及軍方相關大學的聯繫,川普對中芯國際實施貿易限制,而現任總統拜登上任後繼續緊縮限制。

但那些限制規定也有變通餘地。一些美國公司透過取得特別許可證,以及透過非美國子公司和員工,繼續向中芯國際的新廠房銷售不那麼先進的設備。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技術分析資深顧問古德里奇(Jimmy Goodrich)說:「現在柵欄變高了,但我們決定前門、側門和後門都不關。」

如今,北美客戶約佔中芯國際營收的六分之一。中芯國際位於上海東部、爲華爲製造先進晶片的銀色廠房與其他工廠相連,這些工廠所生產的晶片銷售到美國各地,並向美國公司購買機器。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今年前7個月,中國進口的晶片製造設備比去年同期激增 53%。

美國國會在 2022 年試圖通過一項法律,禁止美國國防部購買含有中芯國際晶片的產品,當時多家汽車製造商、武器公司等抱怨說,這些中芯國際的零件遍佈他們整個供應鏈。那項法律最終通過時,改爲給予美國國防供應商5年時間,用來斷絕與有軍方淵源之中國晶片製造商的關係。

暢銷書《晶片戰爭》的作者米勒( Chris Miller )說,「美國公司會說,如果你明天就想讓中芯國際倒閉,許多美國公司會受到附帶損失。」

紐時說,中芯國際的發展,堪稱是「必要性孕育了創新」。去年8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問北京期間,華爲發佈了一款搭載中芯國際晶片的手機,那種芯片超出了之前美國設定的技術限制。

美方的迴應是針對中芯國際的一些工廠草擬更嚴格規定,同時促使荷蘭和日本停止供應中芯國際最先進的晶圓廠。荷蘭本月發佈了新規定,使其出口管制與美國的規定一致。

市場情報公司IDC的資深研究經理曾冠緯估計,即使中國很快開發出關鍵晶片製造設備的替代品,中芯國際也很可能落後其他國際晶片巨頭3-5年。

不過,半導體研究與顧問公司 SemiAnalysis 的首席分析師帕特爾(Dylan Patel)估計,中芯國際明年可爲華爲製造 120 萬顆AI晶片,這是今年的兩倍,雖仍遠低於中國的需求或美國晶片設計商的製造量,但顯示出上升的軌跡。

華爲供應商吳泓霖(John Wu)今年4月在深圳的一個電子市場上表示,華爲此時的AI晶片供應有限,但他有信心,中國企業會繼續發展,競爭最終會傷害美國。他用「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形容美國的各種出口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