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祜祿氏的心頭好,這些皇家高定你愛了麼?
同款直擊!
哪部劇是你最中意的電子榨菜?別再掩飾了,《甄嬛傳》是不是早就被你盤包漿了?爲何此劇獨得恩寵?除了劇情自洽演技在線之外,審美在線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甄嬛傳》裡金裝玉裹的穿搭圖鑑,爲觀衆安利了來自紫禁城皇家的配色秘笈與使用寶典。
這次我們不需要再隔着屏幕去對某部清宮劇的服化道深挖難點易錯題了。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嘉德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瀋陽故宮博物院特邀支持的“國採與宮色——清代宮廷織繡服飾色彩展“正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呈現。展品來自故宮博物院館藏的宮廷織繡服飾,其中近九成文物皆爲首次展出。
0
1
故宮守寶人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國史。”本次展覽能讓平時深藏不露的宮廷織物出宮,離不開一羣溫和謙遜、沉穩親善、執着內斂的“故宮人”--在故宮博物院辛勤工作的研究員們。他們一邊負責“家裡”器物的保管,一邊負責清點記錄和送文物修復,一邊忙着故宮出版圖錄、策劃和展覽布陳……
故宮博物院宮廷歷史部章新
章新,故宮博物院的宮廷歷史部織繡文物組的一員。他在研究生畢業後進入故宮,工作已有二十餘年,那時還有幸承蒙朱家溍、鄭珉中、徐啓憲這樣文史大家的耳提面命,也陪伴着故宮在數字化時代實現了虛擬化分身。在故宮網站工作多年後,因爲機緣巧合,他進入了故宮博物院的宮廷部,被分配到了織繡文物庫房工作。他說進庫幹活十年才覺得自己剛有登堂入室的感覺,故宮博物院那麼多道門檻,他事先沒想到研究織繡門檻這麼高。之所以說織繡服飾的入門要求高,是因爲中國數千年絲綢史的技術知識和文化發展的深厚,以及宮廷禮制與服裝風俗演變的複雜性,更是因爲故宮博物院織繡服飾文物收藏之博大。
故宮藏織繡服飾文物有十七萬多件,幾佔故宮收藏的十分之一,這還不包括已經應用在各種器物傢俱、書畫典籍以及建築上的各類織物。古人說上古聖王“垂衣裳,天下治”、“禮儀之邦,衣冠爲尊”,可知織繡服飾文明在中華文化中的分量。
“宮”裡的生活是怎樣的?章新描述自己的工作既有案頭龐博的文獻和檔案搜尋,也有每日在庫房中新的探索和新的發現:“我在織繡組材料庫,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從織繡服飾文物出發,會涉及到絲綢紡織史、桑蠶業、宮廷史、科技史、貿易史、服裝史、風俗史等等領域。但我常自我調侃說像個宮廷偵探,不僅穿梭在時光隧道里,而且還要四處發掘沒有被歸入織繡庫的許多文物,例如和書畫部、器物部、圖書館、古建部等部門的同事一起對他們庫裡文物上的織繡品鑑定或深入研究,一些古建院落進行原狀修復時,也會發現用於鋪墊帷幔和內裝修的絲織類文物。”
自從進入織繡部,章老師的案頭漸漸累積起了十多本進庫筆記本,大到幾米長的經幡,小到一塊巴掌大的織物碎片,都有屬於自己的文物編號、尺寸和當時觀察到的織物組織特徵、用到的各種絲色和紋樣結構。
這次的《國採與宮色》大展的展覽思路,就來自章新在工作中逐漸梳理的宮廷織繡服飾色彩規律。作爲曾經住過明清兩代24位帝王的紫禁城,故宮博物院裡珍藏着超過186萬件文物。而藏在深宮裡的中國色,每一種色彩背後都藏着鮮爲人知的皇族故事。
“非遺傳承中最重要的是敬畏,在故宮這個很大的單位裡面,無論是文物修復部門還是像我們這樣從事文物保管研究的業務部門,其實都有師徒傳承的,我們在出庫和入庫時都需要極強的協作,故宮博物院建院已近百年,故宮是一個規矩大,很講 操作程序標準的文博單位,制度非常多、細節也特別豐富。例如:不能一個人進 庫;庫房中幹活時操作舉動都要大聲說出來,老先生們叫‘唱’文物號,即能強化自己對動作的記憶,又能讓同事們都聽到。細枝末節中最能顯示出前輩們的智慧,大大減少了操作的失誤。”
“對待織繡這類特殊的文物,手頭上的力道必須適度,這個適度裡就包括了對有着百年歲月的文物其物理性質和織物品性的豐富理解和多年的操作經驗,而不至於讓這些絲織物發生絲線斷裂、飾物散落的危險,因爲織繡類文物相比於其他金石玉器、書籍字畫,修復難度是很高的,而且有些褪損是不可修復的。”
也正是由於織物的這種脆弱性,需要長年置於恆溫恆溼、精準控制的庫房中,因此故宮博物院很少開放清宮服飾進行展覽。對於現代人來說,想親眼一見絳色緞繡孔雀毛地彩雲蝠花卉金龍紋龍袍,是不太可能實現的。但通過此次展覽,終於可以一睹其風采。
就拿這次展出的皇帝祭服來說,成年款的祭服展開來有兩米多長,拍攝“定妝照”時章新和成衣庫的同事們要配合攝影師小心翼翼地展開,在保護織物脆弱纖維的同時儘量迅速準確地拍攝到每個細節。
0
2
國採與宮色
此次展覽取名”國採與宮色”,顧名思義就是兩大部分——國家禮制在服飾色彩上的建構,以及宮廷生活中服飾色彩的流變。
“國採”中的三個單元分別從祭祀、朝典和常用服色三個方面,四色祭服和五色神帛、黃色的等級以及青、藍、醬等最常用的袍褂色是這一部分的框架。
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皇帝日常穿着的黃色龍袍,龍袍上的五爪龍紋彰顯皇權的至高無上。但是實際上的清朝歷代皇帝也並非總是穿着黃色。清朝皇帝們不僅對服飾 的款式、色彩、材質等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以使其能體現出上下有別、等威有序的社會秩序,還特別注重服飾的禮儀性與文化內涵。比如祭天時,皇帝會身着與天空對應的藍色;祭日時,穿和太陽對應的紅色;祭月時則穿月白色祭服。
“宮色”則選擇了節慶、雅集和演戲等場景的服飾和織物以及書畫、典籍等方面多彩呈現,既突出盛世錦繡,又展示深深內宮也鎖不住的流行風尚。
月白色緙絲彩雲金龍紋男夾朝袍、明黃色芝麻紗繡水墨蘭花金團壽字紋氅衣料、桃紅色緞繡團荷鳥紋八仙衣,光聽名字就能想象得到這是何等的錦繡華貴!古人不僅是用顏色來表達信仰和敬畏,在對顏色和服飾的命名上也體現出傳統文化中溫柔了歲月的浪漫。
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們的色譜體系中,已經難以具象地還原這些色彩。有些色彩名對應的色彩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發生變化,而另一些衣衫因爲手作的原因,在不同光線下顯示不同的色彩,更難以用潘通色簡單地一一對應。想到這些遺憾,作爲現代人,恨不得穿越回去給帝后妃子們每人註冊一個ootd分享帳號,才能留住時光中轉瞬一逝的美。
0
3
藝術永動機
爲何清宮劇如此令人着迷?因爲紫禁城裡不僅有帝王后妃的勾心鬥角,也有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清代是中華文明工藝美術集大成的時代,加之中國古人對於染色、織造工藝的探索從未停止。清代宮廷服飾也因此成爲中國古代社會織染和紡織等工藝最具代表性和藝術價值的體現。
成千上萬的宮廷服飾,大多出自皇家內府經營的江南三織造,絲綢錦緞的流光溢彩,刺繡紋飾的精美絕倫,與臻入化境的緙絲技術珠聯璧合。
“一寸緙絲一寸金”,蘇州評彈的唱詞唱出了緙絲作爲皇家御用織物這樣一種身居top1的底氣。
緙絲又名“ 刻絲”,是一種工藝精巧織法,通經斷緯,紋飾邊緣更換各色彩緯的結合處,呈現一絲裂痕,彷彿雕琢鏤刻的效果。緙絲的色彩可靈活調整,織物整體高雅尊貴,是用織機做畫的藝術,緙絲高手技藝呈現出的緙絲畫美侖美奐。
談及多年與宮廷織物打交道的個人體驗,章新提到的最多的詞彙就是:感動、驚豔。“宮廷衣物是真正的高定,量身定製,如意館畫樣,御批准做,江南織繡完,回到宮廷造辦處成衣,每一件都是獨特的。織物雖然是經緯平面織出的,但其設計並不是平面藝術,是爲立體爲人體準備的藝術。植物織染的各色紋樣之下,還潛藏着繁複精美的暗紋,若隱若現的浮動在衣物上,這樣看上去,整件衣物的光效是流動的,這是現代廉價的噴繪印染達不到的效果。”
故宮傳統色,早已從高牆深宮內走出,幻化成國潮經典。一代代王朝的更迭,或徐或疾,實在過於宏大,而這一件件衣物,卻曾經包裹着確切的個體的生命,隨着真實的呼吸一起尋青踏馬,又在歷史的波瀾中保存至今,與我們一起迎來國風的高光時刻。
編輯:若菲
撰文:韶聲
新媒體編輯:蘭昕雨
排版:Yuri
設計:姜黑勒久
圖片:嘉德藝術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