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千億!不靠美女的“按摩”店,把中產哄上頭了

擺脫負面情緒,有時僅需一瓶肥宅快樂水,有時則要傾家蕩產。

電影《周處除三害》裡,靈脩院的人一頓忽悠、打坐、合唱,病人們就主動獻出全部家產,死心塌地地追隨,逼得阮經天飾演的主角最後把他們全給突突了。

電視劇《凡人歌》裡,有一個學霸角色被女朋友帶去體驗“頌鉢療愈”,希望他能在鉢聲中找回安寧,結果他聽到療愈師的胡扯,心情更煩躁,忍不住給療愈師上一堂初中物理課。

藝術源於生活,現在很多人心累之後,比起按摩、洗腳,更想來一場“心靈按摩”。

2024年以來,“療愈”關鍵詞在美團的搜索量同比增幅達280%,筆記和評價數增長185%。

這兩年不少媒體就報道過一個案例,知名KOL“學霸貓”對學員們宣揚“賺錢不需要努力。虧錢才需要努力。”等理念,不少人在跟隨她靈脩之後,開始大筆消費,借高額貸款,甚至負債百萬。

除此之外,有人“抱樹療愈”,有人去專門的“睡眠館”花錢睡上一覺,有人租用“精神撫慰寵物”,從毛孩子身上尋求慰藉。

療愈行業已經成了席捲全網的網紅經濟。

這樣的“心靈按摩”是否有用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很有“錢景”。

3980元/小時,聽着敲碗聲入眠

網上有句話叫做:“情緒憋久了,心裡就患了癌”。

這樣的認知加上現實情況,給療愈行業的興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3年2月,中科院發佈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顯示,約有10%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風險;根據社科院發佈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則顯示,我國失眠人羣高達38.2%,其中一線城市睡眠質量最差,平均睡眠時間僅爲7小時。

針對這些問題,聽覺療法率先出圈,療愈音頻賽道應運而生。

既有蝸牛睡眠、小睡眠、潮汐等垂直產品,也有喜馬拉雅、Keep等巨頭強勢入場。

它們通過提供白噪音、輕音樂、睡眠故事等內容,幫助人們減壓和放鬆,收穫無數用戶。有報道稱,蝸牛睡眠的累計獨立用戶超過7500萬,小睡眠的小程序上線首日也收穫了高達70萬的訪問量。

只是發展至今,如此平民的聽覺療法已經過了最風光的時刻。

頌鉢音療,纔是當下站在潮頭的頂流。

所謂頌鉢音療,就是通過敲擊鉢體產生音頻震動,從而對身體和心靈起到療愈作用。

據業內人士解釋,頌鉢音療是有科學依據的:敲擊鉢體所產生的振動頻率,會誘發α腦電波和θ腦電波,引導人進入休息穩定或是睡眠的狀態。

不僅能消除睡眠障礙,一名頌鉢療愈師還表示:在她的課程裡,有一部分人是想要改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甚至是與自我關係的人。他們在聲療之後,表現出的對抗性明顯更弱了,也逐漸願意打開自我。

不難想象,擁有奇效的音療自然也要有不凡的定價。

市面上頌鉢音療的客單價,低的一二百元,高的可以達到數千、上萬。

曾經網上就有人發帖稱,位於三亞的某冥想工作室推出頌鉢療愈課程,一小時開價3980元。網友開玩笑稱“感覺最後得到療愈的應該是療愈師本師”。

所以爲了讓人感到物有所值,一些組織者煞費苦心。

最關鍵的就是踐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像著名的奧山峰石純銀鍍金御鈴,一個就要兩三萬。更貴的還有北宋鈞窯鉢,再加三四萬才能拿下。按照業內說法,好的頌鉢在產地、材質方面都領先於一般頌鉢,所傳遞的靈性也不可相提並論,總之貴有貴的道理。

除了要會敲不同類型的鉢,療愈師還要會用鼓、鑼、音叉等樂器,以及模擬大自然白噪音的樂器——海浪鼓、溪水鼓、雷音鼓,保證帶來多重體驗。

與此同時,這兩年還冒出了一些實用新型頌鉢專利。古法+科技=雙倍功效?

在進行頌鉢音療時,組織者也會盡可能把場地佈置得溫暖、高雅,給用戶拍照記錄,方便他們分享到社交平臺。

不光是用戶的分享,周迅、高葉、賈乃亮等明星都嘗試過頌鉢音療,更是成了組織者說服更多人蔘與其中的有力宣傳。

但如此熱鬧的頌鉢音療,只是整個療愈行業的冰山一角。

在小紅書,與“療愈”相關的筆記數量高達五六百萬篇,平臺上的相關商品也多達1萬件。

翻看幾屏之後,就能明顯感覺到:這個時代,萬物皆可療愈。

從500強大佬到普通打工人,

總有一種療愈等着你

全球健康研究所(GWI)2023年的報告顯示,中國的“精神康養”市場規模約爲1399億元,而全球的療愈經濟將於2025年達到7萬億美元。

數據看起來很誇張,但並非不真實,因爲現在各行各業都能和療愈扯上關係。

上文說過,頌鉢音療是聽覺療愈的一種。

有聽覺療愈,也就有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療愈,合併稱爲“五感療愈”。

比如嗅覺療愈,典型的有芳香冥想,一瓶精油、一個香薰足矣。再比如觸覺療愈,抱樹、溫泉浴、泥漿浴、按摩等都是現下流行的形式。

而“五感療愈”也只是整個療愈經濟裡的一小部分。

全球健康研究所將療愈經濟分爲11大板塊,包括養生旅遊、溫泉/礦泉、spa、健康地產、運動健身、心理健康、個人護理與美容、醫療保健、健康飲食、公共衛生和職場健康。

總之,對於有療愈需求的人,無論是要性價比還是絕佳體驗,是要傳統的還是新興的療愈方法,總有一種療愈適合你。

傳統的療愈方法,可以是冥想、禪修。

Keep運動研究院數據顯示,從2022年起,每月有30萬人在站內搜索“冥想”關鍵詞。

更有意思的是短期禪修,如今與時俱進。比如某寺去年8月開啓的禪修,分爲了企業禪修、教育禪修、功能禪修、共修禪、突破禪等多種形式,不同形式針對不同人羣。

新興的療愈方法,那就更加五花八門、豐儉由人了。

有人迷上“洞穴療愈”,他們相信洞穴的特殊環境,包括其溼度、溫度、無噪音的空間、高濃度的負氧離子等,能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力。在此基礎上,又有人將“洞穴療愈”與“鹽療”結合,然後再在店內放個躺椅,頓時就像在海邊洞穴裡度假。

有人迷上“藝術療愈”,在戲劇、繪畫等藝術形式裡釋放自我。

演員郝蕾就開辦了戲劇療愈的工坊,價格從8800元到36800元不等。

所謂戲劇療愈,就是利用戲劇的技術和概念,構建起一個劇場,讓參與者暫時擺脫現實生活中的固定人設。比如有的戲劇療愈的主題,會讓其在沉浸式劇場裡扮演邪惡、自私、貪婪等角色,通過情緒釋放從而消解壓力。

除了這些略顯奇怪的療愈,其實也有不少大衆熟悉的新興療愈。

一個是療愈+旅遊,一般可以稱之爲“旅修療愈”。

相關的產品在這幾年層出不窮,包括療愈酒店、療愈度假村、康養旅遊、森林康養、森林冥療愈體驗、療愈主題旅遊等等。不差錢的用戶,還可以去境外旅修,體驗當地特色課程。

一個是療愈+AI,兩大風口的激情碰撞,影響力驚人。

隨即誕生了一批情感陪伴類應用,比如百度的萬話、字節的貓箱、美團的Wow、閱文的築夢島,生成名人明星、動漫角色等各種AI角色,和用戶進行文字、聲音等各種交互,給用戶提供情緒價值。

AI公司Character AI的創始人提到創立公司的目標時,甚至說道:“我們不想取代Google,而是要取代用戶的‘媽媽’。”

表面沒門檻,實則全是隱形高門檻

療愈經濟發展得如火如荼,還要得益於一個助攻。

要解決精神亞健康狀態,最簡單也更有效的方法,原本應該是去做心理諮詢。然而在中國,大多數人對此諱莫如深,做心理諮詢似乎就是默認自己“有病”,過程也很枯燥。

相比之下,做療愈則只是意味着“狀態不好”。

但可想而知,類似這樣避重就輕的態度和做法,很容易被一些有心之人趁虛而入。

兩年前,多地公安機關就打掉了一個打着“靈魂療愈”“靈魂塑造”等旗號,對學員實施精神控制、收取高額培訓費的非法組織。其受害人遍及全國20多個省份30多個地市共3600餘人,詐騙金額高達1100餘萬元。

被一些媒體詳細報道過的“學霸貓”事件,更是讓大衆感覺到那些尋求療愈的用戶是被“收智商稅”了。

學霸貓告訴她的學員們,不要努力,不要奮鬥,不要計劃,只需要愛自己,享受當下。當你從愛自己中獲得能量,好運自會降臨。

於是在她的帶領下,很多學員開始瘋狂消費,有的人一連住了幾個月的五星級酒店套房;有的人去商場購物,不看價籤,只看是否心動。新週刊的文章裡有一個例子這樣寫道:

讓學員消費時要豁達、隨心,學霸貓在收費時也做到了同樣的標準。

從2019年到2023年,進入“學霸貓星球”的價格從199元/年變成999元/年,她的課程也從最初的199元到999元,突然全部漲爲9999元。她的解釋是:漲價10倍“因爲好玩”,“擴張的能量是收不住的!”。

除了這些,在小紅書等社媒平臺,不少人都站出來揭露療愈“騙局”。

原本給心靈按摩的療愈行業,變得泥沙俱下,原因也不難猜到。

大多數的療愈方法只能“用心感受”,這就意味着難量化、難證僞。沒有一個統一的服務效果評價標準,也沒有職業准入、認證等機制,自然就不容易產生多麼高標準的職業道德。

甚至出了問題,他們也可以說是你的問題,而非療愈有問題。

對於跟風撈一筆的人,沒有完善的標準和機制很適合渾水摸魚。但對於那些真想做好療愈生意的人,這卻是一道最高的門檻——如何證明自己不是在渾水摸魚?

當是否有問題、有效果都很難界定時,療愈的救贖與收割的界線只會持續模糊。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