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字掛在牆上就是“災難”!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一幅字寫得好不好要掛到牆上才知道。”或“寫完字掛起來才能知道到底好不好。”

於是,我們在每次臨習之後把自己的字掛到牆上,才發現坐着看沒啥毛病的字怎麼一上牆就顯得如此彆扭?無奈趕緊拿下來,免得被別人看到。

那麼爲什麼從桌上掛到牆上能讓本來順眼的字變得不順眼呢?原因就是:距離。從桌到牆人與紙面的距離變了,角度和感受自然也就變了。

說白了,一幅字能不能稱得上好,其實就是看它能不能禁得起距離的考驗。

考驗一:筆畫→結構

我們伏案而書的時候離字和帖都比較近,可以看的到更多的細節,所以我們在書寫過程中對筆畫形態的要求也就更高。往往功夫不到家的初學者就會專注於筆畫而忽略了結構,而近距離會把結構的不到位給掩蓋過去。但字一上牆,距離拉遠,筆畫的細節看不到了,結構的不到位卻被放大了,所以字也就彆扭了。

考驗二:細節→大局

上面也講到了細節問題。我們寫字時往往細節和大局難以兼顧,字一旦上牆,遠觀觀的是大局,絕非細節。細節固然決定着成敗,但在伏案寫字的時候過分專注於一點是我們的字上不了牆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在寫字時對於字周圍空間的關係要做考量,要會協調字與周圍“環境”的關係。

考驗三:局部→整體

距離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由局部到整體的變化。坐着的時候因爲視野有限,難以把握整體,而字掛到牆上就是對整體氣息的考察。所以章法的訓練就顯得尤爲重要,章法的訓練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一幅字的整體氣息。章法的水平上去了,不論我們寫字時是坐着還是站着,字是放在桌上還是掛在牆上都能禁得起考驗,成爲一幅好作品。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爲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