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轉型升級 美麗草原“風光”正好

(原標題:內蒙古:轉型升級 美麗草原“風光”正好)

光明日報記者 高 平 王 瀟

初冬時節,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的山地草原風光無限。走進內蒙古霍煤鴻駿電力分公司火電靈活性改造促進市場化消納新能源試點項目30萬千瓦風電項目區,一座座高大的風車隨風轉動,一排排光伏電板一望無際,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當前,內蒙古正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培育以綠色低碳爲特徵的新質生產力,全力以赴打造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質量效益高的綠色生產體系。

具體來說,一方面是降低產業“含碳量”,增加發展“含綠量”。內蒙古堅決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支持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節能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推動產業鏈向下遊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另一方面是增加產業“含新量”,提升發展“含金量”。內蒙古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打造風電、光伏、氫能、儲能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羣,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內蒙古煤炭資源豐富,分佈廣、儲量大、埋藏淺、易開發、煤種全。煤炭資源探明儲量5365億噸,居全國第一位,中國五大露天煤礦,內蒙古就有四個。

礦區產煤不見煤、井上遠程操作採煤作業……在鄂爾多斯,通過智能化改造,以蒙泰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窩兔溝煤礦爲代表的當地煤礦不斷推動生產方式變革,爲生產運營降本增效,助力採煤智能化發展。

“依託5G智慧礦山平臺,礦區落地了5G煤流集控、固定崗位無人值守、AI機器人巡檢等智能化應用,這些智能化應用每年可幫助企業減少井下作業人員30餘人,助力企業每年降本超320萬元,單位能耗和用電量也下降了10%。”窩兔溝煤礦負責人高三雄說。

據瞭解,鄂爾多斯還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爲方向,全面推動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終端產品轉變。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甲醇和烯烴、煤基新材料……如今,鄂爾多斯不斷上演“一克煤一束絲,一噸煤一匹布”的產業蝶變,產業鏈不斷向下遊延伸,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

過去,一提到鐵合金產業,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高載能、高污染的傳統產業。而今,在合金材料產能居全國第一的烏蘭察布,鐵合金產業已經披上了“高智綠”的外衣。

走進內蒙古新太元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廠區,偌大的廠區能零星看到幾個工人在工作。在另一邊的中控室,工人正遠程控制“出爐機器人”進行爐前作業。“我們的生產過程實現了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了勞動力成本,而且出爐作業的安全保障大大提升。”新太元新材料有限公司廠長齊孟兵介紹。

這樣的場景,在烏蘭察布鐵合金企業中隨處可見。“爲讓傳統產業重煥生機,烏蘭察布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猛藥去痾,減落後產能、增質量效益、降污染耗能、提後勁活力,鐵合金產業‘脫胎換骨’,實現華麗變身。”烏蘭察布市工信局局長薛峰青說。

烏蘭察布市推動鐵合金產業轉型升級的積極探索,正是內蒙古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的生動縮影。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推動傳統產業煥新升級,是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

目前,行走在北疆大地,傳統產業之“變”,令人耳目一新。

在內蒙古久泰馨遠新材料有限公司萬噸級二氧化碳制芳烴項目施工現場,廠房車間的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該項目是清華大學和久泰集團合作建設的全球首個萬噸級二氧化碳制芳烴工業試驗項目,被列爲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

“主要產品均四甲苯是重要的精細化工原料,可以廣泛應用到微電子、航天等高科技領域。項目建成後,將推動能源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轉型升級,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內蒙古久泰集團副總工程師崔宇說。

如今,內蒙古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一大批能源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正在蓬勃興起——

在全國率先推進通遼風光火儲一體化示範,加快培育能源新模式新業態;

在全國率先創新提出新能源市場化消納模式,推動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風光制氫一體化、燃煤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替代、園區綠色供電、火電靈活性改造、全額自發自用等6類新能源應用場景;

在全國率先應用褐煤發電煙氣提水、煤炭地下氣化等新技術,全面推進露天礦無人駕駛、煤礦智能化和智能變電站建設;

…………

內蒙古“藍海”壯闊,“風光”無限。今年以來,內蒙古錨定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的目標,統籌優化新能源規劃佈局和項目建設,簡化優化新能源項目審批,定期瞭解掌握項目建設和投資完成情況,全力以赴抓前期、抓開工、抓續建、抓投運、抓入統納規。

9月26日,遠景蒙新集團達茂零碳產業園高新齒輪箱智造基地首臺產品正式下線。這是內蒙古首個大兆瓦自研自制自用的高新智能齒輪箱項目,填補了自治區風機產業鏈核心部件的空白,爲內蒙古風電裝備製造業自主化、智能化發展樹立了標杆。

同一天,通遼市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110萬千瓦項目正式開工。“項目配套建設新能源總規模350萬千瓦,其中風電120萬千瓦、光伏230萬千瓦,規劃治沙總面積51.6萬畝。項目建成後,將明顯遏制沙塵源,有效改善科爾沁沙地生態系統功能。”通遼市能源局新能源科科長張弘強說。

“截至今年9月底,全區新能源裝機達10785萬千瓦,同比增長49%,穩居全國首位;全區新能源發電量146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4%,居全國第一。新能源正成爲拉動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王慜說。

走進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中環產業園,內蒙古鑫環硅能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顆粒硅項目廠區內5座精餾塔高聳直立,鋼架結構的生產設備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着金屬光澤,成品庫內外穿梭着滿載整箱顆粒硅產品的裝運叉車,整個廠區被大型運輸車“包圍”。

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勝利向記者介紹:“中環產業園從2009年開始投資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光伏單晶一期至五期項目,半導體單晶一期、二期項目及配套產業,園區累計投資超532億元,半導體單晶晶體年產能2500噸,光伏單晶晶體年產能105GW,光伏單晶晶片年產能30GW,已建成集成電路半導體單晶硅、新能源光伏單晶硅及相關配套產業的先進製造基地。”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新興產業在北疆大地落地生根、蓄勢賦能——

4月28日,中國移動正式對外發布全球運營商最大單體智算中心——中國移動智算中心(呼和浩特)投產使用,部署約2萬張AI加速卡,AI芯片國產化率超85%;

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羣綠色能源供給示範項目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進行地基打樁、預埋件澆築等作業,目前已完成1419個灌注樁澆築,計劃今年11月底全部建成投產;

…………

前不久,一架從呼和浩特市中心血站出發的無人機平穩降落在內蒙古人民醫院大樓樓頂,輸血科工作人員立即取出當天所需的臨牀用血。與此同時,另一架無人機則在賽罕區的一處田地裡開展農林噴灑作業。

無人機在藍天翱翔,不僅能拍攝到田園風光,還能通過高清攝像頭和傳感器實時監測農作物生長情況、土壤溼度和病蟲害情況,農民只需輕點手機,就能獲取詳盡的數據報告。

2023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批准在呼和浩特設立航天經濟開發區。這是全自治區首個以航天航空產業和低空經濟產業爲主導產業的開發區。

“開發區專門設立呼和浩特低空經濟產業園,總體佈局思路爲‘三區四基地、一港兩中心’。‘三區’是低空裝備智造區、低空裝備保稅區、低空裝備倉儲區。‘四基地’是低空經濟總部基地、低空裝備製造基地、低空飛行測試基地、低空培訓科教基地。‘一港’是呼和浩特國際陸港。‘兩中心’是低空智聯調度中心和航空科技創新中心。”呼和浩特航天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飛說。

今年1月22日,呼和浩特航天經濟開發區舉行投資環境推介會暨重點項目簽約儀式。24個重點產業項目成功簽約落地,總投資1000多億元,涉及航天裝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裝備製造等多個領域。

當前的內蒙古,一批代表新質生產力的產業項目正高效推進,美麗草原“風光”正好。

《光明日報》(2024年11月26日 05版)

[ 責編:董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