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游泰國、印度染屈公病 臺南確診第2例

臺南市衛生單位及區公所當日也已針對其居住地室內緊急噴霧罐防治、孳清及病蚊媒密度調查及規畫化學防治。(臺南市衛生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屈公病傳播病媒蚊主要爲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

無論是屈公病或登革熱,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均爲清除孳生源

出國不只慎防登革熱還要避免染上屈公病!臺南市繼7月傳出首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後,昨天又新增1起確診病例,善化區小新裡20多歲男性10月5日至20日至泰國及印度旅遊,入境出現發燒症狀,21日高雄實驗室檢驗結果爲屈公病陽性確診,目前住院治療中。

臺南市衛生局指出,這名男子從香港轉機於高雄機場入境,因出現發燒,高雄機場予以登革熱NS1快篩陰性,21日高雄實驗室檢驗結果爲屈公病陽性確診,個案已住院,衛生單位及區公所當日也已針對其居住地室內緊急噴霧罐防治、孳清及病蚊媒密度調查及規畫化學防治。

依據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統計資料,今年截至10月22日,全臺共1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菲律賓5例、印度5例、馬來西亞及印尼各1例,且今年境外移入登革熱、屈公病也創下5年同期新高。

衛生局呼籲,屈公病傳播病媒蚊主要爲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相似,包含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部分感染者倦怠感和關節痛會持續數週甚至數月,與登革熱表現不同,提醒前往東南亞或流行地區的民衆做好防蚊措施,返國後14日內,應密切留意自身健康情況,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痠痛、皮膚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