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遭保母虐死 專家點出「系統性缺失」:責任不應社工一人承擔
新北市1名等待出養的1歲男童,由兒福聯盟安排由臺北市合格的劉姓保母照顧,卻遭凌虐3個月致死。示意圖/ingimage
新北市1名等待出養的1歲男童,由兒福聯盟安排由臺北市合格的劉姓保母照顧,卻遭凌虐3個月致死,其中歷經社工訪視、牙醫檢查,均未發現異狀,衛福部今緊急提出,要以幼兒專責醫師補破口。臺大社工系名譽教授鄭麗珍認爲,本案是系統性缺失,從社工、醫師敏感度,至機構管理層面、保母遴聘機制、收養等待時間都要檢討,責任不該由個案社工一人承擔。
「把問題指向基層社工,太過沉重。」鄭麗珍表示,今日兒盟於記者會中回覆,將發生憾事的責任推給第一線社工,自己深感驚訝,照理說社工訪視一定會有作用,可督促保母善盡照顧之責,若保母刻意隱瞞,找藉口不讓社工訪視,就必須提升訪視頻率;但怪罪社工並不應該,社工經過完整訓練,且在機構層層督導下執行業務,憾事發生是機構管理的系統性問題,包括保母遴聘機制等也要一併檢討,但不適合怪罪個人。
兒盟今在記者會說明案情表示,遭虐死孩童生前曾遭毆導致4顆牙齒掉落,由保母攜至牙醫診所就醫後回報,牙醫認爲是心理問題需要調適;衛福部則提出解方,要結合幼兒專責醫師,協助照看高風險兒少。鄭麗珍說,社工、醫療人員都沒發現問題,可能是小孩與保母互動並無異常,必須有更高的敏感度才能找出問題,除藉助專責醫師的敏感度及專業,也要評估保母是否因負荷過大,適時安排喘息服務。
遭虐死男嬰是在等待送養的過度期,由兒盟安排保母照顧。鄭麗珍表示,臺灣送養制度歷經修正,依現行規定,必須先在國內尋找收養家庭,如未尋得纔可至國外送養,導致孩童等待出養時間拉長,尤其身障孩童,國內家庭收養意願低,時常要等二、三年時間,期間就會交由保母照顧,若遇到不適任保母,恐導致像本案一樣的虐待事件發生。
臺大社工系名譽教授鄭麗珍認爲,北市男嬰遭虐死案是系統性缺失,從社工、醫師敏感度,至機構管理層面、保母遴聘機制、收養等待時間都要檢討,責任不該由個案社工一人承擔。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