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行|尋找桃花水母
新華社武漢10月31日電 題:尋找桃花水母
新華社記者李鵬翔、李思遠、田中全
早就聽聞南水北調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出現了桃花水母,記者一直想一探究竟。
桃花水母,又名桃花魚,因其形如桃花又常在桃花盛開的時候出現而得名。桃花水母對水質、水生態環境要求極度嚴苛,數量稀少,故又被稱爲“水中大熊貓”。
近些年,隨着環境保護力度加大,桃花水母屢屢見諸報端,但大都是一些人跡罕至的小溪小湖。丹江口水庫如此巨大的水體,出現桃花水母,無疑令人驚奇,也是丹江口水庫的水質和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最佳佐證。
作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庫容339億立方米,是北方羣衆的“大水井”,每年爲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供水近百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過一億。
帶着疑問,記者一行直奔丹江口水庫。
同行的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工作人員秦赫是目擊桃花水母次數最多的人之一。作爲名副其實的“守井人”,1982年出生的他已經在丹江口水庫工作了整整20年。常年奔波於水庫管理和生態保護一線,臉龐被曬成古銅色。
“桃花水母雖然多與桃花開謝同步,但只要水質、溫度等條件適宜,其他時間也有機會看到。”剛一登船,他就打消記者對探尋時機的疑慮,並興致勃勃地給記者講起了今年遇到桃花水母的兩次經歷。
一次是今年8月1日,秦赫和同事正例行巡庫。“那天,天氣晴朗,微風習習,幾乎沒有風浪。水面上突然出現一羣白色的斑點,形如‘小傘’,一張一縮,翩翩起舞。”秦赫回憶,只可惜當時乘坐的船太大,船舷太高,沒辦法取樣。“桃花水母雖然遊得很慢,但喜歡‘玩捉迷藏’。有時候看到了,眨眼工夫,就會消失。”
20天后,秦赫得償所願,取到了一隻活體。秦赫拿出手機,給記者看他拍攝的“傑作”:兩隻硬幣大小的桃花水母在量杯底部暢快地遊動。這激發了記者的期待。
深秋的丹江口水庫,天空明淨如洗,遠山翩翩起舞。藍綠色的水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小船劃過,蕩起一串白色的浪花。
20多分鐘後,小船抵達了鄂豫兩省交界處的水域。水面陡然開闊,一眼望不到邊。遠離污染,巨大的水庫如一個巨型淨水池,這裡是出現桃花水母最多的地方。
秦赫示意船長讓小船隨波而行。
引擎靜止的那一刻,周圍一下子安靜下來。一行人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一舉一動,打擾到水裡的生靈。大家站在船邊,凝神四處搜索。清澈的水體沒有一絲雜質,不時有微小的氣泡升騰而出。微風吹來,波光粼粼。
在秦赫指導下,記者緩緩地將取水器垂入水中。取水器底部擋板自動開啓,水不斷地涌進,取出來的水透明澄澈。
遺憾的是,並沒有發現桃花水母。記者反覆數次,均無收穫。
秦赫說,遇到桃花水母確實需要運氣。它就像水庫的吉祥物,總是在最不經意的時間出現。每次出現,都是對“守井人”的褒獎。
“現在,庫區已經初步建立起全週期、體系化、系統性的節水護水愛水機制,人人爭當‘守井人’。”秦赫說,隨着生態環境保護繼續推進,庫區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美,桃花水母的出現頻次肯定越來越多,“那時,就不需要刻意地去尋找它了”。
水質監測數據顯示,丹江口水庫水質總體優良,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及以上。近些年,主要入庫河流的水質也明顯穩中向好。
爲了加強治理的系統性,今年6月,涵蓋漢江源頭、跨省協同的專門保護機構——長江水利委員會漢江流域治理保護中心在武漢組建成立。明年,作爲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點,長江流域將正式開展第一次水生態考覈。
伴着遺憾和再次涌起的期待,記者一行踏上歸程。臨別,記者與秦赫約好,待桃花水母再現時,進行一場水下直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