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府砸4000萬 改善柳科污染
爲了改善柳營科技工業區暨環保園區的空污及水污,運用無人機巡查,相較傳統定點的監測系統,還可動態查察偏遠區域。(臺南市政府經發局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臺南市柳營科技工業區暨環保園區,長年遭居民質疑廠商異常排放釀空污、水污,爲了輔導廠商改善,市府經發局去年投入超過4000萬元,除了派遣無人機在上空巡查,也在異味點裝設監測系統,並持續訪廠督導;當地里長認爲,近3個月柳科異味問題確實有減少,盼持續改善。
柳科園區現有80家廠商進駐,其中61家已營運,員工人數近4000人,已是北臺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區聚落,隨着園區擴展,衍生廠商異味、廢水、噪音及污染物排放等問題。爲維護園區環境品質並提升管理效能,市府經發局去年投入逾4000萬元辦理多項改善措施。
經發局工業區科科長顏惠結表示,「靜態」改善措施是針對園區內好發異味點設置18組監測系統,運用AI影像辨識技術、AI煙霧偵測模型及採用多個演算法辨識後,分析追查污染排放源外,即時通知廠商異常排放,其中異常排放次數前5名廠商,會被列爲重點輔導對象。
顏惠結說,「動態」措施則是藉助無人機巡查,透過影像比對掌握環境變異,並查察是否有廢棄物棄置,去年即抓到疑似有廠商在南、北側滯洪池及園區外側溝排放不明油污。另外,近2年爭取中央2214萬元補助,將污水處理廠的設備汰舊換新,增加處理能力。
經發局副局長蕭富仁指出,園區在環境監測、空氣品質、水質管理及行政效率均有顯著提升,日前與當地里長座談時,里長們說園區異味及異常排放情形已有明顯改善。後續經發局會持續爭取中央經費補助,強化污染防制和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