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弱北強新格局?CBA好像變天了...
打開CBA新賽季的積分榜,你有什麼感受?我們將過去幾個賽季的積分榜同時列出來,你又有什麼感受?
標紅爲當賽季冠軍,標藍爲南區球隊
整個聯賽的強弱格局出現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局面:一些原本的準強隊竄到了第一梯隊,比如山西和北京,比如山東和北控。而像上海、浙江稠州、深圳、廣州這幾支過去幾個賽季都要佔據季後賽席位的強隊,如今成了難兄難弟掉入積分榜下半區。
更令人驚訝的是,連曾經的聯賽班霸廣東宏遠也一度在前6輪打完的情況下,陪他們落入到差生行列……
如果我們給這些球隊以南北區分組,然後你還會發現——這個CBA新賽季好像出現了“北強南弱”的趨勢。而這是過去很久都沒有出現過的局面。(注:CBA爲平衡南北區球隊數量,四川被劃爲北區)
1.差不差錢
構成這種反差的原因之一當然是“北區球隊比南區球隊擁有更好的球員”,但這樣的表現不足以充分解釋“北強南弱”的成因,所以讓我們從現象看本質。要知道,職業體育聯賽究其本質是社會活動的一環,某種程度上,“北強南弱”格局的形成,是現實社會層面經濟結構的變化,投射到籃球場上了。
球隊變弱,很大程度是因爲沒錢玩下去了。
宏遠、深圳、廣州,這三支廣東球隊正是最好的例子。廣州從去年賣掉李炎哲換錢開始,就沒有停下拆隊的步伐,把教練和球員都換了個遍。深圳隊也一樣,把沈梓捷和薩林傑兩大戰力送到北控,卻沒有相應補強,只能用擺爛重建來解釋。而老大哥宏遠居然願意白白放走用趙睿換來的周琦,這也足夠說明問題的嚴重性了……
這三支廣東球隊運營拮据和他們的背景有關,因爲他們的擁有者均是民營房地產企業,而“民營”+“房地產”這兩大標籤在當今中國經濟的語境下意味着什麼?不言而喻……
而排名榜前4的南區獨苗浙江廣廈之所以能維持體面,很難說不是因爲他們在2021年深陷債務問題,隨後被迫變賣股權,引進了國字號資本的加入,才讓他們能夠穩住陣腳。
反過來講,北方球隊之所以浮出水面,是因爲他們普遍有錢。
在經濟環境飽受挑戰的當下,仍然可以保持“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的大多是背靠官方的國字號單位。而與南方球隊普遍是民企背景不同,北方球隊較多擁有國企背景,而這也成了他們在當下的“保命符”。這也是他們能夠在大家普遍節衣縮食的情況下,還能豪擲千金在休賽期招兵買馬的底氣。
20支CBA球隊裡有6支隊伍的股權穿透底層是各省市的國資委,其中除了上海一支南方球隊,其餘的青島、山西、兩支北京球隊,以及今年10月份終於完成全股權轉讓的山東男籃,均屬於北區。
山西男籃是其中財大氣粗的典型,他們在休賽期一口氣官宣了4名一流外援來投:包括NBA級別的古德溫和迪亞洛,上賽季法甲蓋帽王法耶和在歐洲高水平聯賽打球的巴爾文。更壕的是,他們還接近把舍維德給籤回來了;而內援方面,他們購得劉傳興,拿下賈明儒,還認領了焦海龍。
而山西男籃大筆投入的回報也立竿見影,7輪比賽過後,他們高居積分榜榜首,並且是場均得分最高的球隊,戰勝過廣東、遼寧、北控。
當然,民企運營的球隊也不說就全都一棍子打死了。比如現在仍處於第一梯隊的上賽季CBA冠亞軍遼寧男籃和新疆男籃都是民企背景,但因爲企業經營狀況還行,所以他們都不差錢。
新疆男籃背靠西北首富孫廣信的廣彙集團,後者在2024年的民企500強榜單裡排第29,是個年營收達到2146億的龐然大物。
根據當時廣州龍獅財報裡提及過的,一支季後賽球隊一年的運營成本大概是1億人民幣。所以對於新疆男籃來說,玩轉CBA的難度並不高。
遼寧男籃儘管由國企本溪鋼鐵冠名,但他的所有權屬於衡業集團。有趣的是,衡業集團規模不算大,經營情況也談不上出色,可他們一邊能以沒錢爲理由送走功勳老臣郭艾倫,另一邊卻又能倒騰出沙約克、弗格、阿丘爾這一套全CBA最豪華的外援班底。
說到底,CBA新三冠王的頭銜、“贏球”這件事,目前還是可以給這支具備悠久歷史傳統的老牌勁旅,拉來當地政企單位的資源傾斜和經濟幫扶。所以他們願意爲“贏球”買單,而那些沒辦法給“贏球”添磚加瓦的東西,他們不會感興趣。
其實這也是廣東宏遠曾經賴以生存的運營模式,冠軍令他們得到賞識,從而獲得各種資源的支持。曾經在2011年有這樣一則新聞,民衆質疑東莞市體育局重獎宏遠男籃1600萬元人民幣的行爲,因爲這佔了當年體育局籃球相關計劃預算的71.4%。
但當廣東宏遠無法保持冠軍的統治力時,他們不僅不再擁有朱芳雨、易建聯這樣的CBA超巨,更留不住周琦和季後賽表現完美的外援喬丹-貝爾,就連引援都要節衣縮食。
2.對不對路
沒有錢固然是萬萬不能,但有錢也並非萬能。
畢竟搞籃球,砸錢投入是一方面,是否尊重這項運動的基本規律也是一方面。前面提到背靠久事集團的上海男籃倒是不愁預算,但他們打到現在也只是1勝6負,而這要歸咎於休賽期的引援不力。
原本上海隊開賽前早早就敲定了非常適合球隊的布萊克尼,但臨近開賽被後者放了鴿子。隨後找的第三外援巴隆,跟練了幾堂訓練課就決定跑路原地退役,這叫個什麼事兒?
即便如此,上海男籃還是引進了沃特斯和DJ-威爾森兩名前NBA球員,可這兩名球員的風格特點並不與上海男籃的體系相襯,也跟不上當前新政策下的版本節奏。所以你很難不懷疑上海隊的制服組有沒有做好盡職調查的前期工作……
像前面提到過,新外援政策讓國內球員的差距被很大程度抹平,所以就要看外援的含金量。而大外援威爾森持球能力極差,只能吃餅,這一聽就不像是CBA需要的球員類型;小外援沃特斯則更像是亂戰殺手而不是組織者,至少他在組織串聯、陣地戰解題的功力要遠遜於曾經上海隊的絕對組織核心布萊德索。
也因爲沒了布萊德索這個能讓進攻從hard模式變成easy的解碼器,再加上王哲林的意外受傷,劉鵬執教能力的短板也隨之暴露。所以上海男籃也從上賽季的進攻強隊,變成本賽季進攻效率的倒數第3。
不過,財大氣粗的上海隊立刻做了兩筆引援補救:他們簽下了在發展聯盟橫着走的小胖洛夫頓,以及NBA生涯場均11.1分的德文特-格雷厄姆。
相比之下,同樣是更換進攻核心的南京隊,卻能在新賽季前7輪打出4勝3負的表現,這要歸功於他們引援思路的到位。
上賽季幫助青島男籃昇華的穆迪,現在也在南京隊做同樣的事情,雖然他的絕對得分能力不及布萊克尼,但兼容性更強且火力也並不弱的穆迪更適合搭配本土後場雙核。而在新外援政策下,TJ-利夫的加入則是完全解決了南京隊的內線短板,讓這支球隊更上一層樓。
同樣的,今年休賽期搞來賈馬爾-蓋利的山東男籃,也嚐到了甜頭。他之於山東隊就像弗格之於遼寧隊,場均27.3分鐘拿下22.7分4籃板4.3助攻3.5搶斷的蓋利可謂是攻防一體的頂級外援,而這類能破局能攻防兩端抗壓的小外援,便是如今的版本答案。
就像是籃球世界的臥龍和鳳雛,得者可安天下。
蓋利在對陣老東家浙江稠州金租的一戰中,決勝階段狂砍10分帶隊打出12-0的高潮直接終結比賽。賽後對方主帥王世龍的發言更是耐人尋味:“蓋利打得非常好,而我們要回去總結,爲什麼這賽季沒有選擇蓋利?”
說來諷刺,放棄卡里克-瓊斯和蓋利這兩名持球強點,把預算投入到大外援的浙江稠州金租,從上賽季的聯賽第3掉到了第12。而順應版本潮流的山東高速,則從第15衝到第7了。
青島男籃主帥劉維偉說:“新外援政策會讓強隊還是強,但弱隊,不一定弱了。”
4節7人次的外援輪換意味着,如果原來的弱隊、準強隊們能夠找到足夠好的外援,尤其是那些能夠持球創造的攻擊核心。那麼他們就能在本土球員這一塊抹平原來與強隊之間的差距,實現“彎道超車”。當年四川男籃靠着三外援奪冠就是最好的歷史參照。
所以這也是爲什麼,新賽季出現過衛冕冠軍差點爆冷輸給天津,宏遠和遼寧這兩支老牌勁旅均被4外援坐鎮的山西男籃幹掉的劇情。
當然,我們不得不再次強調,賽季還長,那些在起跑線落後的球隊還有時間做出調整。但在大環境已經改變的當下,說到底只有具備以下兩點的球隊才能生存:
一是懂球,保證運營計劃的質量;
二是有錢,保證計劃落地的可行。
而做不到的球隊就會被歷史車輪無情碾過,接受離開牌桌的結果。這樣的劇情,過去已經發生過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