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業大學:在科產教融合中“培種育苗”
朱琳 楊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當得知江蘇鎮江的一家材料公司正需要一種性能更高、性價比更好的陶瓷材料來做化工設備零部件時,南京工業大學2011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張羽傑十分激動,他們的產品終於要發揮“用武之地”了。
大三時,張羽傑和團隊成員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帶着他們的金屬有機凝膠合成等三項技術和國產高端精控化高熵陶瓷粉體及生產工藝,前往這家材料公司“投石問路”。
雙方合作一年多以來,公司生產實現降本增效,相關化工設備線圈使用時長達1萬小時以上。這給他注入一劑強心劑:“項目讓我有了進一步堅持下去的動力,今後,我還想繼續把這個項目做得更好,研發更高性能的產品,實現產品的迭代升級,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可喜的是,日前,張羽傑團隊憑藉“精瓷成器——國產高端精控化高熵陶瓷材料破壁者”項目,以小組第一名的成績摘取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全國總決賽金獎。目前在學校的支持下,該團隊已順利註冊公司。
張羽傑團隊的故事,只是該校在科產教融合中“培種育苗”,激盪“青春力量”的縮影。
“學校將產學研合作優勢遷移賦能於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了科產教融合培養創新創業型工科人才的新模式。”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芮鴻巖說,一方面,我們把科研成果、產業真題嵌入教學,打造學生爭當國之大才的“匠心”。另一方面,把課程從教室延伸到工廠、車間,鍛造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篤心”。
何以讓學生成爲就業市場“香餑餑”
在南京工業大學校園裡,化工2003班的成績單在2024屆畢業生中引人注目:全班32人一半人升學,一半人就業,就業的人中,相當一部分人拿到了好幾個工作機會。
現就職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分公司的李志強分析原因,除了與該專業是學校王牌專業有關,跟學校的課程設置也有很大關係。
“我們重視課程設置,致力於打造一流課程。”該校教務處處長陸春華介紹,學校堅持以招生、培養推進就業,助力學生“好就業”“就好業”,逐步形成“吸納企業新技術、制定專業新標準、開發課程新資源”的課程建設路徑,實現產業鏈和專業羣深度耦合。
目前,該校聯合企業構建“綠色、智能、創新”三大課程模塊,改革產教融合型課程184門,其中校級產教融合型一流課程35門,5門課程獲批江蘇省產教融合型一流課程。
“我們合作的企業相當一部分是從事綠色化工、智能製造、新材料行業的,這些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載體。”該校教學評估處處長居沈貴介紹,學校課程設置堅持與時代同頻共振,助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制訂“理論+實踐雙模塊”“學校+企業雙導師”教學方案,開展融合式教學,全面提高學生“專業+實踐+創新”綜合能力,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崗位適用性。
爲使工科專業大學生,儘早地豐富專業認知,並對未來就業進行前瞻謀劃,該校有計劃地安排企業老師進大學生課堂進行授課。
該校《土木工程施工》課堂上,來自中建二局的總工程師蘇憲新帶着經典的工程項目,爲大三學生奉上課程大餐。全國首棟高層全預製建築——南京上坊保障房項目一出場,學生們直呼“大開眼界”。6個課時的授課,學生們普遍反映:這樣的課堂把生澀的理論形象化,知識也能更好地消化吸收。
此外,該校還將科研成果轉化爲教學內容,將科研優勢轉化成教學優勢,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前沿新理論、新技術和新工藝。據該校科研院院長姜岷介紹,從2016年開始,該校已有270多門專業核心課程融入科技成果。
比如,該校喬旭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項目“不同工況反應與蒸餾集成技術及在化工中間體生產中的應用”等科技成果,已被精準嵌入課堂教學,開發出的相關實驗教學裝置也成爲同學們完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內容的重要載體。
從教室延伸至企業車間
“母校已連續12年獲得全國總決賽特等獎。我們成功地守住了榮譽,很自豪!”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特等獎團隊成員、該校化工學院2024屆本科畢業生邢志偉說,他們在校時研發的項目使得一家石化公司單位產品能耗下降33.3%,總體效益提升39.4%。
能獲得這些成績,與該校推出“學科基礎—專業基礎—實習實訓—工程設計”貫通的課程實踐教學有關。近年來,該校與中石化、中建、華潤等300多個龍頭企業聯合開展工科人才“靶向”培養,引進產業導師、教授216名,他們走進課堂,開展基於真問題實景項目的案例式、探究式教學達150多項。
“在企業調研中發現科研真命題,在實戰訓練中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該校副校長陸偉東介紹,學校30%以上實踐課程從教室延伸至企業車間,學生全部進入生產企業一線開展真場景工程實訓,打造“沉浸式”實踐空間。
爲了使工科大學生在真題實景中接受實踐教育,鍛鍊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該校以1個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18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326家行業龍頭企業爲主體,構建“個十百”創新創業教育平臺,聯合產業、企業和政府建設“國家-省-校”三級現代產業學院15個、省級產教融合重點基地1個。
據瞭解,2013年以來,該校學生完成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0000餘項,在省部級以上學科競賽中獲獎15000餘項。該校校長蔣軍成介紹,學校長期堅持“學科融入行業產業,學院對接集團公司,團隊服務特色企業,學生沉浸生產一線”,教師創辦150多家學科型公司和10多個新型研發機構,帶領學生研究真問題、設計真項目,體驗創業全過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