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最低-93℃!中國人卻能扣大棚種菜,爲了好收成給蔬菜放音樂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麪包夾知識

編輯|麪包夾知識

«——【·前言·】——»

我們中國人天生好像就帶着“種菜”基因,不管是陽臺還是太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能種出菜來。有的留學生說過,在國外判斷哪個房子住的是華裔很簡單,就是看周圍有沒有晾曬衣物和菜地。

中華民族種菜有着悠久的歷史,說起來也有多個原因,地域遼闊、氣候適宜以及人口衆多。以前一鬧饑荒人就吃不上東西,被餓怕了,種植本領就必須變好。

種菜是真的被我們種出花樣來了,現在已經不管外部環境如何了,在南極零下93℃的地方,我們的科考隊員們照樣能吃上新鮮蔬菜。

«——【·南極科考的意義·】——»

南極洲,位於地球最南端,是個被厚厚冰雪覆蓋的大陸。這兒的平均氣溫常年冷到零下25度,最冷的時候幾乎能到零下93度。狂風肆虐,最大風速可達75米/秒。強烈的紫外線輻射穿透稀薄的臭氧層,直射冰雪覆蓋的地表,反射率極高。95%的面積被冰層覆蓋,幾乎沒有裸露的土壤。

除了企鵝和一些耐寒的生物,這裡幾乎是生命的禁區。這片看似荒蕪的土地卻蘊藏着豐富的自然資源,已探明的礦物種類超過200種,石油儲量預估在500-1000億桶之間,天然氣儲量更是高達3-5萬億立方米。

南極的冰雪層藏着全球超過七成的淡水資源,真是個巨大的水資源寶庫。南極獨特的生態環境,尤其是那些與世隔絕的微生物,對科學研究具有極高的價值。

正因如此,1959年,《南極條約》應運而生,旨在保護這片最後的淨土,約束人類活動,防止環境污染。

條約雖然對資源開發等活動做了諸多限制,但卻鼓勵科學研究。全球各國都在南極設立了科研基地,進行科學探險。

在南極建立科考站,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後勤保障。由於環境惡劣,物資運輸極其困難。“雪龍”號科考船隻有在南極的夏季,那時冰層比較薄,才能勉強完成物資補給。

科考隊員的日常飲食主要依靠肉類、罐頭和脫水蔬菜等易於保存的食物。新鮮蔬菜幾乎是奢侈品。雖然脫水蔬菜能提供一些維生素,但它們的口感和營養價值都不如新鮮蔬菜。長期食用,不僅味同嚼蠟,還會影響隊員的食慾和健康。

對咱們中國人來說,吃飯不只是爲了活着,它還承載着文化和情感的深意。在南極,一口新鮮的蔬菜,不僅能補充營養,更能慰藉思鄉之情,緩解心理壓力。那麼,能不能在南極自己種菜呢?這個想法看似天方夜譚,但並非不可能。

«——【·種菜的設想成真了·】——»

在南極種菜,關鍵是要克服土壤的難題。傳統的土壤種植在這裡顯然行不通。科研小隊另找方法,用無土種植技術。不用土培植,就是指植物不是在土壤中生長,而是通過營養液來吸收它們所需的養分。

這種技術在國內已經相當成熟,但在南極的極端環境下應用,仍然面臨着巨大的挑戰。爲了給蔬菜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科考隊員們在長城站內建造了一個80平方米的溫室大棚。這個溫室可不一般,裡面裝了高科技設備,能精細控制裡面的溫度、溼度、光照和空氣流通。

溫室裡四季恆溫25度,和外面的冰天雪地形成強烈反差。爲了節省空間,溫室選擇了往上種植物的方法。一排排的種植架上,錯落有致地擺放着各種蔬菜,彷彿一個立體的菜園。營養液直接通過管線送到每棵植物根邊,確保它們都有足夠的營養吸收。

LED燈能模仿太陽光,給植物提供進行光合作用的光能。在溫室裡,不僅種了蔬菜,還有苔蘚和別的植物。這些小傢伙能吸二氧化碳、清新鮮空,還能和蔬菜一起,形成一個微型的自然生態圈,各自發揮作用。

這個“南極菜園”的締造者,是一位名叫王徵的骨科醫生。2012年,他作爲中國第31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隊醫,來到了長城站。他蒐集了好多信息,證明了在南極開展無土種植是可行的。

最初這溫室只是個不大不小的16平米小屋。爲了對抗南極那強烈的紫外線,王徵挑了高透光的中空塑料板來當採光材料。

他選了一些國內的好種子,小心保管運送到長城站去。爲了促進蔬菜生長,他還嘗試給蔬菜播放輕音樂。在王徵的悉心照料下,第一批蔬菜終於破土而出,長出了綠油油的葉子。

首次種植成功後,王徵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後續的科考隊隊員接過了接力棒,不斷改進種植技術,擴大種植規模。溫室面積從最初的16平方米擴大到80平方米,蔬菜品種也越來越豐富,從最初的綠葉蔬菜,到西紅柿、黃瓜、辣椒等陸續在南極的溫室裡“安家落戶”。

蔬菜產量也逐年提高,從最初的半年才能吃上一頓新鮮蔬菜,到如今每天都能採摘1公斤以上,年產量達到900斤左右。

其他國家的科考隊員也曾嘗試在南極種菜,但都以失敗告終。只有中國長城站,實現了蔬菜種植的可持續性,並保持了穩定的產量。中國人的種植天賦,並非空穴來風。幾千年來,農耕文化已深深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之中。

在長城站附近,其他國家的科考隊員經常來中國科考站“蹭飯”,品嚐新鮮的蔬菜。每逢中國農曆新年,中國科考站還會邀請其他國家的科考隊員一起聚餐,分享中國美食,增進友誼。

«——【·結語·】——»

不管在城市還是鄉下,只要有空閒地兒,咱們中國人總能想法兒種上些東西。在城裡,樓頂、陽臺還有路邊的小綠化帶,都能變成咱們自己的小菜園。用花盆、泡沫箱,甚至塑料瓶種菜,對中國人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這種“種菜”的熱情,與其說是爲了節省開支,不如說是爲了滿足一種心理需求,一種對土地的眷戀,一種對自然的親近。如今,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蔬菜生產和出口國。種菜不止能增加收入,自己居家種菜更像是一種田園之樂。養花的盡頭是種菜,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