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專家:北韓提增強9大軍備計劃 2年半7大武器部署在即

7月12日,北韓二度試射「火星-18」(Hwasong-18)洲際彈道飛彈,這種飛彈據稱利用固態燃料技術,具備無需太多準備即可發射的能力。(圖/路透)

韓國《中央日報》18日報導說,據調查,北韓於2021年1月提出增強9大領域武裝計劃,在不過短短兩年半多的時間裡已大部分實現。軍事專家們評價稱,除軍事偵察衛星和核潛艦外,北韓至少有7個領域的技術力量,已經馬上可以量產和進行實戰部署。韓國國情院17日對此表示,北韓爲彌補軍事偵察衛星的缺陷,從上月開始集中進行發動機燃燒試驗等。

《中央日報》委託6位國防專家對北韓目前的武器開發水平進行了評價,評價對象爲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於2021年1月第8屆勞動黨大會上直接提出的具體武器系統中(重複的除外)戰術核武、固體燃料洲際彈道飛彈(ICBM)、潛射彈道飛彈(SLBM)、超大型核彈頭、無人機、水下發射核戰略武器、高超音速飛彈、軍事偵察衛星、核潛艦等9項。

專家們以1-10分對北韓武器的開發水平進行了評價。1-3分表示概念化及技術開發階段,4-7分表示技術演示及提升階段,8-9分表示技術成熟及量產階段,10分表示技術成熟的完成階段。

專家們對北韓9個武器領域的開發水平給出了平均5.5分的評價,這一打分已超過了技術提升階段的中期。從技術角度來看,7分實際上意味着技術開發完成,8分以上意味着量產開發完成的武器,進入現場部署階段,完成部署的戰鬥力化爲10分。因此,5.5分意味着9個領域的武器整體上接近技術開發完成。

另外9個領域中除了今年5月末在西海墜毀的偵察衛星和尚未公開過真相的核潛艦以外,其他7個領域的進展度已經超過了技術提升階段的中期(6.1分)。

特別是可以運載戰術核武(7.2分)、超大型核彈頭(6.3分)、固體燃料ICBM(6.5分)、SLBM(6.5分)等與能夠運載實際核彈頭的「核打擊力」直接相關的4個領域,已經達到了實戰部署在即的階段(平均6.6分)。

其中,被評價爲接近「技術完成」的戰術核武,被認爲是對朝鮮半島和周邊美軍設施等進行局部核打擊的核心技術。

韓國前國防大學教授權容守表示「北韓完成了直徑40~50公分、重量200~300公斤的小型化、輕量化戰術核彈頭開發,進入了量產階段(8分)」,「特別是搭載KN-23(北韓版伊斯坎德爾)、KN-24(北韓版陸軍戰術彈道飛彈,ATACMS)、KN-25(超大型火箭炮)等彈頭的新型制導武器戰鬥力接近完成前階段(9分)」。

相反,峨山政策研究院研究委員楊旭(音)表示,「通用戰術核彈頭火山-31的開發還沒有完成,因此有可能是無法進行第7次核試驗的技術演示階段(3分)」,「但考慮到搭載該技術的投發手段已經進入量產階段(8分),綜合戰術核技術應該視爲技術提升(6分)階段」。

有評價稱,北韓無人機(5.7分)、水下發射核戰略武器(5.5分)、高超音速飛彈(5.2分)等爲最大化核攻擊的「生存率」所需的3個領域,技術能力也平均處於技術提升的中間階段(5.4分)。

其中,北韓最近以閱兵式爲契機公開實物的無人飛機最受矚目。因爲金正恩在2021年1月提出了開發「可以精確偵察到500公里前方縱深的無人機」的戰略任務,短短兩年多時間該無人機就成爲了實體威脅。

21世紀軍事研究所專業研究委員柳成燁(音)評價道,「在天氣不好的閱兵式上,無人機也進行了低空飛行,激光制導武器等也被公開」,「對無人機的試驗評價有可能已經過了相當程度的技術提升階段(7分)」。

韓國國防安全論壇秘書長申鍾宇(音)表示,「考慮到北韓限制透過衛星進行遠程通信的情況,目前遠程信息的獲取還存在侷限性,北韓公開的大型無人機對於韓國軍方來說完全可以探測和攔截」,「無人機目前還處於初期技術演示水平(4分)」。

過去北韓致力於武力開發並經常進行挑釁,常常被解讀爲將要重返對話的信號,但這次不同。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16日在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對話中表示,「我們習慣了北韓在數十年軍事挑釁後進行外交的節奏,但現在的軍事挑釁與其說是出於外交目的,不如說是爲了邁出核武器開發的階段」。

另外,由於可以進行長期作戰和秘密的核攻擊,被稱爲「遊戲改變者」的核潛艦(2.8分)和可以監視韓美動向、爲指揮和執行整體軍事作戰所必需的軍事衛星(4分)領域,還處於初步概念化階段(3.4分)。金正恩連日鼓勵開發軍事偵察衛星的背景也從側面證明,與其他領域相比,這一領域的技術積累相對緩慢。

實際上,北韓今年5月31日發射了搭載偵察衛星「萬里鏡-1號」的「千里馬-1型」衛星,但墜落在西海。特別是打撈萬里鏡部分殘骸的韓國軍方當局對北韓的技術力量得出結論稱「作爲偵察衛星,完全沒有軍事效用」。

與此相關,據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情報委員會幹事劉相凡透露,韓國國情院17日在情報委員會上報告「金正恩下半年的首要課題是要求軍事偵察衛星完成技術準備,如果偵察衛星的缺陷彌補工作順利進行,爲了給9月9日政權建立75週年造勢,有可能在8月末或9月初發射」。他還解釋道,正在準備針對韓美日峰會(18日)和韓美「乙支自由護盾」聯合演習(21日至31日)試射洲際彈道飛彈(ICBM)等多項挑釁。

另外,北韓還沒有展示過核潛艦開發的具體情況,也沒有公開過實物。有關核潛艦的發言,實際上只有金正恩2021年下令開發核潛艦並主張「新的核潛艦設計研究已經結束,正在最終審查階段」的簡短內容。

對此,曾參與過北韓尖端武器開發的高層脫北者表示「北韓核潛艦或飛彈重返大氣層、軍事衛星開發的進度相對較慢,原因與根據國際制裁短期內難以確保技術的材料供求有關,而不是技術力量本身」,「特別是核潛艦,北韓無法自行生產能夠承受深海壓力的特殊鋼,因此,據瞭解目前仍在試圖突破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