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壽險可過關?黃天牧給五指標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3日出席「保險新視野研討會」致詞。圖/王德爲
哪些壽險公司可以撐過2026年?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3日建議保戶,可用五大參考指標即各公司的淨值比、RBC、負責人風格、金管會裁罰紀錄及是否穩定的獲利,來判斷保險公司是否守法及健全經營,進而判斷是否能撐過2026年大關卡。
黃天牧是在「2020保險新視野」研討會中,呼籲保險業不要再觀望,臺灣一定會如期在2026年接軌負債會計IFRS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這是爲了長治久安的轉型,且不可能不付出代價,若過去十多年有努力降低資金成本的公司,接軌就相對簡單,但若仍在爭市佔率、搶業績的公司,可能就要付出比較大的代價。
保險局亦採「緊迫盯人」策略,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有些保險公司可能還在期待在地化監理制度,可再給更多寬容時間,她只能警告這些公司現在不準備,未來就有「更多要收拾的善後」,且去年已開始週週約談一家壽險公司,談接軌IFRS17的進度,施瓊華宣示將重新展開第二輪約談。
若撐不過2026年的考驗,壽險公司可能就面臨被併購或出售,保戶如何選擇能活到最後的壽險公司?
黃天牧強調,保險公司財務、業務指標已公開透明,保戶可查看五大指標,一是金管會要求保險公司淨值比必須大於3%,若低於3%,代表淨值不夠厚實,恐無法支應未來風險,若連續二個半年低於2%,金管會就會限期採取立即糾正措施。
2026年之前,保險資本適足率指標仍是RBC(風險資本額)要高於200%,否則也是會被限期處置;第三是負責人風格,即是否重視公司治理、是否正派等;第四就是要看金管會裁罰紀錄,黃天牧表示,這代表保險公司是否遵法、內控機制是否健全;第五就是雖然公司有獲利,但是否忽高忽低,黃天牧表示,有些公司業績很好,但未必代表獲利。
施瓊華亦強調2012年以來,壽險業已進行三大準備,一是增資逾3千億元,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亦透露,其中以股本增資的金額就達2,634億元,可適度減緩接軌的資本衝擊。
第二是預留準備金、保留特別盈餘,近年如不動產增值利益、獲利等,都要求儘可能保留在帳上,未來會逐年轉列準備金。三是持續與國際溝通,爭取符合臺灣的殖利率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