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不爲人知的故事》拍攝時大家流淚沒法喊“停”|導演談

《那個不爲人知的故事》正在熱映,導演張巖稱這是一部“虐得不行”的電影。

由邱澤和郎月婷主演的愛情電影《那個不爲人知的故事》正在熱映,本片導演張巖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回憶起那段拍攝經歷,依然還會被片中陳銘生和楊昭的故事“所虐”。他記得在拍攝《那個不爲人知的故事》時,邱澤和郎月婷兩位主演的深情演繹讓導演張巖頻頻淚目,就算喊停了或者是關了鏡頭,這兩位演員也哭得不行:“他倆在鏡頭裡流淚;我鏡頭外哭,真是一場‘沉浸式’拍攝。喊‘停’之後,我們三個人就各自靜立,用紙巾拭淚,沉默持續了整整一分鐘,他倆真是把角色狀態帶到了生活裡。說實話,小說挺虐的,其實拍攝的過程也虐得不行。”

優質愛情片在近年的電影市場一直稀缺,而張巖希望拍攝一部更能講述成年人愛情世界的電影,展示互相理解,更爲成熟、更剋制的愛情觀,他同時希望觀衆在感受這段悽美愛情的同時,能夠深刻體會到緝毒警察的艱辛與付出,“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傳遞出‘天下無毒’的願景,這正是我拍攝此片的深層意義,也讓觀衆相信世界上是存在這樣一種深刻的愛。”

【改編】

希望原著粉絲和普通觀衆都能接受

電影《那個不爲人知的故事》由張巖執導,邱澤、郎月婷領銜主演,李孝謙、邢佳棟、柯達、王道鐵主演,董博睿、甘昀宸友情出演。電影改編自作者Twentine發佈在晉江文學城的同名小說,原著描寫的感人至深的戳心虐戀故事引人落淚,在豆瓣獲得8.7的高評分。今年恰逢小說發表的第十年,這個超人氣IP也在近百萬人的千呼萬喚中被首次搬上大銀幕。影片講述了腿有殘疾的出租車司機陳銘生(邱澤飾)偶然遇見了性格清冷的文物修復師楊昭(郎月婷飾),陳銘生隱忍剋制的性格令楊昭充滿好奇,兩人逐漸陷入一段不可自拔的愛戀。隨着感情加深,楊昭卻始終覺得陳銘生對自己有所保留,終於在一次旅行中撞破他是臥底緝毒警的秘密,二人的感情再次面臨選擇,這份洶涌悸動的愛,能否抵擋住命運的捉弄?

導演張巖在活動中與觀衆互動。

張巖向記者透露,他接觸到這部小說是因爲製片人的推薦,當時讀完後就覺得這部作品真的非常適合影視化:“我通常在閱讀完別人推薦的書或觀看電影后,會立即與朋友分享感受。但這次,我在讀完這部小說近一週後才與朋友討論。小說的後勁太大了,我擔心自己立刻討論會失去客觀性。這部作品既感人又令人心痛,餘韻悠長。我很想通過銀幕讓這個故事觸達更廣泛的觀衆。”張巖在改編過程中也保持了對原著的尊重,在男女主相識相遇相愛的故事脈絡上遵循原有設定:“小說中兩位主角的故事和情節已經非常豐富,我的主要工作是將這些精彩內容呈現在銀幕上。我希望,無論是原著粉絲還是普通觀衆,都能接受並喜歡這部電影。”

【拍攝】

用日出日落對比鏡頭映射男主角身份轉換

張巖非常明白,自己着手小說影視化會面臨非常大的壓力,畢竟原著已經擁有了非常大的粉絲基礎,他不知道小說影視化後,能否讓觀衆滿意;也想過哪些沒有看過原著的觀衆,能否在沒有閱讀基礎的情況下選擇觀看這部電影。張巖對此表示,他在拍攝過程中並沒有刻意區分觀衆羣體,無論是原著粉絲還是新觀衆,他都希望電影能夠觸動人心,“好故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吸引力,無論是書迷還是影迷。”爲了讓更多的觀衆喜歡,張巖在創作過程中徵求了不少書迷的意見,進入了很多社交平臺書迷的羣組,他發現大家都有很多觀點輸出,並且重合度非常高,他知道自己的感受和大多觀衆一樣,所以也有信心將這個故事拍好。

影片中用一些分屏鏡頭來展示人物情感。

張巖還在電影中進行了一項巧妙的創新:“在陳銘生談論日出,楊昭談論日落的兩場戲中,我採用了臺詞前置的手法。劇本里,他們在海邊有一大段對話,但我在之前的鏡頭中就已經讓他們說出了這些臺詞。也就是說,在畫面真正到達海邊之前,觀衆已經聽到了海邊的對話。陳銘生偏愛日落,因爲白天他必須僞裝成毒販,只有夜幕降臨,他才能恢復警察的身份,日落之後才能迴歸自我。我設計了這樣一段戲,希望通過日出日落的對比,映射出陳銘生作爲臥底警察的身份轉換。至於楊昭獨自等待的痛苦,我採用了類似分屏的手法,讓兩人在不同的場景中同時出現,這樣稍微減輕了他們之間的割裂感。”拍攝過程中的另一個挑戰是小說中豐富的心理描寫,“將這些心理活動轉化爲影像非常困難,這要求我們在劇本上做出調整,並通過演員的表演和他們的狀態,儘可能地用鏡頭捕捉並表達出角色當時的情感。”

【表演】

邱澤身上的破碎感與角色完美契合

對於《那個不爲人知的故事》的主演,成爲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張巖強調了“演技派”的重要性。在選擇演員時,他主要看重的是演技和氣質的匹配。儘管以前沒有和邱澤合作過,但他看過對方不少電影,在決定做這個電影並設計搭建陳銘生的角色形象時,他的腦海中就出現了邱澤,“我細讀了很多次小說,隨着故事的深入,陳銘生的形象、言談舉止在我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那時,我心中浮現的正是這位演員的身影。” 邱澤曾經在《當男人戀愛時》中扮演一個本性善良的小混混角色,他在收取保護費時遇到家境困難的人家,不僅沒有收到錢,反而慷慨解囊。張巖說:“這與陳銘生有幾分相似,他們都會是用最狠的言語掩蓋最溫暖的心。這部電影充分展現了邱澤在表演上的多面性,包括他身上那種獨特的破碎感,這與我心目中的陳銘生完美契合。”

在導演張巖看來,邱澤“身上那種獨特的破碎感,這與我心目中的陳銘生完美契合。”

張巖習慣於在拍攝前做好萬全的準備,“我傾向於在開機前就把一切能確定的事項都敲定,比如角色的性格特徵。一旦前期達成共識,表演時自然水到渠成,演員的表現也會更加精準。”而後來真正拍起來的每一分每一秒,張巖都覺得自己的選擇極其正確,他要求演員必須用原聲,他認爲除了表演狀態,演員的聲音演出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陳銘生是一名謹慎的緝毒警察,他說話很慢,他這樣的人不允許自己說錯任何一個字,因爲他犯任何一個錯會直接要了他的命,甚至於整個臥底行動都功虧一簣。所以他聽到的信息,一定是飛速地在大腦裡過一遍,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而邱澤用了角色的狀態在每一場戲裡,他的氣質和他的表演和這個角色是完全貼合的。”

邱澤也爲角色做了長時間的深入準備。“邱澤研究了許多緝毒警察破獲的案例,我們還提供了一些相關資料。因爲角色的腿部有殘疾,我們在邱澤的鞋裡裝了特製的鋼板鞋墊,讓腳部無法活動。腳踝部分也纏上了繃帶,並插入了類似鞋拔子的支撐物,使他的步態更貼近人物。”而邱澤爲了更好地呈現角色外形上的特點,嘗試了多種方法來模擬腿部殘疾的狀態,包括對腳部的固定和走路時腳尖的故意彎曲,一遍遍尋找角色的狀態,甚至在腳部失去感覺時也不解開,以體驗角色的真實感受。在張巖看來,邱澤總是能夠給出規定表演情境之外的更多東西,帶來很多意外和驚喜。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李立軍

來閱讀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慧曉婉

新京報記者

記者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