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迎來首批科研人員入駐

圖說: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

夜幕微降,無人機俯瞰下,張江的樓宇陸續亮燈,宛若璀璨星辰。停駐於張江科技園南區,一顆新星閃亮耀眼,“TDLI”標識清晰奪目。這裡是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所在,歷經3年多的建設,它終於迎來了首批入駐人員。

實驗平臺與公共計算平臺還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設備安裝等後期建設,但外部標識已經亮燈,內部報告廳和工作室等也已正式投入使用。

圖說:玻璃球大廳

以玻璃球體相連的南北兩幢實驗樓,在夜幕下就像一個光彩熠熠的巨型魔盒,它以宇宙純粹、秩序的特徵爲設計理念,通透、明亮,醞釀着科學與藝術的碰撞火花。據瞭解,這一球體共享空間在確保空間明亮、開放的同時,還採取了局部遮陽、換氣窗等節能環保設計,球體的部分冬季供暖將來自科學計算中心回收的餘熱。

坐落在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北二樓的公共計算平臺,建成後其計算能力將達到每秒六千萬億次浮點運算,將提供一流的高性能計算服務;暗物質與中微子實驗平臺將建設世界領先的液氙粒子探測基礎設施,實現對暗物質和中微子研究世界最靈敏的探測,將暗物質測量到“中微子地板”的靈敏度。

圖說:李政道研究所的公共計算平臺

圖說:李政道研究所的暗物質與中微子研究室的精餾塔,用於通過精餾提純,降低暗物質探測器的氙中的放射性氪含量

前幾天,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還來到這裡聆聽科普講座。能夠率先走進李所新建設的實驗樓參觀,高三的40位學生都興致勃勃。聽完李政道研究所科研辦主任李晟副教授介紹的研究所建設願景和名爲《極大與極小》的科普報告,大家更感心中澎湃。沿着迴廊看到一層層、一排排科學家辦公室,還有同學打趣說:“等着,以後會有一張我的辦公桌!”

圖說:位於地下的天體物理實驗室,將用超強激光模擬出“人工太陽”

李政道研究所在馬約拉納中微子、量子多體磁性系統、暗物質探測、暗暈星系羣尋找等物理與天文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創性成果。目前正在積極策劃並推動由中國主導的30噸級液氙暗物質探測、南海中微子望遠鏡(海鈴計劃)等國際科研合作大項目。一批學者工作室、博士後工作室已經裝修、裝備完畢,工作、生活配套設施也已到位,隨着首批科研人員入駐,李政道研究所將迎來發展新篇章。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