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之外2024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16日起國美館登場
馬來西亞光影藝術家Jun ONG,打造一座沉浸式幾何光影作品《珊瑚》。國美館提供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第五屆「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將於3月16日起至 4月28日在國立臺灣美術館盛大展開。今年以「目光之外Shadow Is The Light」爲題,邀請國際及臺灣共9組藝術家團隊的光影藝術作品參展,從視覺、聽覺或觸覺,展開每一件作品的不同視角。
同時,爲慶祝325美術節,特別舉辦「2024年美術節活動-國美館藝術小旅行」,針對國美館春季最新重磅級展覽,爲不同族羣觀衆設計3至4月的套裝參觀行程,看展覽完成學習單,即有機會獲得藝術商店購物優惠、餐廳餐點折價等。
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迄今辦理第五屆,歷屆光影藝術節皆有超過10萬以上人次參觀。
本屆光影藝術節也延續往年串連周邊商圈合作的想法,發展城市旅遊與地方探索,與在地團隊草悟系合作遊程體驗示範,並規劃「晝夜地圖」,帶領觀者在參觀作品之外,同時探索臺中生活樣貌;也與臺中大毅老爺行旅合作,推展城市旅行亮點,形塑區域行銷趨勢,擴展光影藝術節的品牌形象及國際知名度。
15日的開幕式,由參展藝術家田子平的展演揭開序幕,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國立臺灣美術館長陳貺怡、策展團隊擷果創意與參展藝術家皆出席盛會。
陳貺怡表示,今年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凝聚歷年來的光影藝術底蘊,創造出更爲豐沛的藝術能量,由擷果創意擔任策展團隊,以「目光之外Shadow Is The Light」爲題,探討生活中各個層面的轉變,都將影響我們觀看事物的方式與觀點,在不同的時間點,擁有不一樣的解讀,如同光的折射原理,大腦即是介質,每一道光在每個人的感知中,折射出不盡相同的詮釋與想像。
今年邀請國際及臺灣共9組藝術家團隊,包含國際藝術家Jun ONG(馬來西亞)、盧淳天(韓國)、hellobastworkshop(法國、臺灣),以及臺灣藝術家李承亮、謝佑承、莊志維、李宸安、劉耀中、田子平,以多元的創作類型,提出社會意識的流變與反思,同時迴應臺灣近年來在科技及數位藝術的蓬勃發展,從視覺、聽覺或觸覺,展開每一件作品的不同視角。
期待透過觀看的過程,引發觀者的自我對話與探討,重新思考視線所及與目光之外所給予的感知和訊息,在光與非光之間,以過往的積累加乘當下的理解,擾動未來的更多可能。
今年共精選國內外9件光影藝術作品參展,其中有3組國際藝術家,包含馬來西亞的知名光影藝術家Jun ONG,爲今年光影藝術節打造一座沉浸式的幾何光影作品《珊瑚》,於日夜展出不斷變化的迷人光影。
近年於國際藝術博覽會備受矚目的韓國藝術家盧淳天,以其知名的系列作品《虛無之人》創造出空間、作品與觀者之間的對話與關係。
跨領域創意團隊hellobastworkshop,帶來擁有360度觀看視角的壯觀作品《聚合十》。
臺灣有6位藝術家參展,包含由2022年高雄獎首獎藝術家李承亮帶來的作品《漫遊巴士》,
以及利用5G低延遲特色進行創作的新生代藝術家田子平,延續其曾獲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競技組首獎的作品《失重計劃 III:摺疊震盪》,爲國美館U-108 SPACE展覽室,呈現限定展演。
其中更有4件爲以國美館現地場域,所打造的全新創作作品首次發表,包含曾獲臺北美術獎的藝術家謝佑承,於戶外正門廣場玻璃帷幕,以流動燈點模擬數位影像去背的視覺語言,創造一件跨越螢幕與現實的大型影像作品《限時動態:選取》。
跨領域藝術家莊志維近年持續創作公衆參與的系列作品,此次也以全新議題帶來互動參與作品《王老先生有塊地》;擅長數位製造與互動機構的藝術家李宸安,同樣也透過5G低延遲特色,在空橋長廊打造一件結合互動的光影作品《穴居》。
多次受邀國際駐村的藝術家劉耀中,以其擅長的標語式創作,提出近年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社會中各個層面所產生的焦慮及質疑,亦迴應展演主題「目光之外Shadow Is The Light」的作品《AI 消費者》,期待向觀者傳達貼合時代與展演命題的啓示。
今年光影藝術節共規劃2場國際論壇,分別探討「當代城市光節的趨勢與願景」及「5G世代下科技藝術創作」,邀請國內外光影藝術策展人與藝術家共同交流,活動將於3月30日及31日,在國美館演講廳舉辦,歡迎有興趣的民衆報名參與。
此外,展出期間規劃教育推廣活動,包含「5G科技應用與展演創作工作坊」及專家導覽,邀請新媒體藝術、數位藝術等領域學者,以及業界專家共同參與,帶領民衆在觀展之餘獲得更多深入理解,增加大衆與文化、藝術、科技之間進一步對話的可能。
擁有360度觀看視角的壯觀作品《聚合十》。國美館提供
韓國藝術家盧淳天以《虛無之人》創造出空間、作品與觀者之間的對話與關係。國美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