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ye在中國丟失市場,國產芯片廠商能否啃下?

日前,某論壇有消息稱,吉利汽車和視覺感知輔助駕駛開發公司Mobileye合作終止。

事實上,和Mobileye的合作主體是吉利汽車子公司極氪汽車。對於坊間傳言,極氪汽車告訴觀察者網,“消息不實,合作正常推進中。”

不過,Mobileye在全球的市場難扭頹勢,包括蔚來、理想在內的新勢力,以及寶馬等傳統主機廠旗艦車型紛紛放棄Mobileye的供應方案,轉向英偉達、華爲、地平線、黑芝麻等國內外芯片廠商。

主機廠的背離,究其原因,一是Mobileye在面對更高階的ADS(自動駕駛系統)時,提供的“黑盒式”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缺乏開放性,已很難滿足車企差異化需求;二是相較於英偉達、地平線等廠商的迭代速度,Mobileye的算法更新週期緩慢;三是車企在全棧自研背景下,Mobileye性能和算力已不佔優勢。

誰能搶佔Mobileye丟失的市場,是迅速崛起的國產芯片廠商,還是英偉達、高通等國際芯片巨頭,雙方將開展直接對話。

同時,Mobileye也在尋求改變,和吉利共研L4級別自動駕駛只是第一步。

黑盒封裝的侷限

憑藉低成本解決方案,Mobileye一度成爲ADAS領域領頭羊。其黑盒封裝設計(芯片+視覺感知算法捆綁銷售)一方面降低車企對ADAS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下游車企也無法再進行自研輔助駕駛。

沒有參與感是主機廠對Mobileye最直觀的感受。車企現金流不充足時,研發領域投入有限,黑盒裝車即用是一種優勢,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黑箱設計也制約車企在智能輔助的駕駛佈局,部分車企難免會選擇放棄Mobileye的黑盒解決方案。

典型案例是理想和Mobileye的“分手”,理想汽車CEO李想在個人社交賬號上解釋稱,公司創立初期融資能力差,有限的資金僅僅滿足產品研發、自建工廠、供應鏈的建設,不支持公司自研智能輔助駕駛,但2020年IPO後,有資金滿足智能輔助駕駛的研發。“理想汽車不允許一個‘黑盒子’出現在車上。”

爲何Mobileye堅持芯片+視覺感知算法的黑盒設計,和公司發展歷程有一定關係。1999年,豐田希望低成本的形式實現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部分功能,以色列計算機視覺科學教授Shashua受邀前往豐田提供可行性方案。Shashua提供的方案僅依靠單目攝像頭實現行人檢測、車道保持和自適應巡航等輔助駕駛功能。

彼時,業內普遍認爲,ADAS功能實現至少需要兩個攝像頭(雙目)或者需要價格不菲的雷達傳感器才能提供立體視覺,保證車輛對速度以及物體距離的判斷,實現車輛障礙物識別以及碰撞預警。

依靠更低成本的解決方案,Shashua拿到豐田數十萬美元研發資助並創立Mobileye。Shashua組建SoC(系統級芯片)團隊,開始自研單目視覺感知系統。2003年,Mobileye發佈第一代EyeQ 芯片。爲了進一步降低車企使用成本,EyeQ還搭載圖像識別算法,可以稱得上“傻瓜相機”。

隨着車企對高級別輔助駕駛需求多元化,Mobileye近幾年也在推行雙系統解決方案,不同於其他廠商視覺感知和激光雷達融合的模式,Mobileye一條路線是沿用純視覺感知的識別算法,另一條路線是純激光雷達的傳感方案,激光雷達SoC,Shashua稱其爲“軟件定義的成像雷達”,其優勢是降低對芯片算力依賴,用最小的算力檢測最遠的弱目標,原本需要100TOPS計算量減少到10TOPS。

所謂算力,是指在單位時間內進行的運算的次數,而TOPS是衡量SOC運算能力的單位,1TOPS表示每秒鐘可進行一萬億次(10的12次方)運算。

值得一提的是,Mobileye純激光雷達路線中的FMCW(調頻連續波)雷達供應商正是其東家英特爾。2014年,Mobileye登陸紐交所,共募集8.9億美元,創下以色列公司在美IPO最高記錄。2017年,英特爾有意佈局自動駕駛行業,溢價3成,以總價15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Mobileye,創下芯片行業最高收購記錄,後者完成私有化後退市。

不過,英特爾的入場並未帶來太多改變,Mobileye EyeQ芯片迭代速度仍是3-4年,而英偉達產品更新週期爲2年,高通爲1年。在產品性能上,EyeQ5單顆算力爲24TOPS,而同時期國產芯片廠商地平線“征程5”單顆最高算力達到128TOPS,英偉達Orin單顆算力達到254TOPS,二者均達到遠超Mobileye 的百萬級算力水平。

對於算力指標上的差異,Mobileye產品及策略執行副總裁Erez Dagan辯稱,“僅用一個數字來衡量芯片的做法不可取,SoC 芯片的負載能力也很重要。與其說 TOPS 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技術指標,不如說它是一個用於製造營銷噱頭的單位。”

Erez Dagan還表示,2020年EyeQ系列芯片出貨量達1930萬片,約佔全行業市場份額的7成。

現階段,高算力存在系統冗餘,但隨着算法模型的迭代,更高階的算法對算力要求也更高。儘管Mobileye在全球市場保持較高的市場份額,但老客戶老客戶紛紛轉投其他芯片廠商。2021年,Mobileye最大客戶寶馬去年宣佈和高通達成合作,下一代產品的ADAS和自動駕駛系統將使用高通Snapdragon Ride平臺,蔚來、小鵬、理想新一代旗艦車型則選擇英偉達Orin芯片。

車企的背離,歸根究底還是Mobileye在自動駕駛性能和算力上“掉隊”了。

國產替代凸顯,掘金國內市場

在ADAS時代,Mobileye稱得上王者。但進入更高階的輔助駕駛領域,“大算力上車”呼聲漸起,國產芯片廠商有了搶佔前裝市場的契機。

2021年5月,理想汽車發佈改款理想one,該車型一大賣點是對輔助駕駛芯片進行升級,由Mobileye EyeQ4改爲征程3芯片,前者製程爲28納米,算力爲2.5TOPS;後者製程爲12納米,算力爲5TOPS。

“感謝地平線,中國有這樣的芯片企業,未來充滿希望。”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發佈會如是說。

李想的感謝也是基於地平線的技術支持,地平線甚至派團隊入駐理想協作優化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按照地平線副總裁餘軼南的說法,“芯片+底層算法賦能是智能駕駛快速落地的關鍵,我們把客戶扶上馬,最後讓馬跑得越來越快。”

不同於Mobileye底層算法的封閉性,地平線提供開放性工具鏈算法,除了提供芯片硬件支持,也配有軟件堆棧工具,讓車企有參與度。早前理想使用EyeQ4時,由於Mobileye黑盒子的封閉性,在解決Mobileye黑盒子中國道路問題時,理想只能自行在Mobileye前視攝像頭旁增設一個攝像頭,用於道路數據採集,對輔助駕駛系統的算法訓練和優化。同樣使用EyeQ4的蔚來ES6、EC6等車型,在開發NIO Pilot領航輔助時,也因爲Mobileye封裝設計不支持車企自行修改算法,不得不將自研的算法寫進另一枚芯片中,整車系統運行邏輯更復雜也更低效。

國產芯片廠商在開放性和服務方面顯然做得更好,但複雜場景下大算力芯片的博弈纔是搶灘前裝市場的硬核實力。高級別輔助駕駛應用場景日趨多元化,從路況相對單一的高速發展至複雜的城市道路,而中國城市道路還存在特有的場景(外賣配送、灑水車等異性車輛)也對芯片算法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高算力的芯片支持。

同時,硬件冗餘設計是智能汽車產業的共性,高級別輔助駕駛發展迭代速度快,需要芯片廠商提供2-3年的算力冗餘設計。以蔚來ET7爲例,共配有4枚Orin芯片共同工作,算力達到1000TOPS級別。芯片算力越高意味着處理複雜場景能力越強,車企在芯片算力領域也開啓新一輪軍備競賽。現階段,單顆芯片算力達到百TOPS的量產芯片,一家是英偉達,另一家是地平線。

軟件定義汽車大背景下,算法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算力則能最大程度發揮算法效能。根據地平線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英偉達Orin算力高於征程5。但在實測中,征程5在平均幀率、同精度能效上的表現更勝一籌。

與此同時,地平線在本土市場具有研發團隊,也是國內唯一實現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量產前裝的芯片廠商。正如李想在理想one 2021款發佈會上所提到的,地平線派團隊入駐理想工廠,一同加班到半夜,關於輔助駕駛的需求地平線方面能及時跟進。這是遠在以色列的Mobileye無法提供的技術支持。

在典型Backbone1080P模型上,征程5的AI性能和Orin-X不相伯仲,但能效是Orin-X的330%;在優選高效模型下,軟硬結合後征程5性能超過Orin-X,能效高達Orin-X的870%。

征程5的良好表現也爲地平線帶來大量訂單。今年4月21日,比亞迪和地平線宣佈合作,征程5芯片將於明年在比亞迪車型上量產前裝。時隔一週,地平線又和自遊家汽車達成定點合作,其首款車型也採用征程5芯片。今年5月,一汽紅旗表示將採用征程5打造智能駕駛域控制器,預計2023年多款車型採用征程5。

與此同時,華爲昇騰芯片則是拿到長城旗下品牌WEY和機甲龍的訂單,以及部分奧迪車型的訂單。越來越多的國內主機廠選擇本土芯片供應商。

結語

昔日ADAS芯片龍頭Mobileye已顯疲態,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0年,Mobileye芯片年出貨量分別爲870萬顆、1240萬顆、1750萬顆和1930萬顆,年增長率分別爲45%、43%、41%、10%。

芯片出貨量增速放緩,Mobileye也在積極求變。今年國際消費電子展,Mobileye一口氣發佈了三顆自動駕駛芯片,其中一顆面向L4級自動駕駛的芯片EyeQ Ultra,另外兩顆基於L2級自動駕駛的迭代芯片EyeQ6L、EyeQ6H。

據悉,EyeQ Ultra製程爲5納米,算力達到176TOPS,預計2023年提供樣品,2025年量產前裝。

不同於消費電子芯片,車規級芯片對使用壽命、安全性、可靠性、質量一致性要求更高。車規級芯片的工作溫度範圍爲-40℃~155℃,一般設計壽命爲15年或20萬公里,其百萬規模芯片中允許出錯概率要無限接近於0。

車規級芯片從設計到量產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處理器設計流片預計耗時18-24個月的時間,車規級認證系統方案開發再需要12-18個月,再到車型導入測試驗證同樣需要12個月-24個月,最後才能量產前裝,整個過程大概需要三到五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TOPS級芯片市場,Mobileye失去先發優勢,而國產車規級芯片終於具備和國際芯片巨頭直接對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