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值”夢碎 格靈深瞳在“裸泳”

在AI賽道上,格靈深瞳處境頗爲尷尬,曾放言“環顧四周,沒看到一個對手”,到如今連“AI四小龍”都排不上號。

彼時,格靈深瞳被捧上天,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喊出5000億美元的估值,紅杉資本的沈南鵬給出1000億美元的估值。

但是一級市場上喊破天了也沒用,是不是真金放到二級市場上一煉便知。事實證明,格靈深瞳被高估得離譜,在上市三個月後,截至2022年6月21日市值只有52億元,與曾經喊出的萬億市值相去甚遠。

“萬億市值”夢碎科創板

2022年3月17日,格靈深瞳成功登上科創板,成爲“AI第一股”,發行價爲每股39.49元。

作爲曾經大佬站臺、風投加持的AI明星企業,格靈深瞳上市被寄予厚望。但意外的是,上市首日格靈深瞳便破發大跌,市值僅爲69億元,二級市場上新股中籤的投資者虧得慘不忍睹。

頭頂着“AI第一股”的名號,但格靈深瞳的市值與隨後上市的商湯、雲從市值相形見絀。截至目前商湯科技的市值近2000億元,雲從科技的市值近200億元。

截至2022年6月21日,格靈深瞳股價爲28.20元,仍處於破發狀態,市值只有52億元。但這絲毫不影響投資大佬們賺得盆滿鉢滿。

2013年,曾在谷歌做智能眼鏡項目的趙勇拿着真格基金和策源創投的100萬元天使輪投資成立格靈深瞳。

2014年獲得紅杉資本的1000萬美元A輪融資,隨後現代摩比斯、三星創投、合之力等投資機構也加入後續融資。

以格靈深瞳披露的數據來看,截至2021年9月,紅杉資本持有1940.20萬股,佔比10.49%,位列第二大股東,真格基金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1169萬股,持股比例爲6.32%。

以6月21日每股28.20元收盤價爲計,紅杉資本持有市值爲5.47億元,真格基金持有市值爲3.27億元,與前期100萬的投資金額相比,收益依然十分可觀。

格靈深瞳在“裸遊”

2013年,當格靈深瞳成立時,人工智能方興未艾,人們期待着AI賦能百業。隨後幾年AI賽道異常火爆,“AI四小龍”相繼成立。

但是一輪“燒錢”下來,AI行業至今依然面臨着商業化落地艱難的窘境,扭虧更是遙遙無期。

AI四小龍中,商湯科技2021年營收47億元,虧額金額卻高達171.40億元,雲從科技營收10.76億元,虧損6.32億元,另外還未上市的曠世科技,依圖科技也深下陷在虧損的泥淖中。

格靈深瞳也一樣,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格靈深瞳實現營收分別爲7121萬元、2.43億元、2.94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虧損了4.13億、0.78億、0.68億。

格靈深瞳在迴應首輪問詢函時,曾預測2023年將扭虧爲盈。但虧損依然在持續,2022年一季度格靈深瞳營收約5426萬元,淨虧損約1464萬元。

商業化前途不明,扭虧遙遙無期,資本對AI熱情大降,AI熱潮隨之褪去,留下AI企業獨自“裸泳”。2016年,格靈深瞳最困難的時候,公司賬上的資金,只夠發幾個月的工資。

2017年曾經放言《對不起,我們只愛牛人》,“哈佛商學院的MBA也只能做實習生,加入我們比考哈佛還難。”的格靈深瞳經歷CEO出走,裁員瘦身後,高管頻繁變動,2020年3月技術總監鄧亞峰離職,同年8月首席科學家張德兵離職。

這一系列變故背後,格靈深瞳的AI技術商業化遠不及預期。成立之初,格靈深瞳瞄準零售渠道,推出第一款產品皓目行爲分析儀,旨在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來分析消費者的行爲,爲線下零售商賦能。

但是,皓目行爲分析儀商業化艱難,以致於2016年時格靈深瞳現金流差點斷裂。隨後,格靈深瞳轉型做安防,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業零售構成了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

不過安防領域的競爭更是一片紅海,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傳統硬件廠商在這片市場深耕多年,市場地位不可撼動,另外還有商湯、雲從等同行也早進入了該領域。

直到2021年上半年,格靈深瞳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農業銀行等幾大客戶,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佔比高達75%。而且收入多留在了賬面上,2021年格靈深瞳營收2.94億,但是應收賬款高達2.26億。(來源|大華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