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池,成都“中央公園”的千年興衰

唐成都形制及城市水系示意圖

150多年前,奧姆斯特德與其合夥人沃克斯,在寸土寸金的紐約曼哈頓,打造了聞名世界的綠地景觀——紐約市中央公園,這一開拓性的設計開創現代風景園林學的先河,也標誌着百姓生活景觀的到來,隨着現代城市化的進程,中央公園的設計理念不僅引來各地熱衷效仿,更已演變成具有精神象徵意義的城市“綠色之心”。

鮮爲人知的是,在遠遠比紐約建城更早的年代,在中國西南內陸的中心城市——成都,也曾經擁有過這樣一座“中央公園”,它同樣佔據了城市的核心空間,爲居民提供了遊憩之所,賦予人文以靈感,賦予生活以品質,卻也隨着城市的變遷而興衰起伏、消亡重生。

摩訶池,又名龍躍池、宣華池、宣華苑,是隋唐至兩宋時期成都城內著名的池苑園林景觀。

摩訶池遺址

"摩訶池畔散花樓"

隋朝:湖光初露 王室園林

摩訶池始開鑿於隋朝。

北宋名臣張詠所寫的《益州重修公宇記》裡記載,“隋文帝封次子秀爲蜀王,因附張儀舊城……”,楊秀沿用了張儀就地取土的辦法,從城外挖土來修築成都子城(當時的成都市中心,包括今少城一部分),挖完土留下的窪地就被順便開鑿爲湖泊。

楊秀曾在湖邊修建了豪華的宮殿,把該人工湖泊劃爲皇家所有,尋常百姓不得入內,爲遊宴取樂,將湖泊附近的東城樓改建爲散花樓。

唐代詩人盧求《成都記》中記載:“隋蜀王秀取土築廣此城,因爲池。有胡僧見之日:‘摩訶宮毗羅’,蓋摩訶爲大宮,毗羅爲龍,謂此池廣大有龍,因名摩訶池”。在梵語裡,“摩訶”爲“大”之意,而“宮毗羅”爲“龍”之意,合起來意思是說:這水池廣大有龍。於是,“摩訶池”的名字一錘定音,並流傳開來。

《成都通史》中的隋代成都城示意圖

"摩訶池上醉青春"

唐朝:中央龍池 官民共享

到了唐中期,摩訶池成爲成都著名的風景區,昔日的皇族宮殿變成了供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和普通百姓遊覽的風景名勝,也就相當於唐代成都市的“中央公園”。

最早爲摩訶池留下詩篇的,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

公 元720年 ,李白寫下了《登錦城散花樓》: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 ”

李白詩中的“散花樓”,是摩訶池畔的一座六角閣樓

“詩聖”杜甫與摩訶池也有不解之緣。公元760年,他寫下了《暢當》一詩:“珍木鬱清池,風荷左右披。淺觴寧及醉,慢舸不知移。蔭簟流光冷,凝簪照影欹。胡爲獨羈者,雪涕向漣漪。”從“珍木鬱清池,風荷左右披”兩句可以看出,摩訶池種滿了名木異草,不愧爲遊玩的好地方。

公元764年的深秋,杜甫又提筆寫下了《晚秋陪嚴鄭公摩訶池泛舟》一詩: “湍駛風醒酒,船回霧起堤。 高城秋自落,雜樹晚相迷。 坐觸鴛鴦起,巢傾翡翠低。 莫須驚白鷺,爲伴宿青溪。 ”

公元807年,武則天的曾侄孫武元衡到成都擔任西川節度使。在他任職的五年裡,總喜歡把避暑、宴飲乃至送別等社交、公務活動安排在摩訶池上進行。他寫下了《摩訶池宴》一詩:“摩訶池上春光早,愛水看花日日來。穠李雪開歌扇掩,綠楊風動舞腰回。蕪臺事往空留恨,金谷時危悟惜才。晝短欲將清夜繼,西園自有月裴回。”其中的“摩訶池上春光早,愛水看花日日來”,成爲傳誦一時的名句。

公元814年,治蜀七年的武元衡遇刺身亡。 薛濤寫下了一首《摩訶池贈蕭中丞》: “昔以多能佐碧油,今朝同泛舊仙舟。 悽凉逝水頹波遠,惟有碑泉咽不流。 ”其中蘊含的傷感情緒不言而喻。

杜甫與摩訶池也有不解之緣

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年),節度使韋臬開解玉溪,並與摩訶池連通。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節度使白敏中開金水河(禁河),自城西引流江水入城匯入摩訶池,連接解玉溪,至城東匯入油子河(府河),清·李元《蜀水經》記載:“流江又東爲金水河, 入成都縣城, 匯爲摩訶池, 又東釃爲解玉溪, 又東穿華陽縣城而出,入油子河”,從而構築了成都城市水利設施完整的河湖水系,爲摩訶池注入了充足水源與盎然生機。

晚唐詩人、名將高駢(成都“兩江抱城”格局創建者)以“畫舸輕橈柳色新,摩訶池上醉青春。不辭不爲青春醉,只恐鶯花也怪人。”來描述摩訶池的“醉人”。

《成都通史》中的唐代成都城示意圖

除了風景秀美,摩訶池還是解救一方百姓的救命之源。

唐朝末年,國力衰弱,朝廷對蜀地的守備力量薄弱,南詔國乘機派軍隊大舉進攻成都城,受到戰亂影響的百姓不計其數。根據《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二《南蠻傳》記載:受到南詔軍隊的進攻,成都周邊遭受戰亂的百姓們都涌入城裡避難,因爲難民實在太多,城裡人滿爲患,很多人露宿街頭,遇到下雨天就拿簸箕和瓦盆避雨。因爲人多,飲用水的需求量大,城裡的水井都乾枯了,於是人們只好去喝摩訶池的湖水解渴。

“龍躍宣華勝江南”

五代:皇家苑囿 極盡奢華

前蜀和後蜀政權時期,摩訶池再次被歸爲皇傢俬有,還先後被改了兩個名字。宋代張唐英《蜀檮杌》中記載,前蜀的開國皇帝王建稱帝之後,爲了鞏固政權,標榜自己是真龍天子,將隋朝遺留下來的摩訶池,更名爲“龍躍池”,寓意爲皇家專屬樂園。王建的兒子王衍即位後,又把“龍躍池”命名爲“宣華池”。

博物館中的宣華苑模型

與此同時,王衍還耗費民脂民膏,對摩訶池進行大規模改造,在池中新建了一座規模龐大、氣勢恢宏、工藝精良考究的宣華苑。據說,改造後的宣華池“延袤十里,有重光、太清、延昌、會真之殿;有清和、迎仙之宮;降真、蓬萊、丹霞之亭。土木之功,窮極奢巧”。如會 真殿:“會真廣殿約宮牆,樓閣相扶倚太陽。淨甃玉階橫水岸,御爐香氣撲龍牀。”湖中的島上,經過一番大拆大改,新建起了一處殿宇,名叫重光殿:“殿名新立號重光,島上亭臺盡改張。但是一人行幸處,黃金閣子鎖牙牀。”池邊的酒庫,專供皇帝宴飲所需:“酒庫新修近水傍,醱醅初熟五雲漿。 殿前供御頻宣索,追入花間一陣香。”避暑的涼亭:“七寶闌干白玉除,新開涼殿幸金輿。一溝泛碧流春水,四面瓊鉤搭綺疏。”摩訶池邊還有一項更爲奇異的設施,是將摩訶池中的水,用水車提升到高處,再從皇帝寢殿的房頂上放下來,模擬檐頭雨水的聲音,用這樣的“人工雨”給皇帝助興和納涼:“水車踏水上宮城,寢殿檐頭滴滴鳴。 助得聖人高枕興,夜涼長作遠灘聲。”

五代後蜀宮廷畫家 黃筌 《寫生珍禽圖》

摩訶池邊除了供皇帝遊幸的宮殿外,還有不少用於運動遊戲的場地,比如馬球場:“小球場近曲池頭,宣喚勳臣試打球。先向畫樓排御幄,管絃聲動立浮油。”當年宮苑裡似乎還很時興玩彈弓,摩訶池邊有操着彈弓打鳥玩的宮女:“侍女爭揮玉彈弓,金丸飛入亂花中。一時驚起流鶯散,踏落殘花滿地紅。”摩訶池不僅有鮮魚供人食用, 而且有紅魚任人觀賞, 還提供了休閒垂釣的好去處:“嫩荷香樸釣魚亭, 水面紅魚結隊行 。宮女競來池畔看, 倚簾呼喚莫高聲 。”摩訶池又是鳥的天堂:“黃鶯在枝頭高歌,夏蟬在林間低鳴”、“ 內人追逐採蓮船, 驚起沙鷗兩岸飛”、“樹頭木刻雙飛鶴, 揚起晴空映水門 ”、“ 傍岸鴛鴦皆有對, 時時出向淺沙行”、“ 秋晚紅妝傍水行, 競將衣袖撲蜻蜓” 、“卻被內監遙覷見, 故將紅豆打黃鶯 ”。王建墓(永陵)出土二十四伎樂浮雕,則保留了當年的宮廷音樂演奏實況。

永陵二十四伎樂圖

王衍行事荒唐,被認爲是“呆童”,他在自己寫的詩裡描繪了奢侈放蕩的生活:“輝輝赫赫浮五雲,宣華池上月華新。月華如水浸宮殿,有酒不醉真癡人。”這是摩訶池作爲皇家湖泊最華麗、最繁盛的時期。

著名的花蕊夫人(一說是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夫人徐氏,一說是後蜀後主孟昶的費貴妃),就居住在摩訶池畔的宮苑中。在她留存世間的百餘首《宮詞》當中,主要篇幅多是描繪摩訶池的宮殿、亭榭、廊道、花園的四季景色,成爲前蜀或後蜀宮廷生活最完整最細緻最生動的記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晚唐、後蜀時期的成都風貌。她寫下了描寫宣華池的詩句。“旋移紅樹斫新苔,宣使龍池更鑿開。展得綠波寬似海,水心樓殿勝蓬萊。內家追逐採蓮時,驚起沙鷗兩岸飛。蘭棹把來齊拍水,並船相鬥溼羅衣。”以及“早春楊柳引長條,倚岸綠牆一面高。稱與畫船牽錦纜,暖風搓出彩絲絛。”描繪了宣華池岸邊草木茂盛,湖中的畫船精緻奢華的景象。

後蜀後主孟昶則寫有《玉樓春·避暑摩訶池上作》:“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簾開明月獨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起來瓊戶寂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

花蕊夫人《避暑摩訶池上作》想象圖

後蜀滅亡後,花蕊夫人被掠往開封時,滿懷深情寫了一首詩表達對摩訶池的無比懷念:“五雲樓閣鳳城間,花木長新日月閒。三十六宮連內苑,太平天子住崑山。會真廣殿約宮牆,樓閣相扶倚太陽。淨甃玉階橫水岸,御爐香氣撲龍牀。龍池九曲遠相通,楊柳絲牽兩岸風。長似江南好風景,畫船來去碧波中。東內斜將紫禁通,龍池鳳苑夾城中。曉鐘聲斷嚴妝罷,院院紗窗海日紅。殿名新立號重光,島上亭臺盡改張。但是一人行幸處,黃金閣子鎖牙牀。夾城門與內門通,朝罷巡遊到苑中。每日日高祗候處,滿堤紅豔立春風……”

( 明)唐寅·孟蜀宮妓圖

“烹茶煮酒一局棋”

宋朝:面積減半 文人打卡

從五代到兩宋期間,由於河流改道、泥沙淤積等,宣華池的水源逐漸枯竭。湖泊面積變小,名字也恢復爲摩訶池。宋代詞人宋祁在《過摩訶池》中寫道:“十頃隋家舊鑿池,池平樹盡但回堤。清塵滿道君知否,半是當年濁水泥。”古代的一頃大約是五十畝面積,十頃相當於五百畝。

宋成都形制及城市水系示意圖

但這一切,絲毫沒有影響詩人們的遊興,原本屬於皇傢俬有的摩訶池,再次成爲了普通市民也可以遊覽的風景名勝。在宋代的詩人中,陸游有首著名的《摩訶池》:“摩訶古池苑,一過一消魂。春水生新漲,煙蕪沒舊痕。年光走車轂,人事轉萍根。猶有宮樑燕,銜泥入水門。”摩訶池景色已經不如從前,但魅力可見一斑。在另一首詞中,陸游寫道:“摩訶池上追遊路,紅綠參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閒,禁菸將近,一城絲管。看金鞍爭道,香車飛蓋,爭先佔、新亭館。惆悵年華暗換。點銷魂、雨收雲散。鏡奩掩月,釵樑拆鳳,秦箏斜雁。身在天涯,亂山孤壘,危樓飛觀。嘆春來只有,楊花和恨,向東風滿。”

摩訶池成爲普通市民遊覽之地想象圖

如今,考古學家在摩訶池畔發掘出兩條寬約一米的鵝卵石小徑,大小勻稱的鵝卵石鋪就成花朵形狀,裡裡外外共六層,極可能是當時湖畔的休閒納涼區。小徑一旁的兩口水井自然融入周圍環境,可能主要用於當時的達官貴人烹茶煮酒 。

“摩訶池畔,閒庭信步,烹茶煮酒一局棋,雲淡風清,聽葉落無聲。”

摩訶池出土部分文物

“皇城貢院練武場”

明清民國:功能轉換 逐漸堙廢

明洪武十八年,蜀王朱椿將大半個摩訶池填平,於後蜀宮殿舊址修建了蜀王府(今四川科技館所在地),摩訶池水面已經所剩無幾。《蜀中名勝記》裡記載:“今此池已爲蜀藩正殿,西南尚有一曲水光。漣漪隔岸,林木蓊翳,遊者寄古思焉。”

明末清初,蜀王府毀於戰亂,清康熙四年(1665年),清朝統治者在蜀王府廢墟上興建了貢院,摩訶池最後一窪餘水就蜷縮在貢院的西北角;到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四川軍政府徹底填平了這個池塘,將其建成警衛隊的操練場,有着1300多年曆史的摩訶池被全部填平,作爲了演武場。

從此,摩訶池消失殆盡。

明清時期蜀王府圖

“穿越千年再現”

明清民國:功能轉換 逐漸堙廢

從2004年到2019年的10多年間,圍繞成都市天府中心一帶的持續考古發掘,使人們陸陸續續發現了隋代的池岸、步道、庭院、殿基、溝渠、水井、小型水池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存,證實摩訶池曾經的的確確存在於這座城市。

2019年7月下旬,在成都城市考古研討會上,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東華門遺址考古領隊易立宣佈,經過多年來的考古,證實了以往僅見於傳說、文獻記載的“摩訶池”是真實存在的。摩訶池的範圍爲:北界大約在今羊市街、西玉龍街一線,西界大約在今東城根街一線。摩訶池在鼎盛時期,最大面積達到1200餘畝,遠不止史書記載的500餘畝,相當於110多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與今天的杭州西湖面積近似。

考古學家認定 的摩訶池範圍

2023年7月14日,以當代思維重建的摩訶池公園第一期正式對公衆開放,包含了摩訶池湖區、林蔭步道建設及文物保護等內容,但總佔地面積僅約63畝,與曾經的恢弘氣象相去甚遠,不可同日而語。

當代重建的摩訶池公園第一期

綜合整理/白雲蒼狗 圖源網絡,僅爲傳播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本文系【清流學社】原創內容

俠客地理授權轉載

尋找自然美景

探秘山水奇觀

用腳、相機和鍵盤記錄地球故事

微信ID:xiaked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