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宿鄭志龍的籃球哲學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王鏡宇、李昊澤)在前不久舉行的福建省第一屆閩港澳臺“同心杯”籃球邀請賽上,記者見到了曾經在CBA聯賽效力、跟姚明做過隊友的“寶島球王”鄭志龍。轉型爲教練的鄭志龍認爲,當今世界籃球的發展趨勢是要快、要打對方的立足未穩。在他看來,籃球這項團隊運動的意義在於成就彼此、讓你的隊友變得更好。

鄭志龍這次是應福建省籃球協會的邀請到福州,以嘉賓的身份參加“同心杯”邀請賽,也和劉玉棟、王治郅、孫軍等舊友相聚一堂。

在談到當今籃球的發展趨勢時,鄭志龍的第一反應是“快”。

“傳球快、決定快、跑動也越來越快,”他說。“以前所謂的快攻基本上是對方失誤之後或者抓到籃板球後發起,二打一,三打二。可是,現在的籃球不管是對方進球還是本方拿到籃板球,5個人就開始往前衝了。過去我們覺得陣地戰是最保險的,可是現在很多外籍教練、球員越來越覺得,在24秒進攻裡面,過了半場之後的前幾秒鐘是空當最好出來的時候。就是中國老話講的,落陣地的時候打他立足未穩。如果你慢下來,人家也嚴陣以待了。”

鄭志龍表示,很多教練還不敢嘗試這樣的打法,因爲風險比較高,萬一打不進被對方打反擊,對方上分很快。有些教練會有“少輸當贏”的想法,而鄭志龍認爲輸多少都是輸,應當大膽嘗試更積極、更快速的進攻打法。

中國老一輩的教練員錢澄海曾經提倡要“追着對手的屁股打”,對此鄭志龍很認可。在他看來,亞洲籃球要縮短與歐美的差距,還是要在球風上做文章。

鄭志龍認爲,亞洲球員要想在美職籃(NBA)立足,最需要提高的是身體能力和對抗張力。

他說:“亞洲球員在NBA立足,我覺得不是沒有機會。技術的東西其實差距沒有那麼大,主要還是在身體。在NBA裡面有一席之地的人,他的身體肯定相當棒。那種對抗張力,一直是維持在高檔的。你的技術雖然可能讓人家眼睛一亮,可是如果你無法一直維持那樣高檔的對抗張力,很容易就被淘汰了。在這個地方他們太強了,他們可以長時間處在一個高強度的對抗當中。”

鄭志龍注意到,日本男、女籃最近幾年的進步很快。他說,日本隊的特點是人和球的移動都很快。

“過去的打法是,人在動,而球動(轉移)得不多,現在是人一直在動、球也一直在動。某種程度上講,日本現在從打法上、從籃球的理念上是跟歐美更接近的。某場比賽可能有贏有輸,但是從這個趨勢上它應該更符合籃球發展的趨勢。”

在鄭志龍看來,在籃球訓練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從實戰出發,在單位時間的訓練中保持高度專注,而不是一味強調長時間訓練、大運動量。

“大運動量是什麼?是練你的意志力。可是你練意志力的時候,其實是沒有歡樂的。某一段時間必須要有一個所謂的‘上量’,但不是每天,大多數的時間要給運動員的身體和腦筋休息的時間。”

鄭志龍透露,在新疆、上海等地作爲助理教練輔佐李秋平的時候,他們達成了很好的默契。

“我跟他有很好的默契,就是說我們努力工作、打球是爲了提升生活品質,而不是每天爲了工作什麼都不管了。隊員還有朋友、家人,想要看電影、打電話,這些都是正常的。可是我們希望你來訓練的這兩個小時之內高度專注,我們在這個時間去要求你,當然還有一些獎懲的手段可以去結合應用。”

鄭志龍認爲,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與個人的堅持相比,更重要的是大家對團隊目標的認同。

“個人運動你可以去訓練他的堅持,可是團隊運動最重要的是你要跟你的隊友運用合作的方式去達到你、我以及團隊的目標。你一個人可以打80分鐘,可是你的隊友跟不上也沒有用。只有在強度對抗、在實戰中去訓練我們的溝通共識,它纔是有用的。”

曾經有外籍教練評價說,中國球員在場上有時候比較機械地執行戰術,卻不能在進攻機會出現時去準確地處理和把握,鄭志龍也注意到這個問題。

他說:“感覺他們特別在意把‘套路’跑出來,但是忽略了已經出現的進攻機會。我在帶隊的時候也常跟隊員說,‘套路’是讓你從A點到B點,可是A到B中間有兩個機會你要注意一下。”

對進攻機會的選擇是一種決定。鄭志龍說,在球場上有很多球員不敢做決定,而有些球員很大膽地做決定,卻常常會被教練批評。在他看來,走兩個極端都不好。

“並不是說不要聽教練的,但是球員能夠在場上發揮什麼出來還是要讓他們儘量地去表現,說不定球員的表現超乎教練設定的預期。”

鄭志龍說,他心目中理想的籃球是把球隊帶成一個很團結、很合作的團隊,而他對於團結和合作有自己的定義。

“球員聽到合作時,其實心裡常常是有牴觸的,因爲他們覺得合作意味着要犧牲某一部分的自己。但我後來把合作重新定義,我說合作的意義是我要讓你更好,你讓他更好,他讓我更好。這叫合作,這樣子誰都不用犧牲了。我這樣去解釋合作的意義也符合我們這個團隊運動所要的本質,我想一想我能怎麼幫忙讓你更好,我怎麼樣傳球讓你在更合適的點和時間出手……當每個人都替其他人想的時候,大家的技術水平就不知不覺地提升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