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的宏觀政策將出現“超常規”變化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其中一項重要議程爲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從會議公報來看,此次會議對於經濟形勢判斷和宏觀政策趨勢有了明顯的轉變。宏觀政策將迎來顯著的變化,在安邦智庫的研究人員看來,明年將是新的政策之年。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會議提到,“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改革開放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紮實有力,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將順利完成。”就此來看,整體的穩增長和防風險仍然是今年宏觀政策的主要目標。當然從結果來看,“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將順利完成”,意味着此前確定的5%的增長目標會大概率實現。當然,此前的一系列政策宣示也提到,目前中央對於經濟結構調整、新質生產力的構建更加關注,“5%左右”的結果也是可以接受的。這意味着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應該也在5%左右。同時,要支持這樣的增長,則需要“超常規”的政策驅動。
對於新的一年宏觀政策的基調,會議提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爲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這裡透露了兩層意思,一是仍然堅持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意味着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推動經濟結構性調整,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目標。二是其提到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一方面,要穩住樓市股市,避免需求端繼續塌陷;另一方面,通過擴大內需應對外部衝擊。就此來看,在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調整中,擴大需求將是明年宏觀政策推動的重點。因此,明年更多的關注點會放在擴大內需上,這將是經濟增長實現穩定的重要一環。
從具體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基調來看,會議指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目的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從這裡來看,一方面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意味着明年財政赤字將進一步擴大,而隨着化解地方隱性債務工作的實施,以特別國債和地方專項債爲主的廣義財政的投入也會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更值得關注的是貨幣政策的轉變,從“穩健”轉向了“適度寬鬆”。這一變化更具有改善預期的指向意義。實際上,自2011年一直到目前,國內貨幣政策的基調一直是“穩健”,只有在2009年-2010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時期,貨幣政策曾經以“適度寬鬆”爲基調。那麼,明年貨幣政策的這一改變,意味着明年央行會加大寬鬆的力度,甚至會推動市場所理解的“超級寬鬆”的到來。
但目前來看,似乎並不具備大規模寬鬆的條件。目前的7天逆回購利率已經降到1.5%,LPR一年期利率也到了3.1%,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已降到2%以下的位置。安邦智庫合作學者盛鬆成認爲,預計未來一段時期還有40BP左右的降息空間。目前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爲6.6%,繼續下調的空間同樣不大,而且1個百分點的降準,預計會釋放2萬億元的資金。在政策空間有限的情況下,要實現“適度寬鬆”,恐怕需要的是更多非常規政策的實施。一方面,這可能是更多的結構性政策工具來專項用於穩住股市、房市,另一方面,估計還是會按照此前安邦智庫首席研究員陳功所談到的,推動“國債經濟”,即加大國債發行,以貨幣和財政一體化來實現貨幣政策的擴張。這恐怕是前所未有地提到“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的緣由。
同時,即使貨幣供應大範圍放鬆,誰來“花錢”、如何“花錢”仍然是一個問題。更多的責任仍會落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身上。構建新發展格局方面,更多的注意力仍然來自改善傳統經濟需求上。一方面加大房地產市場的投入,推動“止跌企穩”,另一方面通過股權投資和“長期資本”投入,穩住股市。從未來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來看,未來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資源會在股市上。
雖然政策上寬鬆力度進一步加大,政策趨勢更爲積極,但在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內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需求擴張不僅需要新的內容,需要新質生產力的擴張;更需要居民收入增加以實現預期的改善。這些都需要時間和耐心。(來源:安邦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