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項昊宇:中等強國正加速世界多極化進程
名家觀點》項昊宇:中等強國正加速世界多極化進程。(大陸外交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28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在烏克蘭危機持續延宕的背景下,「中等強國」(Middle Power)概念正在國際關係中重新升溫。國際輿論場中的相關關注和討論越來越多地將中等強國與國際秩序演變聯繫起來,認爲美國刺激所謂「大國競爭」時代的迴歸給置身於大國間的中等強國羣體提供了擴大影響的機遇。
項昊宇表示,實際上,「中等強國」概念由來已久,但國際社會對其並無明確定義,一般指擁有一定經濟和軍事實力、具備較強區域影響力和較高國際認可度的國家,在國際權力等級中屬於中間層次,位居「超級大國」(Great Power)「全球大國」(Global Power)之下、廣大中小國家之上。
在當下的國際政治語境中,在聯合國「五常」及日本、德國、印度等「全球性大國」之外,「中等強國」既包含義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澳洲等老牌發達國家,也包括韓國、墨西哥、印尼、土耳其、南非、埃及、伊朗、沙烏地、哈薩克、巴基斯坦、阿根廷等新興經濟體。
項昊宇稱,要評估這批中等強國對於未來國際秩序建構的影響,或許可從三個面向加以理解。
一是在價值觀念層面,突出去意識形態化的現實追求。
在傳統的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中,對中等強國的定義偏重意識形態色彩,更加強調西方「民主國家」的價值觀屬性。而從近年來代表性的中等強國來看,政治體制和文化傳統各異,宗教信仰多元。烏克蘭危機發生以來,在西方國家基於意識形態的反俄聲浪中,多數亞非拉的中等強國並未追隨美歐對俄製裁,無論北約成員的土耳其還是被認爲「親美」的沙烏地,並未跟隨美西方的反俄鼓點起舞,而是出於自身利益考量與俄保持相應的接觸與合作。而對於美西方炮製的「民主對威權」的大國競爭邏輯,多數中等強國更是無感。從俄羅斯買能源,同中國做生意,依然是中等強國的現實選擇。
二是在政策取向層面,奉行自強自立的大國平衡戰略。
中等強國受制於國家實力,國際公共產品提供能力有限,在國際制度的創設等全球治理中話語權有限,難以擺脫大國主導的規則體系,因而也時常面臨在「超級大國」間選邊站隊的難題,對此它們更傾向於採取多方下注的對衝策略。中等強國深知,要避免成爲大國競爭的犧牲品,唯有堅持大國平衡戰略,將有限的國家實力轉化爲戰略自主能力。客觀地看,大國間的激烈博弈也使美國難有足夠精力顧及中東等亞非拉的「新中間地帶」,作爲地區中心國家的中等強國則藉機整合區域合作,構建自主性地區安全架構與權力安排,同時與更多世界大國和新興經濟體建立綜合性夥伴關係,尋求多元化發展與安全保障。
三是在國際秩序層面,發揮大國對抗的緩衝劑作用。
在以中美俄歐四方爲主體的大國博弈架構中,中等強國憑藉其突出的區域影響力,既成爲大國爭相拉攏借重的對象,也可充當大國矛盾摩擦的居間協調人。如土耳其斡旋四方達成黑海谷物倡議,爲維護全球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在未來的全球治理中,以新興經濟體爲主的中等強國也會聯合自強,謀求抱團發聲,共同推進聯合國、世貿組織等多邊機制改革,引領區域供應鏈、產業鏈重組,從而也會對美國推動「小院高牆」「脫鉤斷鏈」的集團對抗形成有力牽制。
項昊宇強調,在大國博弈和地緣競爭烏雲密佈的當今世界,一個「非西方」的中等強國羣體崛起,顯得彌足珍貴。它們出於國家利益最大化的現實追求,奉行多元平衡戰略,對兩極化的「新冷戰」格局成型起到有力阻遏作用,這將進一步加速「去西方中心主義」多極格局的形成,推動多元世界理念取代西方意識形態主導的國際秩序。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三大倡議,中國的大國擔當順應世界大勢。而中國斡旋沙烏地與伊朗復交,也爲全球性大國如何處理與中等強國的關係提供了一個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