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美構建印太海洋安全戰略 偕盟友以海警應對陸挑戰

南沙羣島永暑礁上的大陸海軍官兵在防波堤上巡邏。(摘自新華社)

海洋安全挑戰,日益成爲中美角力的新戰場。中國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相秒稱,拜登政府的印太海洋安全戰略,在與印太盟友資訊共用下,可有效提升前端海域態勢感知綜合能力,而且可以保證美軍在印太地區維持壓倒性優施,打造以海警爲主軸的,以便應對中國的對稱與不對稱雙重戰術。

陳相秒在大陸觀察者網指出,美國的印太海洋安全戰略可從三個層面來解讀。一是提升前端海域態勢感知綜合能力;二、說明區域盟友和夥伴提升海域感知能力。第三,利用一些共同議題建立雙多邊合作。美國印太海洋安全倡議的主要目標是「擴大多邊海洋安全合作和提升印太司令部責任區域內外國的海域態勢感知能力」。

陳相秒認爲,美國推動的「海域態勢感知夥伴計劃」將至少爲美軍帶來幾方面的獲益:基於衛星偵察、商業資料和來自夥伴國海洋資訊共用的情報資源;動員盟友和夥伴國的海上非軍事力量形成一支實力可匹敵小型正規軍但屬性模糊的聯合力量;以漁業、人道救援等爲掩護實現對主要競爭對手中國的遏制。

「針對中國的對稱與不對稱雙重戰術。」陳相秒解釋,一是對等使用海岸警衛隊抵消中國海警等非軍事力量在南海、東海等周邊海域日漸增長的優勢;二是通過幫助域內盟友和夥伴國提升海上非軍事力量牽制中國海上力量的向外延伸;三是增加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維護主張權益和安全的成本,尤其是藉助海域態勢感知夥伴計劃可以擴大對中國水面和水下艦船的跟蹤和監視。

陳相秒說,以海上執法機構主要載體、具有濃烈軍事安全意味的海域態勢感知體系構建合作,成爲美國與諸盟友和夥伴國所能達成的「最大公約數」。與此同時,日本、韓國及澳大利亞的加入,實際上爲美國轉移海外聯合行動和前沿部署,以及扶持印太地區相對落後國家的成本提供機會。

他認爲,海警一直被美軍視爲更加靈活和較低敏感性的力量。美國推出的印太海域態勢感知夥伴關係計劃,聚焦於漁業秩序維護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相較中美海上執法力量近距離間較量的風險要小許多。因而,這個新的計劃,一方面可以保持對中國海上影響力向外延伸的有效遏制,另一方面也可降低在做好大規模大國戰爭準備的現階段與中國在西太平洋發生擦槍走火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