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華園總團重現經典「胡撇仔戲」 《青蟬》看母性愛

明華園總團重現40年代經典胡撇仔戲,重製推出作品《青蟬》。(張鎧乙攝)

總團長陳勝福表示,《青蟬》故事來自民國40年代明華園在南臺灣很受歡迎的戲碼《母性愛》。(張鎧乙攝)

明華園總團重現40年代經典胡撇仔戲,重製推出作品《青蟬》,當家小生孫翠鳳表示,這部作品是劇組人員的再創造,以全新的眼光將舊時代的經典戲搬上舞臺。

總團長陳勝福表示,《青蟬》故事來自民國40年代明華園在南臺灣很受歡迎的戲碼《母性愛》,但故事來源並非明華園,而是出自講戲先生「阿得師」的說戲內容,最初的劇名爲《母之罪》,「但我們的老團長陳明吉認爲,母親怎麼會有罪?才把劇名改爲母性愛。」

明華園總團重現40年代經典胡撇仔戲,重製推出作品《青蟬》,當家小生孫翠鳳表示,這部作品是劇組人員的再創造,以全新的眼光將舊時代的經典戲搬上舞臺。(張鎧乙攝)

陳勝福表示,這次經典重現特別採用傳統佈景,和現代歌仔戲、現代劇場使用的聲光投影很不一樣,「這次特別從明華園總團佈景倉庫的400多塊手繪佈景中,挑出12塊作爲這次的舞臺視覺;在音樂設計上,除了主題曲之外以傳統曲調爲主,減少新編曲調,期待現代觀衆走進劇場,能夠感受到60年前歌仔戲的氛圍與趣味。」

編劇暨總導演陳勝國表示,明華園「看家戲」再現,不是文本的還原,而是突顯60年前《母性愛》的主題,談論母性的仁慈與寬容以及親情的可貴,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中呈現。

《青蟬》以明朝嘉靖帝爲了追封生父興獻王引發爭議的「大禮議」事件爲故事背景,二分史實與八分虛構增加戲的可看性,「在史實的背景中,嘉靖帝是來自民間的平民皇帝,追封自己的父親是人之常情,卻引發政治鬥爭,我想無論是皇親貴族或是平民百姓,都離不開人類家庭與親情的原點。」

爲符合現代人看戲的習慣,兩個多小時的《青蟬》是《母性愛》的精華版,陳勝國以當年的當家小旦許秀花飾演的俠女以及當家小生陳水涼飾演的皇帝所發展出的劇情爲主,《青蟬》劇中的俠女由新生代小旦陳昭婷擔綱,皇帝由傳統戲劇無敵小生孫翠鳳飾演,新生代演員陳子豪、晨翎、李鬱真、王婕菱各有重要戲份,並保留一小部分的四句聯對答。

《青蟬》將於6月3日、4日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