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定陵開棺全紀實:一帝二後皆剩骨架,陪葬寶物令人驚歎
1957年的秋天,考古隊員歷時一年多,終於如願打開了地宮入口,並一路探到地宮深處,尋找到了萬曆皇帝和皇后的棺槨所在。
這是新中國第一次以考古的形式發掘帝王陵墓。當考古隊面對三口巨大的棺槨,和整整26箱隨葬品時,他們激動地淚流滿面。
但激動過後,他們接下來面對的是一個更復雜的難題:
怎樣開棺?如何進行文物保護?
這座地下文物寶庫,究竟保存着哪些真實的歷史物證?
要知道,帝王陵墓的隨葬品是最爲豐厚貴重的,也是最具研究價值的,因爲這些隨葬品往往都是集中一國一朝,甚至幾國幾朝的珍貴財富,和能工巧匠的智慧才能融造而成。
面對這些300年前的物品,考古隊員各自猜測着:
帝王皇后屍體是否已經腐爛?他們穿什麼?和京劇裡看到的一樣嗎?
帶着這些疑問,考古學家夏鼐,做出了一個決定:先開右側孝靖皇后的梓宮!
因爲這口棺槨損壞最嚴重,地宮一打開,地下氣溫會迅速產生變化,對屍體和文物有極大的損壞,所以先清理孝靖皇后的棺槨,是當務之急。
1,棺木裡到底什麼樣?遺骨是否還在?
陰冷、潮溼、漆黑的地宮大殿,只有一臺小型發電機供電照明,發掘人員藉着昏暗的燈光,圍在孝靖皇后的棺槨周圍,一切準備就緒,一聲令下,槨板被拆除。
由於孝靖皇后的棺槨早已經塌陷腐爛,所以拆除槨板並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很快,一口完好的棺木露了出來。
接下來,發掘人員小心翼翼的打開棺木,棺木下會是什麼樣呢?會不會直接就是可怕的骸骨?還是一堆早已腐爛殆盡的物質?
帶着這些疑問,棺木蓋板被揭開,謎底揭曉。
映入隊員們眼簾的,首先是一牀平鋪的鵝黃色織錦經被,仔細查看,錦上還有硃紅色經文,只不過年代太過久遠,經文已經褪色辨認不清。
掀開棉被,仍然不是屍體,棉被下方塞滿了織錦,金銀玉等殉葬品,看到這裡,衆人內心都有一個想法:
這哪是棺木,這分明就是一個百寶箱啊!
精美絕倫的陪葬寶物,處處彰顯着主人的身份地位,皇后都已如此,那萬曆皇帝的棺木裡,又會是怎樣一番令人震驚的景色?
收起飄走的思緒,工作隊繼續往下查探。
織錦經被下,有兩套精美鮮豔的服裝,上衣黃鍛夾襖,對開襟,用金線串聯在一起,下衣是黃緞裙,非常有時尚感。
這兩套服裝,是定陵出土的近200匹成料和服飾中,最爲珍貴也是保存最好的兩件瑰寶。
它珍貴就珍貴在,整件衣服採用了整體刺繡工藝,並且衣服上繡的“百子”圖案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復原圖)
掀開百子衣,再掀開兩牀棉被,孝靖皇后,這位經歷了很多苦難的女人,終於出現在了衆人面前。
只見她皮肉都已經腐爛殆盡,只剩下一副骨架,靜靜地躺在那裡。
頭上插滿金、玉、寶石、釵簪,朝南側臥,一副睡覺的姿態。
發掘人員想把屍骨拿出來,放進提前準備好的木槽之中,哪知道,他們一動,整個遺骨四散開來,只剩下下肢還有一點韌帶相連,其餘全部散架了。
最後大家只好一塊一塊地拿,再一塊一塊地拼。
屍骨拿出後,大家發現,在她的身下。鋪滿了紙錢與銅錢,在古時的喪葬習俗中,身下鋪滿金錢,是爲了供她在地下的靈魂生活所用。
但如今面對一堆七零八落的枯骨,再看這些穿越時空的錢幣,不由得讓人唏噓不已。
人死後,不過是一場空,錢財都是身外之物,所謂在陰間使用,不過是美好的願景和情感寄託罷了。
開完孝靖皇后的棺木,接下來發掘隊又打開了孝端皇后的棺槨。
孝端皇后的棺槨和孝靖皇后的相同,但保存較好,整個棺槨都是由金絲楠木打造而成。
撬開孝端皇后的木槨,大家發現,在棺木外側,擺放有四大塊玉料,這些玉料大小不一,上面還有文字。
實際上,這些玉料在三口棺槨之外,已經發現了27塊。
仔細查看,發現這些文字記錄了玉料的名稱和重量,甚至有的還有編號。
那麼這些玉料是做什麼用的呢?爲什麼要放這麼多玉料在墓室和棺木中?
玉,對古代人來講,是防腐的器物,他們相信玉石可以保證屍體不腐爛變質,在《漢書.楊王孫傳》一書中就寫過“口含玉石,欲化不得”。
因此,長久以來,很多富貴的墓葬,都會選擇玉葬,最早,人們會做出人臉型的玉石片放置在面部,身上也會放置玉片,隨着技術的發展,慢慢地,一些墓主人身上會穿有玉製成的衣服,以求屍體永存。
在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劉勝夫婦,身上就穿着金縷玉衣,這金縷玉衣,將玉葬發揮到了極致,不僅玉衣做工無比精緻,他們夫婦二人,口鼻眼耳都有玉器。
只不過,玉葬防腐的神話,也只是古人美好的希望罷了,劉勝夫婦被發現時,玉衣完好,但屍體也只剩下了骨架的殘渣。
接着講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一樣,孝端皇后的棺木裡,也有棉被和隨葬器物,一樣一樣揭開後,露出了孝端皇后的屍骨,孝端皇后的骨架完好,同樣是朝南側臥,睡態端莊。
頭上的裝飾比孝靖皇后更華麗,每一根金釵玉簪上,都鑲滿了祖母綠和貓晴石。
屍骨下方,鋪有一牀綴着整整100枚金錢的褥子,金錢上刻着“消災延壽”的字樣。褥子兩側放了大量的金元寶,這些都是孝靖皇后棺木裡所沒有的。
開完兩個皇后棺木,接下來就只剩下皇帝的棺槨了,萬曆皇帝又會是什麼樣的形態呢?
2、遺骨會說話
此時,兩位皇后的棺槨已經全部清理完畢,可考古工作也突然間被暫停了。
考古隊從陰冷的地宮裡出來,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單位,參加瞭如火如荼的運動。
這一停,就整整停了半年,半年後,這宏大的地下玄宮才重新亮起了昏暗的燈光,清理工作重新開始。
再次入陵,當務之急就是迅速打開萬曆皇帝的棺槨。
萬曆皇帝的棺槨,寬和高都有1.8米,長3.9米,如此巨大的棺槨,考古隊員只有架上梯子纔夠的到,打開槨板後,一口楠木製成的梓宮露了出來,之間棺木上方蓋有一塊黃色絲織銘旗,銘旗中央用金書寫成六個大字:
大行皇帝梓宮
隨着“咔嚓”一聲響,棺木蓋子被高高地撬了起來,十幾名隊員們手把棺蓋,一起用力,厚重的棺蓋被移到了一旁,萬曆皇帝的梓宮,終於向隊員們展開了它的真容。
只見棺木內,擺滿了各種各樣光彩奪目的奇珍異寶,一牀繡金的花被,竟還發着燦燦的金光,各色金銀玉器,錦織龍袍,晃得隊員們睜不開眼。
這數以百計的殉葬品,全部完好無損,掀開棉被,拿走器物,下面是形態各異、色彩不同的道袍、中衣、龍袍等衣物。
在這些衣物的下層,藏着一件稀世珍寶,那就是萬曆皇帝的袞服龍袍,這件龍袍是皇帝在祭拜天地和舉行大典時所穿的禮服,是龍袍中最爲珍貴的精品。
移走龍袍,接着往下清理,直至清理到第11層時,隊員們發現了一條兩邊對摺的錦被,打開錦被,萬曆皇帝的遺骨終於出現了。
和兩位皇后一樣,萬曆皇帝在死後,也逐漸腐爛殆盡,只剩下一副骨架,細長的手臂上,還掛着一副念珠,腰間繫着一條玉帶,髮髻完好。
只不過,再顯赫的身份和地位,此時在考古隊員面前,都是一副可怖的枯骨。
那麼,通過三人的屍骨,考古專家們能推斷出哪些歷史信息呢?
經過研究人員的化驗研究發現,萬曆皇帝的口腔疾病較爲嚴重,但牙齒損耗非常輕微,這說明他們生前所食用的食物是非常精細的。
同時,人們發現萬曆和孝靖皇后的牙齒上都有鍥狀缺損,這種缺損是由於刷牙方法不合理導致的,也就是說,在明朝萬曆年間,宮廷裡使用牙刷已經相當普遍了。
另外,萬曆皇帝生前體型略有駝背,從骨骼測定,他的身高應該在1.64米左右。
這些信息,都對萬曆的歷史資料進行了重新的修正。
兩位皇后的遺骨下方,都還有更爲珍貴的寶物,作爲皇帝,他的身下會有什麼呢?
3、驚人的瑰寶,悲劇的命運
發掘人員掀開萬曆皇帝身下的棉褥,一個新的奇蹟出現了,巨大的棺內,整齊密集地排列着一層錦織匹料,這些布料色彩的絢麗,質地的華貴,都是前所未見的。
隊員們數了數,整整有69卷!
如此規模龐大的殉葬絲織珍品,在世界上的陵墓出土中都非常罕見。
每一匹捆線上,還都有一張放紙,紙上記錄着織品的名稱、產地、匠作和製作年月,雖然大多字跡已經辨認不清,但這依然極具歷史價值,這批絲織品幾乎集我國漢唐以來歷史紋樣之大成,品類也非常齊全。爲研究明代紡織工業和美術水平,提供了豐富詳盡的寶貴實物資料。
後來,這批織錦品,被考古工作者稱爲3000多件出土器物中的首寶!
隊員們小心翼翼地把織錦一匹一匹地拿出,下面赫然又出現了79錠金光閃閃的金錠,金元寶背面都有字跡,刻着徵收年月、金戶和金匠的姓名。
在萬曆頭骨的右側,還有個不大的圓形盒子,一開始被考古隊員忽略了,後來當清理工作接近尾聲時,才發現,這小小的盒子內,竟是一頂金光閃閃、富麗堂皇的金冠!
定陵發掘自1956年5月破土動工,到1958年7月底,清理工作基本結束,歷時兩年零2個月。1958年9月6日,新華通訊社向世界播發了新中國第一座皇陵發掘的消息:
新中國成立以來,有計劃的以科學研究爲目的,主動發掘的第一座黃帝陵——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經打開,有關部門將在這裡建立一個地下博物館。
這則封鎖了兩年多的消息一經公開,立即引起世界考古界的震動,隨後,地宮中那些精美絕倫的隨葬品,走出陰暗的地下宮殿,登上了故宮神武門城樓,進行了公開展出。
但讓人無比遺憾的事情,也接踵而至。
由於當時的保護技術尚不成熟,再加上大環境的問題,一些袍服,絲織品在不科學的保管下,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毀壞,有些絲織品逐漸黴變、發皺,最後變成了皺巴巴的核桃皮,一碰就碎。
再後來,一帝二後的遺骨,也被焚燒,巨大的楠木棺木,被扔到了山溝裡,附近的山民拆碎撿回了家。
定陵的發掘,也成爲考古界最慘痛的一次教訓。
聲明:文圖均轉載網絡,內容未覈實,如有侵,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