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新決議文無新意

以往民進黨在大選前常會提出新決議文,例如因應1992年國會大選,1991年提出《公投臺獨黨綱》,宣稱依據公投程序建立「臺灣共和國」;面對2000年大選,1999年提出《臺灣前途決議文》,承認依據憲法目前國號爲「中華民國」;面對2008年大選,2007年提出《正常國家決議文》,宣稱公投制新憲、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及推動臺灣正名。而上述的「一黨綱兩決議文」方向矛盾,讓外界搞不清民進黨究竟是要強化對中華民國的認同,還是要獨立建國、臺灣正名。

面對2020大選,民進黨此次再推出新決議文,批判大陸當局提出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顯然也是爲了選情。由於2020年有總統大選,因此兩大政黨的政見必然會涉及中美臺三角關係、兩岸政策及國族認同等高階政治議題。

蔡總統批判《習五條》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成功撿到槍,拉擡了原先低迷的氣勢,在選舉後期,自會希望強化這把槍的火力,炮打國民黨的「九二共識」。而可預見的,國、民兩黨此次的政見主軸也將陷入「親中」與「親美」兩條路線的爭論。

民進黨的新決議文雖批判「一國兩制」,但內容未採行強硬、激進的兩岸路線,不至於會逾越大陸「法理臺獨」的紅線。在香港反送中運動無法落幕的情況下,民進黨再高舉反對一國兩制的大旗,自然是爲了選票極大化的目標。

在大陸5天內連續斷我兩邦交國,且未來還有斷交疑慮的情況下,預估民進黨在未來的選戰上,未必會在兩岸路線展現更爲強硬的立場,而可能會盡量避免激怒大陸當局,以免大陸採取極限施壓,反而凸顯蔡政府在兩岸治理能力上的不足。

民進黨原擬在立法院本會期納入優先法案的「中共代理人條款」已緩議;原本蔡政府高調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但後來僅宣稱「關心不介入」,也未研議「難民法」,看得出民進黨當局在兩岸政策上操作趨軟。畢竟在大選中操作兩岸因素,可能產生雙面刃效應,不可不慎。(作者爲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