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中美角力戰 侯賴柯 拚對外關係新定位

美中日三邊競合的發展,牽動臺灣未來政經的發展。圖/本報資料照片

各總統候選人 對外關係政見

編按:臺灣迎來疫後的首次總統大選,新總統要如何在動亂的局勢中,找出新的發展機會,責任重大。工商時報特別企劃「2024總統大選 政見交鋒」專題,供讀者參考。

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倒數的關鍵時刻,受中美關係的影響,這次大選國際高度關注,也牽動亞洲戰略局勢甚鉅,三黨總統候選人除了在兩岸議題交鋒,焦點也鎖定在以中美爲首的區域競合,相關政見圍繞在中美角力戰上,而臺日關係也扮演關鍵角色。

蔡政府執政七年多,親美疏中的政策,讓兩岸關係及經濟發展陷入困境,此舉成爲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批評的重點。侯友宜直指,蔡政府外交策略完全失敗,短短七年斷了數個邦交國,也無法參與區域經濟組織,兩岸又不溝通,因此主張「親美和中」,美國是堅強盟友但另一邊的兩岸也要進行溝通和理解,使國際對臺灣認同度升高。

侯:親美和中 深化合作

侯友宜提出三大訴求,一是「睦鄰政策,印太先行」,將外交重點區域從新南向國家擴展到印太國家,與美國及其盟邦並肩,強化臺灣和印太地區的連結。

二則是「民主plus,深化夥伴合作」,侯友宜希望以民主提振外交,深化與民主國家的連結,目標成爲全球民主價值的維護者,爲此將積極爭取加入國際組織。最後是「妥善援外,發揮總體外交力」,在深化邦交國與擴展非邦交國關係之間取得有效的平衡。

賴:四大支柱 強化國防

相對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延續蔡政府路線,提出「和平四大支柱」,主張要強化國防嚇阻力、提升經濟安全、展開民主夥伴合作、維護兩岸現狀,並將打造經濟日不落國,再創第二次經濟奇蹟。

賴清德也提出,要協助企業立足臺灣、佈局全球、行銷全世界。爲了與世界接軌,未來會繼續簽訂投資保障協定,持續推動與美日等理念相近國家簽署雙邊及多邊經貿協定,爭取加入區域經濟合作機制。

柯:建立三邊安全對話

柯文哲則表態,兩岸關係會表達和善,自己沒有臺獨包袱運用會更靈活。他認爲,不管誰執政,大勢不會改變,但臺灣在國際有困難是事實,新政府應當盡最大的力量重返國際社會,不然臺灣永遠是世界孤兒。

要如何面對美日,柯文哲主張建立美日臺三邊安全對話平臺,這是考量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的夥伴與關鍵支持力量,日本則是作爲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軍事盟友,是臺灣在經貿、科技發展上的最重要夥伴,應持續深化與美、日的安全交流。

整體來看,三黨候選人都不否認,美中日三邊競合的發展,會牽動臺灣未來政經的發展,而這樣的國際局勢演變,也是任何一個黨無可避免必須面對的重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