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後龍道卡斯族獲原民會同意 納入文化資產先期研究

苗栗縣後龍鎮新民裡的新港社,是道卡斯族現存最大聚落。(謝明俊攝)

苗栗縣後龍新港社道卡斯族牽田祭,在每年中秋節舉辦。(謝明俊攝)

苗栗縣後龍新港社道卡斯族牽田祭,在慈安宮前廣場舉行祭儀。(謝明俊攝)

苗栗縣後龍新港社道卡斯族牽田祭,舉辦長跑比賽。(謝明俊攝)

苗栗縣後龍新港社道卡斯族人持續爭取正名爲鬥葛,以及第17個原住民族。(謝明俊攝)

苗栗縣後龍道卡斯族多年來持續爭取原民會認可爲第17個原住民族,但均因種種因素受阻,在苗栗縣政府原民中心持續推動下,今年原民會終於同意覈定「道卡斯族牽田祭文化資產先期調研究」,計劃經費雖只有35萬元,卻代表道卡斯族爭取正名行動邁出第1步。

道卡斯族是臺灣目前仍然存在羣聚部落以及文化活動的平埔族,分佈在桃園、新竹、臺中沿海以及南投縣埔里鎮愛蘭村,其中最主要的族羣生活在苗栗縣後龍鎮,舊名爲新港社,現仍存在的部落包括有東社、西社及南社,分別隸屬於後龍鎮新民裡及龍津裡,東、西社相鄰約有1700多人,是道卡斯族現存最大部落。道卡斯族人舊時自稱爲「鬥葛」因日據時代日軍強制要求改名爲道卡斯族,沿用至今,有許多族人希望正命運動恢復爲「鬥葛」。

新港社道卡斯族人多以種稻維生,因此,舊時新港社向來在每年秋收後都會舉辦「牽田祭」傳統牽田祭是由東、西兩社輪流舉辦,除了祭儀以外,還有馬拉松賽跑「mata」早期的牽田祭是在每年的農曆7月半及8月半各辦一次,但因日據時代日人嚴禁舉行而停辦後,至2002年才恢復舉行,改爲1年1次,並選定在中秋節舉辦。

道卡斯族恢復舉辦牽田祭後,在新港社族人努力下,持續恢復族語文字、以及相關生活、文化等尋根活動,多次向原民會爭取正名爲第17族原住民族,但都因多種因素受阻,族人鍥而不捨,積極推動正名。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先期調查研究評估計劃」是補助各地方政府針對轄內所屬原住民族文化有形、無形資產潛在執行標的,進行先期調查研究與保存可行性評估工作,並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及相關規定向執行標的所在地主管機關提報文化資產。

苗栗縣政府原民中心表示,苗栗縣長徐耀昌非常重視平埔族羣文化發展,縣府每年挹注資源,協助族人復振文化及語言。這項計劃將透過文獻蒐集、田野調查、口述訪談,建立道卡斯族牽田祭完整紀錄,並整理基本祭典資料、歷史軌跡、進行方式、重要特徵、相關場所空間或路徑、重要相關物件、相關實踐者等資料,彙整進行文資價值評估,進而向縣府文觀局提報申請登錄無形文化資產,希望爲苗栗新增1項原住民族無形文化資產,讓道卡斯族人能永續牽田祭祭典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