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餘承東,小米有點“急了”

文 / 道哥

今天(12月12日),小米公司發言人的一篇微博“小作文”,將小米對餘承東的不滿直接擺到了明面上。

在微博中,小米方面開篇就指出,“近日,餘承東先生無端針對我司「龍骨轉軸」技術發佈不實言論,請餘承東先生遵循“科學與嚴謹”的基本規則,請勿再抹黑同行、誤導公衆。”

餘承東到底說了什麼,惹得小米如此大動肝火,興師動衆?

要知道,就在今年9月,華爲和小米剛剛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在內的通信技術。當時大家還以爲,雙方一直陷入的專利糾紛可以告一段落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

原來,幾天前,2023花粉年會上,餘承東曾說,“友商抄襲時稱不太尊重我們(華爲)的知識產權,拿過去隨便編個名字就說自己的。雙旋水滴鉸鏈直接變成龍骨鉸鏈。”

雖然餘承東沒有點名是哪家“友商”,但“龍骨鉸鏈”這個詞,分明就是指向了今年8月份小米發佈的摺疊屏產品小米 MIX Fold 3。這款該款產品配置的龍骨轉軸採用碳陶鋼材質,內部結構採用三級連桿轉軸,包括了14個活動關節和198個轉軸零件。

在今天小米的官方微博中,其表示,餘承東的相關言論與事實嚴重不符,“龍骨轉軸”是小米集團自研的全新一代摺疊轉軸,採用“3級杆組、5構件7低副”的機械設計,而經過實際拆解驗證華爲摺疊屏的“雙旋水滴鉸鏈”採用的是“2級杆組、3構件4低副”設計方案,據此“餘承東先生的言論,完全不符合事實”。

小米方面還表示,小米的龍骨轉軸的相關專利申請時間是2020年9月18日,而餘承東說的雙旋水滴鉸鏈2019年12月13日申請專利,2021年6月18日才公開,這一期間專利處於保密期,不可能出現所謂抄襲,並且兩個專利的結構也不相同,而華爲首款3級杆組結構鉸鏈在2021年10月29日才申請。

小米之所以如此“火大”,還在於這項鉸鏈技術是摺疊屏手機的核心技術,是決定一款摺疊屏手機物理開合能力優劣的核心能力。而且,鉸鏈技術的研發門檻與難度很高,通常會被手機廠商作爲宣傳的重點,能夠突顯手機廠商的技術實力。

目前,鉸鏈技術主要有三種形態:U型、球棒型和水滴型。U型結構簡單,但無法實現輕薄機身;球棒型在U型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雖然重量有所下降,但摺痕較爲明顯;水滴型可以兼顧重量和摺痕形態,但設計難度較大,且成本較高。

在這個方面,華爲的技術儲備較爲紮實,這纔給了餘承東說話的底氣。

但是,在覈心能力上被人說不行,這對一直強調要大搞研發的小米來說,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據道哥瞭解,華爲最早在2012年提出接近現在摺疊屏形態的移動終端專利申請,公開號爲CN102710823A,2016年提出雙旋轉鉸鏈結構移動終端的專利申請,公開號爲CN108076171A。

小米最早於2015年提出接近現在摺疊屏形態的手機專利申請,公開號爲CN106487953A,2020年提出包含雙旋轉鉸鏈結構的移動終端專利申請,公開號爲CN212297248U。

從兩者的對比專利圖看,雙方確實存在設計上的差異,雖然都是U型(水滴型)結構,但小米下端結構件是支桿,華爲的則是旋鈕。

另一方面,小米出示的專利圖顯示,其“龍骨轉軸”專利公開時間儘管早於華爲,但申請日更晚,且2020年9月“一案雙申”後,目前專利類型暫認定爲實用新型,而華爲“水滴鉸鏈”則爲發明專利。

一般來說,實用新型不會經過實質審查,而發明專利則更爲嚴格。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二者的專利差別到底有多大,確實不容易分辨,最好的辦法,就是交給時間來判斷。

其實,小米和餘承東的這場“口水戰”背後,是雙方圍繞摺疊屏手機正日趨激烈的競爭。

調研機構TrendForce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預估2023年全球的摺疊屏手機出貨量約爲1830萬部,年增43%,佔今年智能手機市場僅1.6%。同時TrendForce指出,預計華爲今年摺疊屏手機出貨量約250萬部。

Counterpoint則預測,2023、2024年摺疊屏手機銷量將分別達到1670萬臺和3060萬臺,同比增長28.46%、83.23%。

另據IDC預測,2025年全球可摺疊手機出貨量將達到2760萬部,2020-2025年複合年增長率在70%左右。

從這個增長速度不難發現,這個細分賽道的增速非常快,成爲高端手機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而國內手機廠商的主要玩家,就是華爲和小米。

2019年2月20日,三星發佈了全球首款內摺疊手機Galaxy Fold,緊隨其後的2月24日,華爲就發佈了摺疊手機Mate X。

2021年,華爲Mate X2於2021年發佈,在行業內首次實現了真正的無縫設計,攻克了技術難關。所以,在外界甚至餘承東本人看來,華爲在摺疊屏的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而對於友商,餘承東的“大嘴”確實沒少暗戳戳指點。

比如在華爲Mate X3的發佈會上,餘承東曾表示:“華爲在摺疊屏領域擁有許多獨家專利技術,我們的國內同行們免費使用了這些技術,但他們沒有支付專利費。我們國內對知識產權的尊重不夠,而國外的同行們不好意思抄襲我們。”

現在,小米終於向餘承東“發難”了,不知道打“口水戰”少有敗績的餘承東如何接招,目前還不得而知,我們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