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網絡直播培訓莫衝動消費

據《北京青年報》日前報道,某知名網絡主播所屬集團推出了線下直播培訓班,收費從3980元至9980元不等,引發社會關注和討論。

當前,網絡直播培訓市場呈現出多元化態勢。一方面,頭部網紅或其背後的公司憑藉在直播領域的成功經驗和影響力,紛紛推出培訓課程,旨在複製自身成功模式。另一方面,專業的培訓機構、MCN機構以及個人講師也加入這一賽道,通過提供從基礎技能到高級策略的全方位培訓,滿足不同層次學員的需求。這些培訓不僅包括基本的直播技巧、設備使用,還延伸到內容策劃、粉絲運營、品牌合作等更爲複雜的領域。隨着市場需求的增加,培訓班的種類和收費標準也日趨多樣化,既有低至幾百元的線上課程,也有高達數萬元的線下實訓。

網絡直播培訓的消費羣體大致可分爲三類:一類是有志於進入直播行業的新人主播,一類是已經在直播行業摸索一段時間但成績平平的主播,他們都希望通過系統培訓提升自我。還有一類是中小企業主或個體經營者,他們希望通過直播擴大產品銷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然而,隨着市場的快速發展,網絡直播培訓領域也暴露出諸多不規範現象。部分培訓機構缺乏資質認證,打着“包教包會”“零基礎入門”等誘人口號,實則課程內容粗製濫造,講師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存在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等問題。此外,一些培訓機構過分誇大直播行業的賺錢效應,誤導消費者盲目投入,給整個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爲加強網絡直播行業的規範管理,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2021年2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七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網絡直播規範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從壓實平臺主體責任、明確主播法律責任、強化用戶行爲規範、提升主流價值引領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各地區、各部門也分別印發了《網絡主播行爲規範》和《網絡表演(直播)行業自律公約》等旨在促進互聯網直播行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文件,但針對網絡直播培訓的政策法規尚有待完善。

目前,直播培訓市場的監管主要依賴於現有的互聯網行業法規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然而,由於培訓市場的特殊性,許多培訓機構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且培訓內容和形式多樣,增加了監管難度。執法過程中,如何有效鑑別虛假宣傳、評估培訓效果、維護學員合法權益等問題都亟待解決。同時,消費者維權意識的薄弱和舉證難度的增加,使得一些機構往往能夠逃避法律責任,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亂象。

網絡直播培訓市場的興起是直播行業快速發展的必然產物,但面對相關培訓,消費者應保持冷靜和理性,切勿盲目跟風。在選擇培訓機構時,應仔細覈實其資質和口碑,避免被虛假宣傳所迷惑。同時,要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課程。希望通過直播培訓獲得高收入的學員,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應該有清晰認識,避免因一時衝動而盲目消費。如果在培訓過程中遇到虛假宣傳、教學質量低劣等問題,消費者應及時保留相關證據,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或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培訓機構侵權責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研究生)

《中國教育報》2024年08月15日第2版

作者:趙軼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