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顯示技術競逐:印刷OLED量產,Micro LED產品化尚早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主導液晶面板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LCD顯示面板佔全球產量的73%。

液晶面板技術的下一個突破點會在哪?

對此,TCL華星副總裁、研發中臺總經理趙斌對界面新聞表示:“中國的液晶面板技術在視覺畫質、綠色低碳、護眼健康等方面還有持續創新升級的空間。”他舉例稱,比如跟功耗相關的氧化物,TCL華星就已經研究十幾年,公司跟華南理工大學、北大深研院、中山大學等一些院校合作,在進行新型氧化物材料的開發。

TCL華星是中國本土崛起的面板龍頭之一。在顯示面板領域,TCL華星較爲成熟的LCD基本實現全尺寸量產, 新興OLED技術已實現小尺寸產品量產,大中尺寸產品也在開發中。

“液晶顯示的發展歷程,以前看起來有點像邁入中年,但從做研發的角度,發現其實還是個年輕人,尤其在中尺寸和大尺寸上。”趙斌稱。

當前,顯示面板技術變革正處在行業發展的十字路口。業內人士判斷,未來10年,顯示行業將會出現多種技術共存的局面。LCD、OLED、Micro LED等技術均在各自的賽道和產品區間展開激烈的競爭和角逐。

其中,LCD目前技術最成熟、價格相對最便宜,市場規模最大,在大尺寸和中尺寸領域,LCD在長期內仍然是主流顯示技術;OLED在主流市場最先進,適用於高端產品,已經在手機市場佔據主流地位,並逐步向新應用場景滲透,柔性OLED或將成爲新的增長方向;Micro LED則被視爲下一代顯示技術。

今年11月,TCL華星宣佈其印刷OLED正式量產,從2023年12月印刷OLED5.5代線首臺設備搬入武漢到正式宣佈量產,TCL華星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這也是在顯示技術領域第一次有中國企業引領全球化技術進入商業化階段。

當下,以京東方和三星爲首的面板巨頭都已經開始了第8代OLED產線的建設,但雙方都表示將使用蒸鍍技術來進行生產。有別於日韓企業主導的傳統蒸鍍製造工藝,印刷OLED即通過噴墨打印技術將有機發光材料精確地印刷到OLED顯示屏上,是另一個技術路線的選擇。

這也意味着,在蒸鍍OLED技術佔據主流的時代,TCL華星想通過印刷OLED實現換道超車,這是它作爲全球第二大顯示面板企業必須抓住的機遇。據悉,TCL華星的印刷OLED技術可用發明專利數量目前位居全球第一。

對於印刷OLED在產品線上的路徑規劃,趙斌表示:“從醫療顯示切入,第二步是高端顯示器、主流筆記本,這樣就能把產能進行提升,未來進一步往手機、小尺寸方向滲透。”

但是,TCL華星想要在印刷OLED方面大展拳腳還存在一定限制,其中最大的限制是缺乏一條有充分競爭力的、有足夠產能的高世代的生產線。目前的5.5代線是一條低世代的線,產能較爲有限。

不過,TCL華星CEO趙軍此前表示,在條件成熟的時候,TCL華星會做出產線投資的決策,屆時印刷OLED大規模產業化最後的瓶頸就會被打破。

在Micro LED領域,部分應用了Micro LED技術的新產品正在逐漸面世,比如天馬與海信近日聯合發佈的60寸玻璃基AM驅動Micro-LED無縫拼接屏。

業內人士判斷,Micro LED目前處在一個新的爆發增長期。據LEDinside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15個Mini/Micro LED項目在全國簽約,項目的總投資金額達688.95億元,這些最新項目的落地,爲Mini/Micro LED未來生產與技術研發提供更多的資源儲備。

TCL華星在Micro LED技術上也官宣取得重要突破,公司已經實現芯片、轉移、鍵合層面的局部領先。TCL華星在廈門的芯穎中試線今年10月已經完成了建設,計劃在25年進行小批量試產。芯穎是TCL華星和LED龍頭三安光電在2020年共同成立的一個Micro LED研發公司,分別佔股55%和45%。

隨着多家廠商陸續宣佈Micro LED項目投產和技術突破,行業的發展也進一步推動了Micro LED相關設備的出貨量。今年下半年,壹倍科技、邁爲股份、合肥欣奕華、精測電子等多家公司紛紛公開了Micro LED設備的交付進展。

不過,在Micro LED這條路上,趙斌透露,TCL華星也遇到過不少技術挑戰,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半導體背板技術、驅動補償技術、轉移鍵合技術、LED芯片等。其中,新公司芯穎聚焦的領域,就是用激光轉移和金屬鍵合去做非常挑戰性的技術開發。

對於Micro LED,尤其是像玻璃級的Micro LED,趙斌認爲,產品化的路程還很長,還處於相對比較早期的研發階段。

“幾年前非常好,這幾年在Micro LED上的產業化進展部署在放慢,我們也有意識地控制節奏,Micro LED產品化的時間至少還要有幾年,才能真正進入到產品化。”趙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