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都有平替,年輕人攢錢有多拼

“不是大牌買不起,而是白牌更有性價比。”

這個萬物皆可套用的公式,已然成爲新中產當下最流行的生活哲學。隨着“第四消費時代”的東風吹向神州大地,消費升級的粉色泡泡也被迅速吹散。我們對商品經濟的期待,開始從高高的金字塔逐級而下,性價比纔是消費社會的最大公約數。

在種草社區小紅書上,人們熱心地分享着如何用原價的1/3甚至更低的價格,買到某大牌同款;主打白牌低價的拼多多俘獲了一大批“羊毛黨”,市值一度超越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而曾經被視爲淘天元老級網站的1688,下載量則在去年登頂蘋果應用商店免費App排行榜……

人人都在找平替,萬物皆可被平替,大牌都會有平替,這是一個屬於白牌逆襲的時代。

但白牌的內涵處於動態變化中,致使我們今天很難對其作出明確界定。在廣義上,白牌往往與山寨、雜牌、高仿等概念混淆;而在狹義上,白牌則以渠道品牌的概念存在,例如沃爾瑪、家樂福、山姆超市內的自有品牌。

2024年8月15日,上海。市民在浦東新區的一家山姆會員商店內購物。(國/視覺中國)

到底什麼纔是白牌的原本面貌?也許,實際體驗遠勝於白紙黑字。

作爲消費潮流的主力,年輕人對平替的開放性更高。《2024年中消費趨勢觀察報告》顯示,在產品質量和功能差異不大的情況下,57.2%的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平替商品。這一比例在90後、00後等年輕羣體中尤爲突出。

以平替白牌爲代表的新消費觀念,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市場競爭。在過去,品牌競爭主要體現在看得見的對手之間,比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而現在,無名之輩開始嶄露頭角,白牌以游擊隊的形式散佈在各種渠道的細分市場中,用低價敘事“卷”着品牌,甚至創造了一定的消費趨勢。

而在硬幣的另一面,品牌全球化、高端化的宏大敘事開始降溫。對“品牌代表階層”“產品社交貨幣”等老生常談的品牌價值PUA,消費者顯得越來越“不耐受”。

白牌給品牌帶來的最大觸動,在於提醒品牌如何迴歸初心。直播間“大牌平替”的聲音喊得越響,消費者越發頻繁地按下購買鍵,對於品牌本質的考問便越發嚴厲:你的核心價值在哪裡?以白牌爲鏡,是消費升級浪潮敘事下,品牌對於自身價值的重新審視和認定。

(圖/《一個購物狂的自白》)

在此背景下,《新週刊》採訪了知萌諮詢創始人肖明超、品牌戰略專家湯飛、1688嚴選總經理潘傑,試圖探討進入“平替社會”的今天,白牌與品牌之間的關係。聊聊打造品牌這件事是否變難了,人們是否還會再爲溢價買單,以及在白牌時代,消費社會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白牌背後,一種“既要又要”的消費心理

《新週刊》:“白牌”概念無疑是當下中國最熱門的消費概念,但其內涵包羅萬象。現階段,業內對白牌有一個明確定義嗎?它的核心特徵有哪些?

湯飛:白牌的核心特徵,一定是極致性價比驅動下的商品低價。電商平臺拼多多崛起、“爺爺級”電商批發網站1688重新被年輕人所喜愛,乃至“9.9元咖啡”大行其道,沒有人不愛撿便宜。其次,“白牌”是相對傳統“品牌”衍生的概念,本質是對特定品牌的平替,比如星巴克和瑞幸、麥當勞和華萊士、歐萊雅和完美日記,等等。後者從白牌逐步成長起來,可以說白牌是品牌的原始態。

肖明超:隨着流通渠道和消費者接觸點的變化,工廠、製造商通過直播、短視頻直接向消費者銷售商品,以“大牌平價代工廠”爲代表的“工廠貨”概念正式加入白牌陣營。它們介於品牌和無牌之間,有着三個特性:相對於對標品牌的低價,低知名度,擁有直接觸達消費者的渠道。

(圖/《一個購物狂的自白》)

《新週刊》:凡是白牌必定低價嗎?現如今的白牌與上世紀90年代氾濫的白牌有何本質區別?

潘傑:白牌與價格掛鉤,但二者並不是完全的正相關。在1688上,某大牌平替吹風機賣到180元,價格並不比二線品牌便宜。其“低價”的消費心智,是相對於被平替的品牌而言,本質上是剔除了品牌溢價,迴歸商品實際合理利潤,但商品質量不變。今天我們談白牌,不是一味把價格壓“平”,返回以前山寨時代的低端價格戰,而是升級性價比,用高性價比替代低性價比。

湯飛:低價是白牌的重要特徵之一,但低價並不意味着低質。區別於上世紀90年代滿足基本物質需求或攀比心理的雜牌,現在我們談論的白牌更多在表達“既要、又要、還要”的消費觀念。白牌平替的風潮主要流行於新中產之間,他們普遍體驗過優質商品,縱然手頭錢少了,也難以放低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就像習慣了5G或4G網速的人,會因爲“烏龜網速”而無比焦躁。我們今天討論的白牌,一定是低價但優質的商品載體。

舉個例子。21世紀初,成衣服飾業的品牌ZARA,在價格具有優勢的同時還融合了休閒風格以及最新潮流,甚至把店面開在一線大牌所在的高級賣場,也就是以中低階層能承受的價格,提供擁有中上階層品質的商品,“讓平民擁抱high fashion”,以此而大獲成功。

2024年8月6日,上海。淮海路上的名創優品上海旗艦店內, 顧客在選購商品。(圖/視覺中國)

《新週刊》:中國消費市場“白牌當道”、消費者更愛找“平替”的現象背後,蘊藏着怎麼樣的社會情緒變化?白牌盛行的原因,僅僅是“消費降級”嗎?

湯飛:《第四消費時代》一書中曾提出了重要概念——日本早期從崇尚奢侈、豐富和炫耀轉向注重簡約、環保和共享。這是社會思潮的影響下,人們價值觀的全新轉變。而根本原因,還是人們的預期變得不穩定。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大部分消費者變得“更在乎得失”“更斤斤計較”“更謹慎”。

肖明超:表面上來講,大家好像在消費降級,但降的是價格,而不是追求。這種看似矛盾的心理,造就了今天所謂白牌的盛行。

不僅僅在中國,原本我們認爲在以中產階層主導消費的美國,很難出現所謂極致性價比的渠道商品,但在零售品牌Trader Joe's的門店,卻能看到連一根香蕉都被家庭主婦們搶購。原因無他,這根香蕉售價僅23美分,甚至更低。Trader Joe's實際瞄準的是美國社會的一個特定人羣——這些人往往擁有高學歷,但收入並不高,在選擇產品時,有一種特殊的傾向,希望價格低些,但商品質量要好。

(圖/《最愛女人購物狂》)

微妙的心理變化背後,是全球消費者理性的迴歸。過去,大家高舉大牌炫耀自己的消費力;今天,我們分享着手上的白牌商品說,“你買不到這麼便宜又好用的商品”。過去,人們可能會因爲節約而感到羞恥;但現在,節儉被認爲是一種智慧,並逐漸成爲“社交貨幣”。我們談白牌,不單談特定的商品,更多是一種消費理念。

白牌VS品牌,鹿死誰手未可知

《新週刊》:從實際情況看,當下白牌的大量出現,會給傳統品牌帶來怎樣的衝擊?

湯飛:白牌帶來的最大影響,是讓大牌內部也掀起平替風潮。許多品牌針對不同的市場和消費者羣體,推出了自己的平價子品牌,比如美的的子品牌華凌、蜜雪冰城主打平價咖啡的幸運咖。以搶佔市場爲目的,各行業頻繁爆發價格戰,最典型不外乎9.9元的咖啡、29.9元的酸菜魚。

我們常說,顛覆行業的是技術,逆轉地位的是價格。而價格戰帶來的結果是,白牌中也會跑出來少部分名牌,這將對原有品牌格局造成威脅。就像早期的瑞幸,當人們對它的標籤還停留於“星巴克平替”時,它已經悄然自成一派,甚至把星巴克也拉進自己主導的價格戰之中。

潘傑:我認爲,白牌對大品牌的影響是有限的,沒形成壁壘的腰部品牌會受到更多影響。由於更依賴故事來吸引消費者,產品差異和渠道把控相對弱,這類品牌很容易在與白牌的低價競爭中喪失消費者。但像路易威登、植村秀、雅詩蘭黛等高價值品牌,仍然會給某些細分人羣提供很高的情感價值,它們的銷售額並沒有下降,反而有所增長。品牌敘事沒有失靈,只是消費者更挑剔了。

(圖/《最愛女人購物狂》)

肖明超:在媒介分散與消費多元化的背景下,白牌與品牌的競爭,更多集中在特定的細分市場。明面上看,單一品牌的市場份額可能會被多個細分市場白牌分割,形成“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局面,這會迫使品牌推出優質平替子品牌以應對。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平替行爲也發生在大牌之間。例如,很多人覺得戴森吹風機太貴,會選擇用更有性價比的徠芬吹風機來“平替”。

《新週刊》:白牌再次盛行,能否理解爲消費者“追求低價”的一面,已經越來越壓過對“品牌”這一敘事的認可?在未來,消費者還會爲品牌溢價買單嗎?

潘傑:1688的員工上班穿的衣服是來自無印良品代工廠的、每件價格49元的純棉衣服;辦公室零食,則出自白牌比比贊。顯然,我們對品牌的追求已經不如以前強烈,但並不意味着品牌丟掉了護城河。

我經常跟朋友講一個段子,說的是年輕人喜歡揹着路易威登的包,騎着共享單車,穿着從1688上購買的帆布鞋去參觀一些免費景點。這個例子暗示了在不同細分人羣、不同細分品類以及不同生活場景裡,消費者對白牌與品牌做出的不同選擇。

2023年9月4日,重慶。瑞幸醬香拿鐵一面市,就受到消費者熱捧。(圖/視覺中國)

試想下,如果讓一個新中產階層參加重要會議,他一定會花高價購買一件帶有自己身份標誌的polo衫;而在使用化妝品這件事上,女性消費者也絕對不會輕易嘗試白牌。但在某些品類中,白牌產品非常重要。從1688上的爆款來看,瑜伽服、配飾、零食等都是白牌盛行的品類和行業。它們普遍是以功能性和實用性爲主的品類,同時有着平價、悅己的特點,消費者不介意花點小錢讓自己開心。

肖明超:白牌盛行的背景是消費者對品牌的祛魅。大衆品牌如果光靠空洞的宏大敘事、講故事來獲取品牌溢價,將越來越難。但這並不意味着,消費者不會爲品牌買單。

品牌的核心之一,是基於商業信任的避險能力。並不是所有消費者都能花時間來了解產品。這時需要強調品牌的第一優勢,即降低用戶選擇成本和社會監督成本。因爲大品牌犯錯很難逃避責任,小廠產品則不然。在某些重要商品的選擇上,消費者出於安全或者信任的考慮,會傾向於選擇品牌。

無論白牌還是品牌,都須迴歸價值本身

《新週刊》:品牌與白牌,未來會以怎樣的關係存在?白牌的最終歸宿是品牌嗎?

湯飛:中國的品牌發展分爲四個階段。首先是以低價爲主的白牌;然後逐漸演變爲坐擁渠道門店的廠牌;再發展爲擁有一定市場心智的知名品牌;最終目標是成爲擁有核心資產和價值的強勢品牌。對於創業者而言,在品牌尚未建立廣泛知名度且缺乏大規模推廣活動的情況下,白牌提供了一個成本效益極高的起點。

(圖/《一個購物狂的自白》)

但並不是所有白牌都適合轉變成品牌。白牌轉品牌,本質上對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許多老闆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是從生產起家的,對生產工藝非常瞭解;有的則是營銷型的,對產品有深入理解;還有些是研發型的。但如果要做品牌,對創始人的要求必須是能力均衡。

肖明超:白牌與品牌絕非二元對立的概念。我們總說白牌生命週期短、白牌生意再大也大不過品牌,但未來並不是只有品牌才能生存,實際上白牌也有可能成爲品牌。像比比贊這樣曾經的白牌,也在去年投入了更多營銷預算,找古力娜扎代言、植入電視劇和綜藝。

《新週刊》:在白牌時代,打造品牌是不是變得更難了?通過白牌成長、興起的過程,品牌能在其身上借鑑到什麼?

湯飛:要想知道打造品牌是不是變難,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白牌存在的背景。這是一個渠道、媒介高度發達的時期,不同的平臺、不同的人羣需要分發不同的內容,這種極度分散的渠道對傳統品牌不是很友好。

(圖/《一個購物狂的自白》)

以傢俱和家電等耐用品行業爲例,在過去,這些公司的基本發展邏輯是做兩件事情——廣告和渠道。從早期的批發、連鎖店到大賣場,再去報紙或電視臺打一下廣告,傳播效果就能達到一定量級,而產品質量只需要達到合格標準即可。但是今天看來,這“兩把刀”並沒有什麼意義。對於傳統品牌,白牌在新渠道的玩法在今天更值得借鑑學習,所以近幾年抖音、淘寶興起的店播現象很火。

肖明超:品牌要回答自身價值何在的問題,首先要弄清楚自身與白牌的差異化。這種差異化直接由消費者所感知。所以在當下,白牌驅動品牌思考的是,如何讓消費者感知品牌價值,並願意爲此買單。雷軍在介紹小米SU7時提到防曬玻璃的細節可以作爲參考——這一細節打動了部分女性消費者,她們可能並不清楚小米SU7的發動機和技術參數,卻能感知汽車防曬玻璃對自身的意義。有意思的是,在尋找差異化這一點上,白牌和品牌殊途同歸。隨着白牌的價格“卷”到地板上、產品同質化加劇,它們最終也要面對差異化競爭的問題。

作者:郭草莓運營:小野

排版:冼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