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科專家解男性中年危機 攝護腺癌居十大癌症死因第6

泌尿科醫學會籲定期檢視男性三大健康指標,臺灣泌尿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劉忠一(左一)、臺灣泌尿科醫學會副秘書長許毓昭(左二)、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左三)、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右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副局長陳正誠(右二)、國軍臺中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廖丞晞(右一)。記者廖靜清/攝影

衛福部公佈的11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死亡率,攝護腺癌位居第六位,統計死亡人數1815人。攝護腺癌對男性威脅大,但如果早期發現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98%。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表示,隨着年齡增長,男性泌尿道感染機會也相對增加,最常見攝護腺相關疾病。

過了50歲,容易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發炎、攝護腺肥大,甚至罹患攝護腺癌,年紀愈大、罹病風險愈高。馮思中說,中年男性因爲工作壓力、家庭責任,常忽略自身健康,再加上抽菸、喝酒,或工作久坐久站等生活型態,加劇健康惡化。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副局長陳正誠提到,臺北市的癌症死亡率統計數字,分別爲肺癌、大腸直腸癌、肝癌、乳癌,攝護腺癌排在第五位,上升速度很快。攝護腺癌的症狀跟男性泌尿道狀況相似,民衆容易忽略。他以數字8爲例,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8的形狀看起來很像攝護腺,呼應8月男性關懷月。

臺灣泌尿科醫學會副理事長歐宴泉表示,男性泌尿科的常見疾病包括尿道發炎、攝護腺問題、勃起性功能障礙,只要上了年紀,就一定會面臨到這些狀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是最好的預防及延緩方法,他以自身爲例,每週最少3天運動、每次半小時,遠離疾病威脅,

另外,定期篩檢是不可忽視重要性,臺灣泌尿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劉忠一表示,攝護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患者發現時經常已是晚期。男性應注意三大關鍵指標,包含生理狀況、生活飲食型態及荷爾蒙狀態;年齡是影響攝護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議50歲以上民衆要安排攝護腺檢查。

劉忠一強調,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吸菸和過量飲酒,都會提高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與久坐久站的工作環境,也都是造成慢性攝護腺炎的危險因子。而男性在40歲後,睾固酮每年會以約1-2%的速度逐步下降,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以及代謝症候羣等問題,應定期檢查荷爾蒙狀態。

民衆如果有排尿異常、夜尿、下背痛等症狀,要及早就醫檢查,除了肛門指診,還有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濃度指數)有助於早期偵測。劉忠一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二年應檢查PSA並搭配肛門指診,目前也有最新的PHI(攝護腺健康指數)抽血檢驗攝護腺癌,研究指出,PHI檢測的精準度是一般篩檢的3倍,輔助臨牀診斷,也有效減少約3-5成非必要性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