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 Wonderland》旅途終將有結束之時,但當離世時,原本的故事是否能延續下去?AI 能代替真實的人給予安慰嗎?

AI 的進展是否能延續生命的存在呢?如果將記憶以及人設都儲存起來,再以 AI 作爲最終的呈現,那麼我們所看見的是否還能是原本記憶中的那個人呢?

《夢境 Wonderland》白李(湯唯)

湯唯所飾演的白李,作爲一個母親,爲了女兒啓動了 Wonderland 的服務,只是在這個世界裡,白李並不是作爲一個穿着套裝忙碌的母親,而是一個作爲在世界各地奔走的考古學家,虛擬世界裡面的白李,無法認知自己是虛假的,於是在與女兒的對話中不斷地提供過多的期待資訊,讓女兒認爲媽媽遲早會回家,而這一點也讓外婆花蘭(鮑起靜飾演)感到崩潰,面對女兒的死亡已經足夠痛苦,還要面對真實與虛幻之間的斷裂感。

幸好最終三人都還是好好道別了,在一句:「媽媽好想你。」中畫下了句點。

在這一段故事裡面,有點隔靴搔癢的感受,也或許是因爲母女情是普世價值,所以並沒有刻畫太多更深層的情感拉扯,有點可惜。

《夢境 Wonderland》具晶麟(裴秀智飾演)、樸泰柱(樸寶劍飾演)

「爲什麼把我丟到太空?」

「那是我所能想到最遠的地方,我感覺你就在那裡。」--《夢境 Wonderland》

另一邊則是聚焦在具晶麟(裴秀智飾演)身上,她啓動 Wonderland 的服務,是因爲想念昏迷中的丈夫樸泰柱(樸寶劍飾演),但當泰柱紓醒的時候,儘管先暫停了服務,卻因爲現實痛苦與虛幻之間的美好之間感到動搖,於是陷入了更深沉的掙扎。

現實中的泰柱在清醒之後,跟原本記得的那個人不一樣了,儘管一開始能碰觸到真實的人依然會爲之欣喜,但隨着時間過去,慢慢的發現,現實中的泰柱不再爽朗愛笑。

在晶麟的記憶裡、在虛擬世界中的泰柱卻是完美的。

這種概念大約就像是初戀吧,我們總對自己的初戀有許多美好的回憶,如果以「蔡格尼克記憶效應」來解釋,人們天生具有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而初戀時我們大多懷着與對方天長地久的心態,卻經常是未完成的過去式,所以相對容易被記得,所以念念不忘。

但當再次與初戀再遇見,或許就在那一瞬間,我們也就可以將過去的那些遺憾放下了,因爲發現自己想念的只是自己心中那完美的他。

大腦不像電腦按下儲存(ctrl+S)後,就能將記憶原封不動的儲存在硬碟中,大腦會被外界環境誘導,在記憶的歷程中不斷重組,於是我們的記憶很多時候都是「被製造」出來的。

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晶麟或許也對真實的泰柱產生了『初戀情節』,有些甚至還是被美化過的,完美的回憶(AI)與真實中的人,產生了落差,於是晶麟的世界漸漸崩塌,明明知道那些完美的是假象,但卻總是讓人想要逃入其中。

於是,到底,真實的那個人重要,還是完美的假象更爲撫慰內心呢?

《夢境 Wonderland》徐海利(鄭有美)

可能就是因爲需要吧?也可能只是因爲想念?這個我們不得而知。

但我想起了保羅.沙特的格言:「存在先於本質」,沙特認爲人生下來只是虛無,沒有任何本質和規定,本質和規定全部都是通過後天自由創造出來的。

那麼 AI 呢?

在《夢境 Wonderland》中的 AI 設定看起來是能夠完全複製出來本人的所有行爲模式,但對話以及動作都是被演算出來的假象,而看似真實的本質,是否能幫助那些活下來的人保有『存在』呢?又或者反而是限制了選擇?

大多數的科幻電影,在強烈的世界觀外殼內,會伴隨強烈的情感或是思考,在《星際效應》裡我們能看到太空旅行,感受到超越時間的愛;而《銀翼殺手》之中我們看見了仿生人與人類的衝突,從中思考怎樣才足以叫做人類。而若以這點來看《夢境 Wonderland》大約是更靠近劇情片,因爲科幻的外殼有點過於薄弱。

在《夢境 Wonderland》的故事中,許多敘事都有點破碎,這些斷裂感有點讓人抓不住重點,彷彿在夢境之間漂浮搖擺,在空中搖盪着許多不同的情感,每一段情感都未臻完美,卻搔到癢處,在故事結束之後,回想起這部電影,莫名的有種說不請楚的感覺,大約就像是做夢一般,夢醒後也很難說明自己剛剛夢到了什麼,看完大約就是『輕飄飄』的感覺的。

以故事來說,也說不上推薦或是不推薦,但確實對筆者來說相對是很容易往下看的內容,儘管世界觀的強設定讓科幻感有點不完整,但帶點煽情的情緒敘事依然能讓人有些共鳴,演員的演技以及顏值都相當在線,所以在觀影的體驗上還是相當正面的。

—來自Mio Liang 發佈於小資媽媽今天也很厭世

--

FB:小資媽媽今天也很厭世的追劇

IG:我是米歐

Podcast 聽起來:喂?有聽到聲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