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籍丘成桐院士做客央視《開講啦》節目,

5月7日晚,央視《開講啦》節目請到了一位老朋友——梅州蕉嶺著名鄉賢、世界數學大師、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求真學院院長、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院長丘成桐院士。丘成桐在開講中,分享了他與數學的故事,向廣大青年講述了數學這門歷史上最古老的學問如何影響着人們的生活。這是時隔六年後,丘成桐第二次做客央視《開講啦》節目。

丘成桐在《開講啦》現場。

勉勵學生成長爲數學大師

今年4月20日,剛過73歲生日的丘成桐從哈佛大學退休後全職受聘於清華大學,開啓了一段嶄新的“數學人生”。“我在清華大學教書,一方面是培養中國未來大師級的數學人才,一方面是帶領着我們培養成長起來的數學家,一同向最前沿的方向走,做第一流的數學學問。”丘成桐說。

當談及往昔在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的求學經歷時,丘成桐感慨道:“當時我接觸到的數學資源,其實少得可憐,博士畢業的老師整個香港就幾個。這些老師都不錯,但是從純研究的觀點來講,他們達不到世界的水平。”20歲時,丘成桐提前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被推薦至美國伯克利大學深造,由此開始了在宏大的數學世界裡馳騁智慧的時光。

在清華大學,成立於2021年的求真學院,由丘成桐擔任院長,致力於培養數學科學領軍人才,計劃每年招100人,8年完成培養800名弟子的目標。對此,丘成桐充滿自豪,信心百倍。在回答好問青年、求真學院學生許福臨關於“我們能否成長爲跟您一樣的數學大師”的問題時,丘成桐勉勵他要有信心,保持濃厚興趣,下苦功夫鑽研,努力使想法變成可能。因爲“在求真書院,你們能接觸到世界第一流的學者,你們能學到的學問,不會比哈佛大學少,不會比斯坦福大學少。”丘成桐認爲,優秀的學生在互相推崇、互相學習的氛圍中,更容易成長進步,人人都可成才。

人工智能解釋不了人類思維

數學是科學的基礎。進入21世紀,幾乎所有科學都與數學相關。比如,人工智能中的聲音與圖像的處理、物理領域中的高能物理和電磁場等諸多科學問題的解決需要數學,很多經濟學問題的解決也依賴於數學方法,甚至連音樂、手機、信用卡等,也用到了數學。丘成桐舉例講述了數學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係。他說:“牛頓力學證明了萬有引力的存在,可以推導星球的運行原理,對人類來講是一個大的跳躍。牛頓力學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後世一大批數學家的貢獻很大。”他還舉例說,因爲有了麥克斯韋方程,讓人們理解了電和磁的關係,是可以計算的。

在節目現場,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個“數字人”,它能夠像真人一樣擁有豐富的表情和動作,甚至模仿了撒貝寧的喜怒哀樂。好問青年康天姝就此發問:“有沒有可能用數學模型,來解釋人類的思維?”

丘成桐一語中的:“人工智能是人類智能的延伸,我們收集了很多很多不同的資料,但我們的大腦容量不夠大來進行儲存和融合。人工智能能夠幫助我們處理大量的數據,快速地計算。但這種便捷的方法是用人類的思維發展出來的。”丘成桐舉例說,從古典力學到量子力學,單收集資料是不夠的,還要經過人類大腦的深度思考,才能產生新的科學,“我不相信人工智能夠做到。”

累的時候就看詩詞古文

丘成桐是公認的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他的工作深刻變革並極大擴展了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幾何中的作用,影響遍及拓撲學、代數幾何、表示理論、廣義相對論等衆多數學和物理領域。“當初我研究數學的原動力,就是爲了看數學的美。”丘成桐說。

對丘成桐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酷愛詩詞。丘成桐認爲,中國很多古典詩詞描述大自然的景觀之美,與數學非常契合,只是二者描述大自然的方法不同。他經常作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證明了“卡拉比猜想”時,丘成桐就用了兩句詩來描述當時的心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2008年,丘成桐出版了《丘成桐詩文集》,從中能感受到他對詩詞發自內心的熱愛,也可以看到他講數學與詩詞的自然融合。

撒貝寧問丘成桐:“您平時天天跟數字打交道,跟數學打交道,您那些傳統文學的積累,是在什麼時候完成的?”丘成桐會心一笑回答道:“我從做數學研究開始,做累的時候,就看詩詞,或者看古文,我的書桌旁邊經常放着幾本書,唐詩,或者宋詞,或者司馬遷的《史記》,做學問做得累的時候看。”丘成桐認爲,這跟別人累的時候去彈鋼琴、打球一樣,也是一種緩解大腦疲勞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