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政治摩擦加劇族羣歧視 華裔科學家爆發離美潮
在川普執政期間, 美國司法部依據「中國行動計劃」提出的針對中國學者的刑事案件大量增加,被批評爲在學術圈加重種族歧視現象。(圖/路透)
中美日益敵對的政治摩擦近年來加劇亞裔在美遭受種族歧視的困境,已有愈來愈多的美國華裔科學家返回中國或轉往他地發展,這一現象表明美國對這個推動科技與創新的羣體的吸引力正在快速減弱。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去年有1400餘名在美國接受培訓的中國科學家放棄在美工作,人數比前年增加22%,其中有相當部分人去表示擔心受到美國政府的審查。這些學者表示,日益敵對的政治和種族環境是導致這一趨勢的原因之一,該趨勢已促使拜登政府與華裔學者合作,以解決華裔學者們的關切。
許多華裔學者認爲,近年美國政府對中國學生及學者的防範讓中國學者在美國繼續工作的環境惡化,拜登政府上臺後的態度,與川普時期相比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在過去二十年,隨着中國變得更加富裕,且獲得科學研究中心的地位,愈來愈多在美國接受培訓的中國科學家選擇回國。而從二○二○年開始,離開美國的中國科學家人數急劇上升。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川普執政期間美國司法部依據「中國行動計劃」提出的針對中國學者的刑事案件也有所增加。
拜登總統主政下的司法部2月已表示,因爲起訴接連失敗,又有諸多抱怨偵辦帶種族歧視的聲浪,故而停止中國行動計劃,不再增加起訴案件;只是,部分華裔科學家表示,他們依然感受到外界對他們的懷疑,也害怕隨着美中關係繼續緊張,情況會持續下去。
報導說,過去一年離開美國的華裔及華裔美籍科學家,有些人在哈佛、MIT及芝加哥大學都是著述極豐的學者,其中還有數學最高榮譽「費爾茲獎」(Fields Medal)得主丘成桐。丘成桐今年四月離開哈佛,前往北京清華大學任職。他在去年9月對哈佛大學新生的一次演講中曾慨嘆,中國學生和教授在美國受到猜疑。
大多數接受訪談的學者們都已歸化美國籍,並享有終身教職,很多都是太空及生物領域的專家,這兩項領域在戰略方面很重要,在中國行動計劃中也最受挑剔。另據芝加哥智庫、保爾森基金會旗下的馬可波羅(MacroPolo)2020年的一項分析發現,在美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中,華裔科學家佔比近3成。
報導表示,本月一份史特萊德科技(Strider Technologies)出具的報告顯示,中國正在利用人才招募計劃,重金聘請在美華人軍事科學家回國,協助國防領域發展。報告稱過去20年間,重金被聘回的人數多達15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