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緊張升溫 外資喊買進7臺廠:避風港

美中貿易戰升溫(示意圖/達志影像)

隨着美國總統選舉的臨近,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前景再次浮現。具體而言,市場擔心對中國商品更高關稅的影響。拜登政府已宣佈自8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包括電動車、太陽能板和半導體)加徵關稅,而投資人更擔心如果美國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60%關稅,對臺廠將會有何影響?外資出具最新報告指出,「影響可控,新南向政策已經分散了中美貿易戰的風險。」臺廠消費品概念股,仍給予7檔「買進」評等。包括:統一(1216)、統一超(2912)、美利達(9914)、巨大(9921)、儒鴻(1476)、聚陽(1477)、億豐(8464)

外資指出,以紡織業而言,臺灣紡織製造商儒鴻(1476)和聚陽(1477)在中國大陸的生產活動較少。豐泰(9910)仍在中國大陸運營約8-9%的產能,主要用於生產高端籃球鞋。假設豐泰需要承擔60%的關稅,估計這可能對其利潤造成約3%的影響。對於自行車製造商巨大(9921)和美利達(9914),儘管中國大陸仍佔約20%的產能,但他們主要從臺灣工廠向美國出口自行車。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運動自行車的強勁需求,中國大陸現在已超過美國成爲第二大銷售市場。

至於窗簾生產商億豐(8464),美國政府已於2020年對窗簾產品徵收7.5%的關稅。當時影響不大,因爲該公司成功地將關稅轉嫁給客戶。然而,我們估計若美國進一步將關稅提高到60%,可能會使億豐毛利率從約55%降低到約40%(假設公司無法將關稅轉嫁)。認識到這一風險,億豐已經在柬埔寨和墨西哥新增產能。7月8日,董事會批准了一個新的越南綠地項目,專注於定製窗簾生產,這是一個加速計劃以進一步降低其在中國大陸生產風險的舉措。

外資指出,美中貿易緊張情勢,會商臺廠持續多元化佈局。由於政府執行新南向政策,臺灣對中國大陸的對外直接投資比例下降到2023年的新低11%。這一趨勢延續到2024年。根據經濟部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對中國大陸的投資覈准額年增下降19%,而對其他地區的投資覈准額年增長38%,其中東盟、印度和北美增長最爲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