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長榮委託中企造船 間接助長共軍實力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指出,中國國企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和臺灣長榮海運公司及國際海運公司之間的造船合約,很可能間接讓中國海軍現代化的成本降低。(長榮海運提供)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8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國企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和臺灣長榮海運公司及國際海運公司之間的造船合約,很可能間接讓中國海軍現代化的成本降低,進而對地區等臺灣民主國家構成安全疑慮。

CSIS在《戰艦的陰影下-外國公司如何幫助中國海軍現代化》報告中指出,中船集團是北京軍民融合戰略的關鍵,旨在提升解放軍裝備能力和提升中國軍事科技產業水準。其旗下四家船廠─大連、江南、滬東中華和黃埔文衝爲解放軍生產數十艘水面戰艦,並從中國和香港以外的國際海運公司獲得數百萬至數十億美元不等的造船合約。

報告稱,在2019至2021年期間,這四家造船廠收到至少211艘商船的訂單。外國公司佔這些訂單的64%。儘管中船集團公開文件從未提供關於外國商船銷售對中國海軍建設有多大幫助的資訊,但商業衛星影像表明,中國主要造船廠的軍事和民用業務直接共享資源。

報告展示2022年2月的商業衛星影像,顯示長榮有3艘商船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中國最新003航母船舶的附近建造。且長榮商船2021年也曾停靠在中國海軍055萬噸驅逐艦和052D驅逐艦附近;報告指稱,臺灣首屈一指的航運公司正在爲中國海軍組裝軍艦的造船廠的金庫投入資金。

報告認爲,外國資本可以幫助抵消中國軍事資產的研發成本。受過建造商船訓練的工人甚至可以在解放軍軍艦上轉移一些技能。中船集團獲得外國商業和專有技術時,可能會幫助中國在軍事領域進行創新。

長榮8日就此發表聲明稱,旗下所有貨櫃船計劃都經過國際招標,公司的新船採購純屬民間商業行爲,與中國海軍計劃無關。承造長榮海運部分船舶的中國廠商屬於中船集團的商船部門,與其軍工部門無涉。公司對於新造船等資產採購案,皆依規定在證交所發佈,周知主管機關及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