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基金破冰:年內最大VC逆勢募資4億美元,長線外資LP入局

近兩年來,“美元基金已死”的聲音不斷。受地緣政治、宏觀經濟、海外高利率、退出不確定性的影響,2023年美元投資者在中國的風險投資交易數量達近4年來最低水平。

不過,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近期江遠投資(LongRiver)逆勢募集近4億美元,且於近期最終關賬,爲近幾年規模最大的首期美元基金之一。基金投資者全部由長線機構組成,吸引了衆多海外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的資金入局,基金期限爲10年+2年,投向主要是醫療和科技。這在當前的市況下頗爲罕見。究竟未來美元基金將如何在逆境下發展?什麼樣的中國資產仍能吸引國際長線投資人?中國A股、港股、美股等退出渠道的前景如何?

日前,江遠投資創始人、CEO張江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美元基金的投資標的聚焦於醫療、科技、新能源等領域,“唯一、第一”是對標的選擇的核心標準。儘管境內萬億創投基金遭遇退出煩惱,且港股、美股IPO數量也因跨境上市備案制等因素一度下滑,但張江認爲,由於基金期限長達10年以上,選擇好時機退出的機會更大,他也認爲,境外上市仍是重要的退出渠道,且大門仍然打開。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日前在陸家嘴論壇期間表示,自從去年3月31日境外上市備案管理相關制度規則實施以來,截至6月18日,一共備案了158家企業赴境外上市,其中85家去中國香港上市,73家企業去美國上市。未來審批節奏有望加快。

美元基金“破冰”

近兩年來,全球PE/VC行業都面臨着宏觀環境和不確定性的挑戰。不僅是中國市場的美元基金銳減,全球範圍內一級市場情況都較爲平淡。

也正是在這一環境下,江遠投資美元基金的最終關賬引發關注。據瞭解,張江曾在大型保險集團募集和管理過多支人民幣和美元基金,也是首屆及第二屆科創板諮詢委委員,主導完成50多項覆蓋國內、美國和以色列醫療與科技企業的投資。其中既有從極早期參與孵化到完成上市的獨角獸項目,如智雲健康(9955.HK);也包括對成熟企業的機會發掘,如泰邦生物(CTBB)、藥明康德(603259.SH/2359.HK)等;也有海外投資項目,例如Ironsource、 Payoneer等。團隊所投項目中,主要在滬/深/港/美交易所上市。

儘管美資下降,但一些來自新加坡、歐洲等地的海外機構LP仍關注中國市場的機遇,關鍵仍在於中國市場規模龐大,製造業競爭力和技術創新實力亦與日俱增。

張江認爲,投資人關注的企業仍是那些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型公司,目標是要找到下一代的行業領導者。回首十年前,寧德時代、抖音、拼多多仍只是初出茅廬的新生企業,而如今都已經成爲各自行業的絕對龍頭。

“我們的責任是在今天發現並投資這樣的企業,陪伴和支持他們成爲下個十年的創新龍頭。”據瞭解,該機構的人民幣基金也在籌備之中,未來希望通過打通國際、國內資源,來支持下一代產業領導者。

張江最爲關注的行業之一是醫療科技。隨着老齡化加劇、細分領域突破以及技術創新進步等原因,醫療健康領域作爲強增長、弱週期的行業仍值得長期看好。

“由於這一行業太大,我們每年會從中篩選出約15%的重點細分領域進行投資。這些細分領域涵蓋了200多個子行業中的30個,包括醫療器械和生物科技。我們重點投資早期項目,並與龍頭企業合作培育項目,同時預留30%的資金用於已投項目的後續追投。例如,我們此前已經連續三輪投資了一個國產首創的模塊化手術機器人項目。”

同時,智能化與自動化、軟件與硬件科技等科技領域存在投資機遇,中國在光伏、動力電池領域佔據了全球近80%的產能,新能源領域受到關注。

“我們主要關注新能源大生態中上游和細分領域的爆發機會,主要投資在早期。比如在天使輪投資了一家光伏用導電粉體材料公司,看中的是項目在異質結技術路線中降本增效的重要作用,並提前進入。”

跨境IPO仍是退出的重要渠道

退出渠道仍是各界關注的焦點。近兩年美元基金面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在地緣政治背景下,部分投資領域存在爭議;另一方面,中國企業跨境IPO的監管要求在過去兩年出現較大調整,部分企業的跨境上市前景變得更不清晰,這也影響到了美元基金的退出計劃。

張江告訴記者,未來併購和境內外上市仍將是主要的退出渠道,預計其美元基金被投項目的退出將多元化地分佈在A股、港股和美股。

有資深法律所合夥人對記者提及,早年,美元基金早期投資的諸多中國項目,都通過跨境上市(尤其是赴美上市等)實現退出。但是,目前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正持續減少。隨着《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以及《個人信息保護法》三大法律確立,企業出海更需注意數據出境的合規性,掌握超過100萬個人信息的企業赴美上市難度提高。同時,自2023年3月31日起,證監會發布的境外上市備案管理相關制度規則(包括赴港上市)實行,故赴美上市的便利性優勢下降。此外,包括中國企業通常使用的協議控制架構(VIE)也會在備案時被重點審查。

不過,積極的趨勢在於,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備案制下通過審覈的項目不斷增加,其中亦包括幾家VIE架構的企業。例如,方星海近期提及,國內PE、VC的退出高度依賴IPO。國內A股市場IPO收緊,使得部分機構面臨退出難題。自從去年3月31日境外上市備案管理相關制度規則實施以來,中國企業到境外上市非常活躍。截至6月18日,一共備案了158家企業赴境外上市,其中85家去中國香港上市,73家企業去美國上市。

“對境外上市,證監會的態度是要加快備案。我們現在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一些,但是境外上市備案畢竟是新生事物,我們的速度還不夠快,還要繼續加快備案速度。因爲排隊企業非常多,這是好事。”方星海稱,“這表明有一大批企業非常活躍,非常認真地在幹活,絕對沒有躺平,他們都想做大做強,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大力支持”。

退出策略有門道

在張江看來,從退出的角度而言,目前的投資策略可以概括爲賺三種錢:長錢、穩錢和快錢。

長錢投資於早期項目,這些項目具有顛覆性或未來成爲行業領袖的潛力,機構關注估值便宜、成長機會大的項目,長期持有,不急於退出;穩錢投資於有正向現金流或未來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項目。這些公司即使不依賴上市,也能通過分紅或被併購產生收益;快錢則投資於有明確退出路徑的項目,這些項目要麼能通過上市退出,要麼能被併購,以便機構快速實現投資回報。

如果以“以退定投”的角度來看,張江認爲,投資“第一”“唯一”的項目至關重要。“相比起‘第一’,‘唯一’公司的技術門檻高,毛利率穩定,且被併購的可能性更大。因爲“第一”雖有併購價值,但估值可能太高,自身可能會選擇IPO。而“唯一”在細分領域中雖不夠大,但實力往往非常強,被龍頭企業併購的價值很高。

“一般而言,龍頭企業併購‘唯一’公司,既可能是爲了進入該領域,也可能是爲了確保供應鏈安全。如果‘唯一’供應商被對手收購,龍頭企業的供應鏈可能會中斷,因此併購‘唯一’供應商至關重要。”

針對目前優秀項目退出難的行業現狀,張江表示, “當下很多早期基金有到期退出的需求,我們美元基金期限長達10年+2年,願意通過接老股的方式來支持優秀企業。”相應的企業畫像主要是——有穩定收入和增長,估值合理,有合適的折扣空間等。成長期到上市公司不同階段的企業都包含在內,江遠團隊將其命名爲 “摘星計劃”, 可以爲其他早期科技基金和優秀企業團隊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