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廠味”的工廠 產出工業母機的“牙齒”
10月18日,成都經開區車城西一路,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剛走進成都美奢銳新材料有限公司大門,便被眼前兩層樓的青瓦白牆建築搞得有點迷惑:這麼像酒店,是不是走錯啦?
“沒錯沒錯,這是我們公司專門打造的川西民居風格廠房。”工作人員連忙解釋。
一個沒有“廠味”的工廠,引發了我們的好奇——這家工廠是生產什麼的?答案很明確但反差也很大:爲工業母機生產“牙齒”。
我們更好奇了——工業母機是什麼?“牙齒”又是什麼?帶着問題,我們一步步揭開這家“寶藏”企業的神秘面紗。
成長記
闖入細分賽道
美奢銳新材料公司創始人兼CEO顏焰簡要介紹了公司的拳頭產品——金屬陶瓷數控刀具,裝在工業母機上,用於切削。“形象一點說,就像是工業母機的‘牙齒’,它是一種消耗品,需要經常更換。”顏焰說,目前公司已有3000多種品類,年產“牙齒”1400多萬件,在金屬陶瓷領域市場佔有率居國內前列。
爲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細分賽道?顏焰回憶,公司的創立緣於一場地震。
工業母機,是生產機器的機器,是製造業最核心的基礎。但不管是工業母機還是其“牙齒”,我國都長期依賴進口。2011年,日本遭遇“3·11”大地震,相關企業停產,導致中國市場的金屬陶瓷數控刀具處於斷貨狀態,嚴重影響到整個高端裝備製造業。“我們看到了市場機遇,也想解決這一‘卡脖子’的痛點。”顏焰說,自己正好了解到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有這樣一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就一起聯合組建研發團隊,果斷扎進了這個細分領域。
2012年創業之初,公司只有幾個人,當年就擴大到了30多個人。這個賽道由於缺乏國產替代,因此產品一推出就不愁銷路,但創業之初,合格率成了最大的困擾。
不到20%的產品合格率,意味着大量廢品。美奢銳新材料公司研發副總經理魯攀告訴我們,提升合格率關係企業生死存亡,他們從原材料端、設備端、技術工藝端同時發力,目前已經將合格率提升到99%左右。
走過至暗時刻
在提升合格率的過程中,公司走過一些彎路,甚至差一點倒下。
那是在創業的第六個年頭,產品通過小規模的樣品測試後,客戶下了批量訂單。然而公司那時還是一個小作坊,沒有實現自主量產,爲了交付訂單,只能走委託加工的路子。
顏焰回憶,有一天公司的質量負責人突然要離職,背後的原因讓她膽戰心驚,“他告訴我,委託加工的廠家能力有限,合格率只有30%左右。”顏焰非常震驚,因爲前期通過努力,公司的產品合格率已經達到80%以上,但現在因爲委託加工造成了棘手的局面:如果不交付,逾期會導致違約;如果交付低合格率的產品,公司信譽將極大受損。顏焰說,那段時間是公司創立以來的至暗時刻。
痛定思痛,顏焰帶上行李,租住在工廠旁,每天守在工廠盯質量,幾個月幾乎都沒有產品交付,虧損上千萬元。“回過頭來看,那是個非常難邁過的坎兒。”顏焰坦言,當時團隊內部也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爲爲了讓企業活下來,“品質差一點就賣便宜一點”,但顏焰還是堅決拒絕了出售不合格品,“公司雖小,但路還長。”
在這次事件之後,公司團隊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刻骨銘心,全力打造量產生產線,對標世界一流品牌的競爭能力和品質要求,一步步向上攀登。
駛上發展快車道
“牙齒”是如何生產的?在生產車間,來自攀西地區的釩鈦材料,經過粉末製備、壓制、燒結、塗層等70多個工序之後,變身爲耐高溫、耐腐蝕的堅硬“牙齒”,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風電核電、精密電子、汽車製造等多個領域。
梳理企業發展的階段,2018年是個分水嶺。2018年,美奢銳新材料公司自行設計的第一條量產線建成,成爲當時國內最大的金屬陶瓷自動化生產線,第二年金屬陶瓷數控刀具的產銷量便躍居全國前列。
位居國內前列後,公司定下目標:開拓海外市場,希望能將海外業務佔比做到50%。
剛準備大幹一場,新冠疫情就來了。整整三年,全球化的步伐暫時擱置。然而公司沒有停下來,而是苦練內功,2021年二期產線建成,公司成立四川省新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專注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
談到未來,顏焰表示,希望能實現兩個跨越:一是擴產能,將年產能從目前的2000萬件提升到5000萬件;二是增品類,從目前的3000多個品類,增加到1萬個以上。“我們這個細分賽道市場不大,國內全部市場容量300多億元。”她表示,公司下一個目標就是重啓國際化計劃,不斷提升產品在全球市場的份額,與國際巨頭一決高下。
對 話
●希望打造一個“夢工廠”,讓年輕人重新認識、接納工廠
●員工“眼裡有光”,是企業未來走得更穩更遠的原動力
●企業的願景,是打造全球領先的材料科技共贏平臺
成都美奢銳新材料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顏焰:
製造業也可以有“夢工廠”
□薛靜怡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欣憶
翻開成都美奢銳新材料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顏焰的履歷,清華大學管理學碩士、高級工程師、連續創業者……同時,她也是員工眼裡“顏值”與“智慧”並存的人物。
一個女性創業者,在驚心動魄的市場競爭中,有着怎樣的生存智慧?
記者:我們參觀車間的時候,看到有一個車間是和設備廠家聯合共建的,這是爲什麼?
顏焰:很多企業都面臨資金問題,我們的資金壓力也特別大,進口一臺設備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元,但要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又必須要採購這些設備。面對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我們創新了商業模式,跟設備廠家談合作,他們提供設備,我們提供技術,雙方共建生產線,共享收益。
記者:要走向全球市場,你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差距又在哪兒?
顏焰:我們的最大優勢是成本,但還面臨諸多差距,比如說技術儲備,國外品牌大多有幾十年上百年的歷史;在終端應用領域,他們的應用案例非常多,解決方案也比我們多,能夠應對不同客戶的需求;在產品的豐富度上,我們也有欠缺,所以要從目前3000多個品類,快速增加到1萬個品類。要想在這樣的細分領域裡做到龍頭,和國際一線品牌競爭,我們還需要加速補齊短板。
記者:您爲什麼要進入製造業?
顏焰:我在貴州遵義的三線工廠長大,從小就聽着天南海北的口音,跟着爸媽以廠爲家,工廠的秩序感對我來說非常親切。所以,我成爲製造業的從業者,每天穿着工裝,到工廠上班,這是我感到舒適的生活方式。
在我小時候,工廠是讓人羨慕的地方。而現在,很多大學生不願意進工廠,但工業發展需要人才。我希望打造一個“夢工廠”,讓年輕人重新認識、接納工廠,讓工廠迴歸它曾經的價值和輝煌。
記者:怎麼理解“夢工廠”?
顏焰:首先,要有歸屬感。我們每年都舉辦家屬開放日,把員工的父母、愛人、孩子接到廠裡,讓他們瞭解家裡的“頂樑柱”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工作,一起拉家常,在食堂吃飯,像一個大家庭一樣。
其次,要有認同感。我始終認爲,選擇到工廠上班,一定要基於喜歡,我們尋找的員工是熱愛這份事業的,他們能在工廠找到價值感。
再次,要保證收入。我們的薪資水平在同行業中處於上游,基本可以保證大家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曾經有位客戶到我們工廠參觀之後跟我說,看到員工“眼裡有光”。我很高興聽到這樣的評價,這是企業未來走得更穩更遠的原動力。
記者:對於未來企業發展,您有怎樣的願景?
顏焰:我們的願景是打造全球領先的材料科技共贏平臺。“全球領先”是給自己的定位,我們不願意做普通的產品,要做就做在全球有競爭力的,但這個過程很漫長;“共贏”意味着不以爲自己攫取利潤爲目標,而以產業的共同發展爲初心。
往細說,目前我們在金屬陶瓷刀具領域處於全國前列,但在硬質合金刀具以及其他刀具領域,纔剛剛開始。希望通過3—5年的努力,我們能成爲全產業產品線刀具領域國內領先的供應商。
□薛靜怡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欣憶